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酒怎麽做,有什麽功效。
菊花酒是用菊花、糯米、酒曲釀造的酒,古代稱為“長壽酒”。其味涼而甘,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的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白菊花酒。在重陽節,中國有喝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必飲的消災祈福的“吉祥酒”。制作方法配方壹:菊花(壹斤)、杜仲(壹斤);防風、附子、黃芪、幹姜、肉桂、當歸、石斛各42枚;紫石英、肉蓯蓉,各五兩;酒釀、獨活、時鐘奶粉八兩;茯苓(三兩)。方法是將七桶酒浸泡五天。功能主治:治風虛寒,腰痛少食,舐瘦,無色,舒喘少氣,祛風散寒,男女補虛。用法用量宜分兩劑服用,略增至五劑,三日壹次。節選自明方仙方二【配方】菊花地黃、枸杞各2500克,糯米35公斤,酒曲適量。【方法】前三味加水50公斤,煮至減半。糯米泡發,瀝幹,蒸飯,待溫,拌入酒曲(先壓細),將藥汁調勻,放入甕中密封,至熟透澄清。【功能】強筋骨,補精氣,清虛熱。適應癥:抗衰老和長壽。【用法】口服。每次服10 ml溫服,每日三次。[附]引自太平盛慧芳。《集考良方》中的菊花酒,就是去掉枸杞的根,加上枸杞的皮,其余同上。配方三【配方】菊花500克,生地黃300克,枸杞、當歸100克,糯米3000克,酒曲適量。[方法]將前四味藥加水煎煮兩次,取濃縮汁2500毫升備用;然後,取糯米500毫升藥汁,浸泡,瀝幹,蒸米,冷卻,與酒曲(壓細)和藥汁混合,放入瓦罐中發酵,酒味甘甜後,照常釀酒;除渣。就是這樣。【功能】養肝明目,滋陰清熱。主治:肝腎不足所致的頭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震顫。【用法】口服。每次服用20-30毫升,每日兩次。【附言】引自《藥酒集》。偏方的制作流程是1。將菊花、當歸、生地、枸杞子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取汁,用紗布過濾備用。2.將米煮至半熟,瀝幹水分,與藥汁混合,蒸熟,拌入適量酒曲,放入瓦罐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發酵,至味甜為止。用法:每日兩次,每次3湯匙,用開水沖服。枸杞菊花酒味甘、平,入肝腎經。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藥性書》上說“補精氣不足,易上色,變白,安神明天,使人長壽。”本草經典舒認為,枸杞潤燥養陰,能清熱,但專治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老年人十個有七八個是陰虛,所以在家吃飯是為了明目。“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生津、養心益智的藥物;菊花有疏風清熱、清肝活血的作用。也是古代節食者常用的產品。方中用麥冬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延年益壽。該藥物的第壹個配方是枸杞500克,菊花20克,麥冬100克,曲250克,糯米7.5公斤。方法:將藥熬爛,照常用汁、曲、米釀酒。酒熟了,壓壹壓去壞,收起來存放。主治:體虛精損,陽痿遺精,腎虛消渴,腰背酸痛,膝軟,頭暈目眩,視物模糊,風中流淚,肺燥咳嗽。用法:飯前喝1-2小杯,每天早晚1次。來源“偏方”。藥二由枸杞500 g、杭白菊20 g、麥冬100 g、曲250 g、糯米7500 g組成,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天的作用。主治:勞勝瘦,腰腿痛,消渴,飲酒,腳膝酸軟,頭暈目眩,補虛,風中流淚,肺燥咳嗽。用法:10-20ml每日兩次,最好飯前服用。編輯本段白菊花酒的配制方法和方法。菊花酒出自《本草綱目》。配方菊花軟苗。方法:春末夏初,采集菊花嫩苗,陰幹,用無灰酒送服。主要用於治療長期患有頭暈目眩、頭發幹枯、胸中有痰、每根頭發都感到眩暈者等癥的夫妻。用法:先烤兩個風池,各27壯,空腹取白菊花粉和無灰酒各壹寸,然後每日服用,逐漸加三寸。如果不喝酒,可以喝湯喝粥。註:另外用於“秋、八月采花,暴曬,割下大斤,盛於生絲袋中,貯於三鬥酒內,壹日三次,七日服用,以酒氣不斷為佳。“鮮菊花酒60克鮮菊花汁,用50毫升黃酒洗凈。1劑量/天,每劑兩次。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能。急性闌尾炎的適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