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封閉循環過濾進料池。適合在大城市或缺乏水源的地方使用。其優點是池水可重復利用,用水量少,控溫方便,但投資略大。飼養池的建造方法與開放式相同。此外,還需要修建曝氣池和沈澱池,並配備壹些凈水、抽水和加熱設備。
2.溫室建設。養殖黃鱔的塑料大棚建設與普通大棚相同,最好在同壹個大棚內建壹個單元,便於管理。
3.放入鰻魚品種。水池建好後,塞上主排水管,灌滿水浸泡5 ~ 7天,然後排水,再塞上池底的排水孔,然後註水,保持每個水池的微流水水深5 cm,即可放養。鰻魚種放養前需要消毒。用硫酸銅和漂白粉的混合溶液消毒時,每立方米水體投入8克硫酸銅和10克漂白粉,充分攪拌。溶解後,將鰻魚種浸泡在藥液中20-30分鐘(設定水溫為65,438+00-65,438+05℃),可防治水黴菌、細菌性爛鰓病和紅體病。
黃鱔養殖的日常管理包括水質預防、防暑降溫、越冬、防鰻病等。這些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決定了每年的產量和效益。
1.防逃。防逃是日常管理中首先要註意的方面。下雨天,尤其是連續大雨,要及時排水,防止魚兒逃跑,並經常檢查排水孔。泄水孔要有可靠牢固的擋魚欄,防止鰻魚從泄水孔逃脫。
2.水質管理。保持池水的穩定和新鮮。鰻魚塘水深壹般維持在15 cm左右,高溫季節可加深。每當天氣由晴轉雨或由雨轉晴,天氣悶熱時,水體往往容易缺氧,所以在這種天氣的前夕要澆上淡水,避免鰻魚將頭伸出水層,探出水面呼吸,不利於生長。經常換水,保持水質良好。夏天很熱,所以每天都要換水。有時由於殘食變質,池水發臭,需要及時換水。如果溫度正常,水質沒有明顯惡化,可以每兩天換水1次。
3.防暑過冬。水溫直接關系到黃鱔的攝食和生長速度。通常水溫在10℃以下時,黃鱔處於休眠狀態,不出洞,不進食。當水溫上升到12℃時,開始外出覓食,但活動較弱。黃鱔生長的最適溫度為65438±05℃-28℃。水溫在28℃以上,食量會減少。因此,在投餵時應註意保持適宜的水溫,以利於黃鱔的攝食和生長。
高溫炎熱季節,水溫超過30℃時,應經常更換淡水和涼水。如果黃鱔頭部露在泥裏或全身趴在泥上,反應較慢,需要快速沖洗或在泥裏加入涼泥,壹般可以避免死亡。用井水、泉水淋浴時,進水速度不宜太快。
氣溫降至15左右時,應投餵優質餌料育肥。當溫度降至10℃以下時,可將池水排出。為了保持池塘淤泥的濕潤和溫暖,可以在上面覆蓋少量的稻草或草袋,避免黃鱔受凍和凍壞。同時要註意防止老鼠和牲畜的危害。如果能利用工廠的剩余熱水,使池溫保持在25℃左右,可以延長黃鱔的生長期,加速黃鱔的生長,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