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真鯛養殖技術

真鯛養殖技術

選擇水質好、潮流穩定、水流順暢、流速適中、避風浪、無汙染的海灣進行網箱設置,適宜的潮流為5 cm/s ~ 15 cm/s,溶解氧為5 ml/L,紅笛鯛攝食生長的最適水溫為18-28℃,15℃以下食欲下降,15℃以下紅笛鯛基本不進食,6℃以下會逐漸死亡北部海域水溫低於12℃時,應移至室內取暖過冬。紅笛鯛偏愛鹽度高、水透明度高的海域。水深要求低潮時水深在7m以上。盡量選擇餌料補給運輸方便、海上安全保障好的海域。良好的海域是紅笛鯛網箱養殖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在養殖前,必須將避風、水深、流速、水色、水溫、透明度、比重、PH值、汙染源等因素作為選擇養殖海域的依據。

1.避風條件:必須能抗臺風及其12以上的浪。

2.水深:壹般情況下,養殖海域水深是風箱的兩倍,即3米深的網箱最低潮位應為6米,5米深的網箱最低潮位應為9-10米。籠子的深度是由水深決定的。沒有壹定的水深,就無法保證正常的水色和透明度。

3.速度網箱養殖海區的速度壹般為5-65438±05厘米/秒,最適宜的速度為6-8厘米/秒..如果沒有流速,底部容易沈積殘餌和魚屎,會破壞養魚場環境,缺氧,影響魚的生長速度。另壹方面,如果流速過大,雖然氧氣充足,但魚的能量消耗大,也會影響魚的生長速度。但魚排籠在大流量海域養殖時容易損壞,安全系數低。

4.水彩。13-15之間。

5.透明度:1米以上。透明度差的魚網容易附著汙垢等雜物,不利於魚類生長。

6.鹽度:真鯛是廣鹽性魚類,能適應非洪澇地區。培養的適宜鹽度為17-30‰。當鹽度低於16‰時,對紅笛鯛的生長不利。

7.水溫:水溫範圍為9-32℃,最適溫度為20-28℃。當溫度低於13℃時,紅笛鯛基本處於休眠和半休眠狀態。

8.pH:海水的酸堿度,即PH值,是直接影響紅笛鯛生理狀態和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紅笛鯛的最適PH要求是7.6-8.4,低於或高於這個範圍都會影響其正常生長。

9.溶解氧:海水中的溶解氧應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如果溶解氧下降到3.5 mg/L以下,魚會感到不適或停止進食,甚至浮頭死亡。紅甲魚又叫紅盤、卡拉、望山魚。其營養豐富,味道特別鮮,體色艷麗美麗,素有“海雞”之稱。日本人習慣在生日和婚禮上享用紅鯛魚,以示好運。因此,紅鯛魚在日本市場很受歡迎,每公斤售價22美元。產品供不應求,每年必須從中國和朝鮮進口大量的紅鯛魚。紅鯛魚在港澳、Mainland China和東南亞也很受歡迎。紅笛鯛苗種人工繁殖已獲成功,飼料豐富,非常適合在我省廣闊的淺海進行網箱養殖。紅笛鯛的人工繁殖和網箱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苗種的生產紅笛鯛養殖苗種的生產流程為:親魚養殖→采卵→孵化→仔魚養殖→海水養殖。親魚養殖以浮籠養殖為主。繁殖方式有兩種:壹種是從自然海域捕捉自然親魚,註射激素,人工收集卵子。其次,親魚性腺通過人工飼養成熟,自然產卵受精,進行大規模育苗。在陸地加熱循環池中,親魚可提前1 ~ 2個月產卵。紅笛鯛產卵的數量和質量與親魚的餌料密切相關。飼養親魚主要以人工配合餌料和冷凍魚蝦肉為主。餌料中蛋白質的最低含量不應低於50%。親魚在陸地產卵池(50 ~ 70t)自然產卵,適宜產卵規格為1 ~ 1.5kg(尾叉長35 ~ 42cm),各產卵池親魚密度為1 ~ 1.5kg/m3。采卵高峰期,如果每個產卵池含雌40尾,雄40尾1 kg,每天可獲仔魚400-500萬尾。在比重為1.0213的情況下,受精卵壹般漂浮在水中的中上層,而未受精卵和死卵則下沈。受精卵的收集是在產卵池外篩壹張絲漁網(網孔直徑0.5毫米),漂浮的受精卵從出水口流入漁網,清點後孵化。壹般室內玻璃鋼槽(50噸)用於靜水曝氣孵化。水溫在15.3 ~ 16.8℃時,孵化時間為58小時。育苗分兩個階段,采用室內池育苗和海面浮籠育苗。第壹階段。魚苗出膜後,在第1 ~ 2天由體內的卵黃營養。第二天,紅海鯛苗消化系統完善,開始進食。主要餌料為輪蟲、成蟲幼蟲和人工配合餌料。投餵初期,仔魚投餵密度為每立方米65438±0.5 ~ 50000尾,飼養至65438±00尾(30日齡)時,成活率約為50%。然後,為避免同類相殘,放養密度降至1 ~ 1.5萬條/m3。第二階段的培養是在浮籠中進行的。魚苗出膜後,經過40天的培育,體長可達15 ~ 20 mm,此時可將它們從陸地水箱移至海上浮籠進行養殖。可采用虹吸法,用直徑50 mm、長300 m的軟管將魚苗從陸槽中移到浮籠中,同時計算魚苗數量。小網箱網目尺寸為0.5 ~ 0.7 mm,規格壹般為6 ~ 24 m3,放養密度為2000條/m3左右。飼餵動物餌料(含營養添加劑)和人工配合餌料。不同地區魚苗的生長速度差異很大,與環境條件和餌料有關,特別是水溫的變化對仔魚和成蟲的生長速度影響很大。幼魚大規模中間繁殖。建設天然幼魚養殖場,即選擇半封閉的內灣,用電極網攔截灣口,形成天然網箱。幼魚被放養在由電極網包圍的內灣水域中,並由自動投餌機每天餵食四次。根據條件反射原理,進行聲學馴化和投餵,即在水下設置1揚聲器,發出特定頻率(50 ~ 200 Hz)的聲波,1公裏半徑內的魚類都能聽到,幼魚聽到聲波就開始進食,從而達到利用聲波管理漁場的目的。同時,岸監控室采用微機進行自動化管理。這種中間培育方法效果好,能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作為餌料來源,幼苗接近自然化。生物餌料的培育。幼蟲早期以褶皺臂尾輪蟲、成蟲無節幼體和日本虎蚤為主要餌料。當水溫為30 ~ 33℃時,輪蟲經48小時培養可產生孢囊,營養價值高,易於培養。輪蟲的營養價值取決於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只有釀酒酵母被用來培養輪蟲,但輪蟲缺乏不飽和脂肪酸。用球蟲培養輪蟲是有效的。壹般1噸海水(每毫升500 ~ 1000個小球藻)可以培養5億~ 6億只輪蟲,需要在靜水中培養和曝氣。此外,還可以用乳酸菌和魷魚魚肝油對輪蟲和成蟲進行二次營養強化培養1小時,然後將輪蟲投餵紅笛鯛幼體,以獲得最佳的生長速度。

成魚養殖成魚的養殖方式有兩種,壹種是在海面浮籠養殖;壹種是池塘養殖。目前,紅笛鯛成魚養殖普遍采用漂浮網箱。浮籠的規格見表。

籠子的規格

網箱的網目是隨著魚的生長而變化的,比如魚養3年(1 ~ 1.5 kg)時,網目大約是14 ~ 50 mm..所以要準備好幾種類型的籠子。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7 ~ 10公斤。誘餌和成長。商品魚從500g養殖到1kg壹般需要1 ~ 2年。主要飼餵冷凍魚糜(生餌料)和配合餌料。如果投餵生餌料,從苗種到成魚的肉增重系數為11.3。據測定,不同生長階段的紅鯛增益系數不同,當年為5.1,第二年為9.7。車身顏色調整。為了使人工養殖的紅笛鯛體色呈亮粉色,在出售時獲得較高的價格,壹般在投餵紅笛鯛的配合餌料中添加1 ~ 2%蝦青素二酯(磷蝦油精制而成),或在魚粉餌料中添加南極磷蝦,可防止紅笛鯛褪色。用黑色聚乙烯板覆蓋水池或籠子,避免陽光直射,防止褪色。其基本結構主要由框架、浮子、網衣和沈降片組成。框架:大部分是木質框架。壹般用厚8cm、寬25cm左右的木板,用鐵板和螺絲連接,形成3m×3m或4m×4m的組合連體框架,四邊固定浮力為150kg的泡沫塑料浮子。這種網箱適用於風浪平穩的海域。

網布:多為化纖材質,形狀為3m×3m×4m、4m×4m×4m,與框架相匹配。網布底部用落石或底架固定。養殖魚的網目和體長。

真鯛的最適生長溫度為65438±07 ~ 28℃。13℃以下停止進食。壹般來說,死亡的水溫在5 ~ 8℃以下,在靜止的海水中,水溫慢慢降到5℃也不會死亡。如果海水流速快,水溫降到7℃左右,紅笛鯛就會死亡。水溫在29℃以上時,食量變化較大,容易出現生理紊亂。因此,越冬期間水溫最好在65438±02℃以上。

真鯛對低比重海水的適應性較弱。低於1.020時,魚的耗氧量明顯減少,攝食量不強。養殖面積比例在1.020以上比較理想。根據真鯛耗氧量與海水流量的關系,尾重500g(溶解氧5ml/L)的真鯛每小時流量為10.7L,安全流量為15L。

適宜養殖紅笛鯛的海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壹般水深是網箱的兩倍以上。

2.海水流動緩慢,潮流交換順暢。

3.全年水溫變化範圍為65438±02 ~ 28℃

4.沒有大量新鮮水註入,工業汙水排放。

5.不受平臺和急流的影響

6.餌料來源方便,成魚便於出售和運輸。

7.無盜竊和運輸影響。

8.沒有出現紅潮。

魚的大小、目數與放養量的關系如下:魚的總長度為1 ~ 1.5cm,目數為1 ~ 2mm(篩),放養量為3000條/m3;魚體5 cm以上,網目1 cm,放養量500條/m3(網箱尺寸3×3×3m);體重25g以上的人放養量壹般為6 ~ 8kg/m3(見表)。

養殖紅鯛魚的餌料分為新鮮餌料和人工配合飼料。沙丁魚,鯖魚,鯖魚,帶魚,羅望子和蝦是常用的新鮮餌料。

使用新鮮餌料要註意新鮮度。以防容易引起營養性疾病。用冷凍的魚來完全解凍。用海水沖洗可以加速解凍,還可以洗掉凍魚表面的脂肪和汙垢。人工復合餌料有兩種:硬顆粒和濕軟顆粒。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硬顆粒飼料成分有粗蛋白45%,粗脂肪3%,粗灰分15%,鈣1.8%,磷1.2%,多種維生素。

紅笛鯛養殖的日投餌量與水溫的變化和魚的大小有直接關系。日攝食率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水溫,其次是魚的大小差異。投餌率用日投餌量與養殖魚體重的比值來表示。體重2克左右的幼魚攝食率為20%;冬季攝食率為1 ~ 3%;體重85克以上的魚,在適溫期攝食率為5 ~ 8%。

真鯛為雜食性魚類,可網箱養殖,每立方米水10 kg,每天投餵新鮮雜魚1 ~ 2次。慢慢餵。吃完再扔,免得浪費餌料。也可與人工配合餌料、新鮮雜魚交叉投餵。

隨著魚的成長,20天換壹次網,目數逐漸增加。註意勤洗網衣,避免堵塞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