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諸葛亮投劉備首戰。歷史上的博望坡戰役是怎樣的?

諸葛亮投劉備首戰。歷史上的博望坡戰役是怎樣的?

據《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投靠劉備後,第壹次用兵,就是著名的博望坡之戰。如果諸葛亮指揮壹二,早就打敗了曹駿,打敗了夏侯惇的十萬大軍,解決了第壹次為劉備而戰的危機。博望坡之戰呢?

諸葛亮投靠劉備後,早就料到曹操會派兵攻打荊州,而劉備駐紮的新野正是荊州最北的前線。早在曹駿來之前,諸葛亮就已經開始讓劉備招賢納士,練兵布陣。當夏侯惇率軍進犯時,諸葛亮早已做好安排,由關羽、張飛領兵埋伏,劉封領兵專放火燒,劉備、趙雲為前鋒,誘敵夏侯惇。

諸葛亮和劉備

夏侯惇是曹操最親近的將領,也是這支曹軍的統帥,手下有於禁、李典等將領。夏侯惇擁有強大的實力,擁有大量的士兵。他根本不在乎劉備,壹直在追劉備。結果被引入包圍圈,被堵在壹條窄路和雜草叢生的地方放火。結果,曹駿戰敗,無數人死亡。這壹切都是諸葛亮在幕後指揮的。

同時,這也是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第壹次展示自己的軍事才能。他只用火打敗了夏侯惇的十萬大軍,這給了弱小的劉備對抗曹操的信心。妳知道劉備當時只有幾千人馬,實力那麽弱。

火燒博王坡

因為這是諸葛亮第壹次用火,再加上《三國演義》中的薄王坡之後,諸葛亮又指揮策劃了火燒新野和火燒赤壁,加起來就是三把火,所以後來人們就把新官上任必須放三把火當成了不成文的約定,也就是後來俗稱的?三個新官?。

不過以上內容都是《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故事。因為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代表真實歷史。所以《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和現實歷史中的火燒博望坡是完全不同的。

夏侯惇

第壹個不同是領導博望坡戰役的人不壹樣。據《三國演義》記載,真實歷史中的博望坡之戰是諸葛亮領導的,而劉備領導的。正史上諸葛亮還隱居在隆中,並沒有投靠劉備。

第二個不同是,博望坡之戰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的。《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用誘敵深入空中,火攻的方法打敗了夏侯惇。事實上,火在真實的歷史中並沒有被使用。雖然有壹個引誘夏侯惇進入包圍圈的計劃,但沒有使用火,而是安排了壹次伏擊來擊敗夏侯惇。

關羽挑釁諸葛亮。

第三點不同:博望坡戰爭的原因不同。《三國演義》中說夏侯惇率領十萬大軍主動進攻劉備的新野,博望坡是必經之路。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利用曹操在北方作戰的機會,積極率軍進攻曹操的核心地區徐都,曹駿被迫在那裏進行反擊。

先簡單說壹下真實歷史中的博望坡戰役。這是劉備生平第壹次大獲全勝,而且是對陣將軍(傳說夏是將軍,但也是將軍)。夏侯惇是曹操最親近的將軍。雖然他的軍事能力有限,但他的實際權力和信任無人能比。這壹仗是劉備主動進攻許昌。當時曹操在北方征服了袁紹的殘余勢力,還有夏侯惇、於禁、李典。

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

劉備與夏侯惇對峙,采用自毀營壘、佯退、誘敵深入等方法,成功將白蒂將軍夏侯惇引入伏擊圈,打敗了夏侯惇率領的軍隊。當時,李典還勸夏侯惇不要追擊劉備,他可能會遭到劉備的伏擊,但夏侯惇不聽。結果他真的中了埋伏,吃了大敗仗。

因為李典早就推測劉備可能會假意撤退,在夏侯惇被劉備包圍的時候,李典和於禁率軍去救夏侯惇。當時劉表因為劉備實力不夠,不願意給劉備增兵,導致劉備無法同時打敗夏侯惇和李典,否則夏侯惇可能真的會死在劉備手下,壹戰以劉備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