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妳知道陜西涼皮“四大花旦”各自特點嗎?

妳知道陜西涼皮“四大花旦”各自特點嗎?

盛夏時節,溽暑難耐,此時若吃碗涼皮,實在是壹種明智選擇!如果此時到陜西各地 旅遊 ,那就更不應錯過當地的涼皮了!

 涼皮是陜西飲食文化園圃中的壹朵奇葩,吃得最普遍——不論男女,無分老幼;吃得最密實——不論春秋與冬夏,無論城鎮與鄉村。走在陜西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涼皮攤:壹張古樸的方桌,幾個簡易的小凳,外加壹把大涼傘罩著攤子,這就是“涼皮作坊”了。陜西的涼皮品種眾多,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湧現出了涼皮陣營中的“四大花旦”,即漢中米面皮、秦鎮米面皮、麻醬釀皮、岐山搟面皮。“四大花旦”異彩紛呈,但都擁有壹個***同的特點:綿軟潤滑,酸辣可口,清涼敗火,爽口開胃。

 “水軟山溫細膩多,漢中米食亦柔和。且將千種纏綿味,調到舌間憑嘆哦。”這首詩寫的是漢中米皮。秦漢時期就已出現的漢中米皮是陜西漢中具有代表性的風味小吃。漢中米皮的做法較為簡單:大米浸泡後磨漿上籠,蒸成薄皮兒,抹上菜籽油後,切成條狀,放入大海碗中,拌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等佐料,拌壹拌,攪壹攪,壹碗漢中米皮便做成了。吃時,若再配以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米皮口感更顯軟糯、香辣。漢中米皮還有壹種吃法,即晾幹油炸後食用,這種方法做出的米皮酥脆而噴香。

 “秦渡橋頭十二郎,天教巧手弄蒸嘗。細裁玉紙薄筋軟,壹點香紅動始皇。”這首詩寫的是秦鎮米面皮。秦鎮米皮的拌料值得壹書:有開水焯過的綠豆芽、黃豆芽,有切得細如發絲的豆腐絲、蘑菇絲、木耳絲等。壹起放到海碗中,再撒些精鹽、蒜泥,淋些醬油、味精、香醋、辣椒油——秦鎮人最引以為豪的,便是這壹碗辣椒油。做的秦鎮米皮白裏透著紅,紅艷艷如海上觀霞;紅裏透著香,香噴噴如置身油坊。米皮筋而柔,軟而嫩,柔而不斷,嫩而不坨。根根如銀線穿梭於豆芽菇絲之間,條條似玉龍 遊戲 於海碗之中。吃到嘴裏,既滑潤又筋道,既鹹香又酸辣,既冰涼又爽口,真是別有壹番滋味在舌尖!

 “精釀慈心細細掄,餐餐 美食 謝娘親。三番尚恐兒猶餓,還把當年老碗尋。”這首詩寫的是麻醬釀皮。用小麥面磨漿蒸出的涼皮,俗稱釀皮。釀皮的吃法做法和米面皮差不多,只是在拌料中放進了芝麻醬,因此,漢中人謂之“麻醬涼皮”。芝麻醬口感醇正,入口柔香,且有“遇鹽變鹹,遇糖變甜,單吃很香”的本事,它與涼皮搭配,不僅豐富了涼皮的風味,也提高了食養價值:健腦、防衰、補鈣、降脂、防糖、降高、養血,“入口綿,到口光,嚼後香,吃後想”,這就是漢中人對麻醬釀皮的評價。

 “小吃誰將進禦京?繁難八序品民情。光筋薄軟村香味,贏得康熙欽賜名。”這首詩寫的是岐山搟面皮。岐山搟面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在陜西老百姓的眼中,只有岐山搟面皮才算得上是正宗的搟面皮。岐山搟面皮最大的特點是壹個“搟”字:把面和好後,搟成圓面片,蒸熟,切條,然後拌料。由於是人工搟出來的面條,所以面條口感硬,韌度高,有筋性,以“白、薄、光、軟、筋、香”的特點而聞名遐邇。岐山搟面皮,經和、洗、沈、過、發、燙、搟、蒸八道工序制成。康熙年間,岐山人王同江被召入宮做此小吃,帝後食後大贊,賜名“禦京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涼皮“四花旦”以其不同的食材、做法、口味和文化內涵而撐起了陜西小吃的壹方晴空,也為陜西涼皮鍍上了壹層耀眼奪目的華彩!“來關中咥涼皮撒——”成為“老陜”最驕傲、自豪的四方約請! 錢國宏 2020年11月15日《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