退燒藥有哪些種類?
1,對乙酰氨基酚
解熱作用強,鎮痛作用弱,但作用溫和持久,對胃腸道刺激性小。正常劑量安全有效,大劑量對肝臟有害。可作為退熱藥物的首選,尤其適用於老人和兒童。
2.阿司匹林
口服後吸收迅速完全,解熱鎮痛作用強。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加而出汗,從而增強散熱,起到解熱作用。能降低發熱病人的體溫,對正常體溫影響不大。使用阿司匹林來降低兒童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可能會導致雷氏綜合征,應避免使用。
3、布洛芬
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鎮痛作用更強,比阿司匹林強16 ~ 32倍。抗炎作用較弱,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但持久。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輕微,易耐受,是這些藥物中對胃腸道刺激性最小的。
4.伯努瓦酯
作為對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的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具有鎮痛、抗炎和解熱作用。對胃腸道的刺激性比阿司匹林小。療效與阿司匹林相近,作用時間長於阿司匹林和對乙酰氨基酚。
物理降溫技巧
物理降溫說起來簡單,但要想達到好的效果,還得掌握三個技巧。
水溫
物理降溫擦拭的水溫有講究。太熱會增加對身體的熱量,太冷會使血管收縮,不利於降溫。所以,最好的水溫是接近體溫,用手腕內側試水不燙。
擦除站點
從上到下擦拭頸部、腋窩、肘窩、腹股溝、腘窩,這些部位血管豐富,降溫效果好。
提示:
發燒分為升溫和降溫兩個階段。如果冷得瑟瑟發抖,說明正處於體溫上升期。此時要註意保暖,不宜采用物理降溫,以免著涼。當體溫上升並穩定(不超過38.5℃)後,再次使用物理降溫方法。
38.5℃以上,這樣吃退燒藥。
發燒38.5℃以上可以吃退燒藥,註意以下幾點。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優選的。
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和布洛芬是安全的退燒藥。
對乙酰氨基酚是退熱藥物的首選,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合理使用時安全性較高,但過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損傷。
布洛芬解熱作用強,但可導致大量出汗。不適合有脫水癥狀的人,腎功能不好的人也要慎用。
壹次只吃壹種藥。
壹次只吃壹種藥有兩層意思。壹種是壹次只吃壹種退燒藥,另壹種是壹天吃兩三次同樣的退燒藥。
因為每加壹種藥,吃錯藥的風險就會增加,壹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很難鑒別是哪種藥引起的。
兩次用藥間隔4小時。
退燒藥的起效時間因人而異,壹般為0.5~3小時,而且會經常導致出汗。
很多人覺得發熱不迅速,就會吃1片或者加其他含有退熱成分的退燒藥和感冒藥,這是很危險的。壹般兩次用藥間隔時間為4~6小時,24小時內不宜超過4次。過於頻繁的使用可能會引起身體虛脫、腸胃不適等。,還可能造成肝腎損傷。
選擇正確的劑型
不同的劑型適合不同的人,各有利弊。
藥片:吞咽能力好的成人首選藥片,服用最方便。
口服液:兒童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或布洛芬混懸液,方便調整劑量。
栓劑:對於吞咽困難的人或不合作的兒童,可以使用栓劑。優點是對不能吞咽的人或兒童仍能給藥,並能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等。它的缺點是劑量不易調整,副作用也不壹定比口服小。
技巧
吃藥退燒的時候多喝水,可以加快排泄,幫助帶走體內的熱量。藥物治療也可以配合物理降溫,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但對於有急性感染或壹些慢性疾病的老人,在選擇退燒藥前最好先咨詢醫生。
另外,當藥物三次無效或體溫反復升高,並伴有明顯疼痛等癥狀時,最好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