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羊雜湯
李佩紅
從這裏搬到那裏,人老了,菜不老。
羊雜湯還是老味道。老安羊雜碎湯在焉耆賣了幾十年了。
曾幾何時,焉耆沒有羊雜湯。這種小吃是100多年前從回民口中帶來的。如果時光倒流,
追溯到100多年前,妳可以看到荒涼的河西走廊,壹群群從陜西、山西、賀州、湟水等地逃難而來的回民。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對故土的懷念和悲傷,扶老攜幼,神色慌張,衣衫襤褸,淒涼孤獨,走在被無數人踐踏過的碎石路上。向西,迎著風沙,壹直走,壹直走,進入新疆,經過迪化,翻過二道溝,到達和碩...前方的路似乎永遠沒有盡頭。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們被連根拔起。他們得在餓死、累死、病死之前找到住的地方。他們誰也沒想到,這輩子會被焉耆這片古老而遙遠的土地收留和供養。
從口中逃離的回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品和工具,還有智慧、文化、宗教、習慣和食物,其中羊肉雜碎湯就是他們的特色飲食之壹。時過境遷,羊肉雜碎湯被焉耆的回民賦予了新的味道。說起來,做羊肉雜碎湯也不難。就是把頭、蹄、肚等羊肉雜碎清理幹凈,放在水裏燉,然後加入蔥、姜、蒜、紅辣椒等調料。
老安比別人更願意做羊肉雜碎湯。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先煮骨頭湯,然後加入生姜、草果、八角、香葉、大蔥、辣椒等不相幹的調料,再把雜碎燉上四五個小時。到了中午壹兩點的時候,香味完全拱進了雜碎裏,壹份美味的羊肉雜碎湯就可以煮出來了。時間短,雜碎硬,口感差;時間長了,雜碎太軟太有嚼勁。壹鍋味道足夠的雜碎湯,與老安的心情、調料的好壞、雜碎的鮮度、水質甚至案板的幹凈程度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食物之間也有業力。他們原本生長在陌生而遙遠的地方,同時又經過水火的錘煉,最後完美的結合在壹起,成就了壹鍋美味。
“這個由勇敢的商人和航海家組成的民族,在古老東方的人山人海中奮力抗爭,防止沈沒。他們用唯壹的壹艘船來確保他們的比賽在歷史上向前航行。這條船就是伊斯蘭教。”(散文作家周濤)當然,還有壹種飲食文化連接著這艘船。只要有回族居住的地方,就壹定有羊雜湯、粉湯、油香、泡油餅。不要小看這壹點,它是壹種文化符號,是打開神秘之門的鑰匙,是連接回族的紐帶。中國沒有壹個民族像回族這樣散而又散。然而,無論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相距多遠,他們都固執地保持著吃同壹種食物的習慣。第壹眼,壹碗羊肉雜碎湯會立刻確認彼此的身份,拉近彼此的距離和心。
長期在新疆生活的漢族人出門都喜歡選擇回族餐館。回族以愛整潔著稱,信奉壹切從純到真。老安認為,喝酒吃飯是壹件嚴肅的事情,嚴肅到關系到心臟。老安做羊肉雜碎湯的心很清真。當它是清楚的,它是幹凈的。當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老安說,做美食和唱歌跳舞壹樣。不註意的話,觀眾能感覺到,食物的好壞,舌頭壹碰就能知道。如果妳欺騙別人,妳將在循環的最後欺騙妳自己。至於賣壹鍋湯賺多少錢,好像跟他沒關系。老安享受著熬湯的慢時光,他感謝上帝的恩賜。想到自己活到了古稀之年,依然健康硬朗,老安很欣慰。老婆善良,兒孫滿堂,生活安逸。這不就是我向往了壹百年的日子嗎?老安要時間慢下來再慢下來。在反復細碎的時間裏,他慢慢煨壹鍋羊雜碎湯,讓香氣不斷匯聚擴散,不至於消失得太快。壹個人的喜悅和幸福融化在湯裏,不再是簡單的羊雜湯,而是壹個老人壹生的修行和冥想。
如果味道好,隨便哪個角落巷子都會有人來吃;味道不好。妳把人舉起來,沒人吃他們。對不對?老安的回族新疆話,味道和他的羊雜碎湯壹樣純正。他說字是佛,紙是行子。老安戴著壹頂回族的白帽子,臉紅黑黑的,像個農民。老安告訴我,他以前是農民,直到90年代初才來到縣城賣羊雜湯。壹開始做不好,慢慢摸索,生意越做越好。現在,他家的羊雜湯每天至少能賣出壹兩鍋,距離焉耆300多公裏的烏魯木齊、昌吉、庫爾勒都有不少人周末專門開車來吃他家的羊雜湯。我自己也沒吃夠,但還是買了帶回去。壹個農民用自己幾十年的努力,把普通的羊雜湯做成焉耆縣的招牌,這是壹種榮譽。
在焉耆,有像老安這樣的回族,就像他做的羊雜湯,色香味俱全。
1.文章開篇寫回民出逃的場景是出於什麽目的?(4分)
2.欣賞課文中有波浪線的句子。
(1)只要有回民居住的地方,就壹定有羊肉雜碎湯粉湯、油香和泡泡油餅。不要小看這壹點,它是壹種文化符號,是打開神秘之門的鑰匙,是連接回族的紐帶。(3分)
(2)壹個人的喜悅和幸福融進湯裏,不再是簡單的羊雜湯,而是老岸壹生的修煉和禪修。(3分)
3.「回民如老安」有什麽特點?(4分)
4.聯系全文,文末分析表達效果。(6分)
回答
1.(1)呼應題目,介紹雁棲與羊雜湯的淵源關系,進而展現雁棲與回的包容融合關系;(2)表現了回民逃難時的荒涼、孤獨和堅忍,由此引出下面對回民文化的描寫。(4分)
2.(1)運用排比和比喻,說明回族飲食是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代表,表現了歷史變遷中回族對民族認同、心理和文化的執著。(3分)(2)虛實結合,表現了老安對羊雜湯的嚴謹和投入與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恩之間的密切關系,充滿了人生哲理。(3分)
3.(1)幹凈整潔,講究誠信經營;(2)認真細致;(3)信仰清真,堅守民族文化;(4)感恩,不斷提升自己。(4分)
4.(1)通過隱喻贊美老安和他所代表的回族人民的品質,以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堅守;(2)表現了焉耆城對回族及其文化的接納與包容,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與互補關系;(3)與文章的標題和開頭相呼應,在對羊雜湯與民族文化、飲食、生活經驗的關系的哲學概括中,升華了主旨。(6分)
老安羊肉雜碎湯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閱讀”閱讀答案
★鄧躍東《醜陋的曹勤》閱讀答案
★“輕”閱讀答案
★《磨坊》與閱讀答案
★《春滿燕園》閱讀答案
★《訪蘭》賈平凹看了回答
★白鵝看答案
★《故鄉的春天》淩克看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