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品為廣藿香的幹燥地上部分。唇形科的。
性味辛辣,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要用於祛濁芳香,開胃止嘔,消暑解暑。可用於濕阻、胃脘嘔吐、暑濕乏力、胸悶、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頭痛。
app應用
1.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早發。如果潮濕而頑固,就相當於佩蘭。若濕溫,可與薄荷、茵陳、黃芩同用。
2.用於嘔吐和腹瀉。若感腥臭,嘔吐腹瀉,可與紫蘇、半夏、厚樸、陳皮同用。若胃寒嘔吐,可與半夏同用。如果是濕熱,可以搭配黃連、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伍黨參、甘草;妊娠嘔吐可與砂仁配伍。
3.用於暑濕。無論寒暑,均可用於治療暑濕,臨床上常與佩蘭合用。
4.用於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悶。與紫蘇、陳皮配伍。
此外還能治療鼻竇炎,常與豬膽汁合用。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
原始工廠
來源於藿香的地上部分。etmey。)O. ktze。唇形科的。
植物形態為多年生草本,高達1m,有香味。莖方形,紅色,上部被微柔毛。葉對生,心形卵圓形或長圓形披針形,長2.5 ~ 11厘米,寬1.5 ~ 6.5厘米,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鋸齒,下面有短柔毛和腺點。輪生的形成壹個頂生的假莖;苞片披針形;萼筒狀,有15縱脈,5齒,有毛和腺點;花冠淡紫色或紅色,二唇形,下唇的中部裂片具波狀齒;雄蕊4,敵強,突出於花冠。小堅果頂部有毛。花期6-7月,結果期10-11。生在路邊,生在田間。所在地:四川、江蘇、浙江、湖南;有修養。
夏秋季枝葉茂盛或花開時在陰涼處剪,或新鮮時在陰涼處剪。
廣藿香,又名藿香,原產於中國。喜歡王文濕潤陽光的環境,地上部分不耐寒,怕幹燥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宜。
●多樣性
常用播種和分株繁殖。3-4月春季可追溯播種,10 ~ 15天發芽。發芽比較規律。春天宿根發芽後,可以將分株挖出來重新種植。
●育種
播種苗高3-4厘米時,要間苗。當苗高6-8 cm時,應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第二次間苗或補苗。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要積水。每半個月施肥1次。5-6月越冬宿根出苗後,在露地種植或盆栽,6-7月繼續開花。
種植和栽培
這些疾病主要由褐斑病、枯萎病、紅蜘蛛和蚜蟲引起。用50%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病害。害蟲噴灑80%敵敵畏乳劑1500倍。
●應該使用
廣藿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密集的薰衣草花盛開時,雍容華貴。適用於花境、池畔、庭院種植。非常優雅,還可以盆栽觀賞。
廣藿香也可以用作烹飪調料或烹飪材料。因為它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所以用在壹些不常見的菜肴和民間小吃中,增加營養價值,如火燒烤魚、漢中美食壺茶等。廣藿香還可以涼拌食用,用於解表祛邪、利濕祛風、清熱止渴。
化學成分
廣藿香酮和廣藿香醇是廣藿香酮的主要成分,含有約1.5%的揮發油。其他成分有苯甲醛(苯甲醛)、丁香酚、肉桂醛(肉桂醛)等。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鼠李素和商陸從廣藿香中分離得到。廣藿香含揮發油0.28%,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它還含有茴香腦、茴香醛、d-檸檬烯、對甲氧基肉桂醛、α-蒎烯和β-蒎烯。從藿香中分離得到刺槐素、胂素、蒙花苷、藿香苷、異藿香苷和藿香苷。此外,還含有少量的單寧、苦味等成分。
藥理作用
1.體外抗真菌試驗表明,廣藿香水煎劑(8% ~ 15%)對徐嵐毛癬菌等多種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醚浸提液、乙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也能抑制多種病原真菌。結果表明,廣藿香乙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水煎液的抑菌濃度分別為3%、5%、10%和15%,表明提取物的抑菌能力強於水煎液。
2.抗鉤端螺旋體作用:藿香湯在15mg/ml濃度下對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當濃度增加到31mg/ml時,能殺死鉤端螺旋體。
3.抗病毒作用據報道廣藿香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從廣藿香中分離的成分能夠抑制消化道和上呼吸道的病原體鼻病毒的生長和繁殖。廣藿香中的抗病毒成分是黃酮(葉黃素成分)。以該成分為主要成分,合成的抗病毒活性更強、口服後易吸收的藥物用於鼻病毒感染,效果良好。
4.對消化系統的作用廣藿香中的揮發油具有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而藿香正氣水對膽囊無收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