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74.3%的國家已實施食品營養標簽管理法規。消費者通過食品營養標簽能直觀地了解食品營養組分,如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我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現今我國居民既有營養不足,也有營養過剩的問題,特別是脂肪、鈉(食鹽)、膽固醇的攝入較高。“三高”患者可通過營養標簽算算自己吃進去多少鹽、糖、脂肪等。
哪些是“預包裝食品”?
超市裏的膨化食品、餅幹,冷凍櫃中的速凍餃子、包子、湯圓、蝦丸等速凍面米制品和冷凍調理食品,還有腐乳、醬油等調味品都屬於預包裝食品。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預包裝食品就是預先定量包裝好或裝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生鮮的食品,如生鮮的瓜果蔬菜、現制現售的食品,由於其營養素含量波動較大,故難以用標準去衡量,所以可以不標示營養標簽。此外,飲料、酒類、包裝飲用水;食鹽、食醋、味精、花椒等每日食用量≤10克或10毫升的食品;茶葉、咖啡豆等都可以不標示營養標簽。
營養標簽有哪些內容
1.“4+1”必須標示 標簽上壹定要標示四種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和能量含量值。
2.占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NRV%) NRV是營養素參考值的英文縮寫,通過NRV%,消費者無需通過繁雜的計算就可明確的得知自己所攝取的營養素占壹天所需量的比重。如蛋白質的NRV值為60克,每100克某品牌牛奶含有3.5克蛋白質,那麽NRV%為3.5÷60=6%,即喝100克該品牌牛奶就攝入了壹個人全天所需蛋白質的6%。其他營養素亦可如此推算。
3.營養成分含量的表示單位 營養成分含量以每100克(g)、每100毫升(ml)食品或每份食用量為單位。在計算攝入的能量時,要註意產品營養成分含量的單位。
反式脂肪酸含量必須標示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壹定的危害,目前反式脂肪酸雖尚無NRV值,但《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明確規定,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如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未使用氫化油的除外)等氫化油,則必須在營養標簽中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另外,使用營養強化劑的食品,也應標示強化後食品中該營養素的含量及NRV%。
“高蛋白”、“高鈣”不可隨意標註
“高蛋白”、“高鈣”食品可不是隨口說說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規定,當每100克固體食品中蛋白質含量≥12克、每100毫升液體食品≥6克或每420千焦中蛋白質含量≥6克時,才可以稱“高蛋白”或“富含蛋白質”。早在2008年,衛生部就已出臺了《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範》,其中規定,每100克固體食品中鈣含量≥240毫克,或每100毫升液體食品≥120毫克時,才可以標註“高鈣”。此外,只有當食品中的鈣含量滿足 “鈣來源”、“高鈣”或“增加鈣”等條件和要求時,才能標示“鈣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發育”等聲稱功能性用語。
編後語:從現在起,去超市購買食品時最好看壹看營養標簽。在食用時,不妨根據營養標簽上的NRV%算壹算,就能粗略估計每天究竟吃下去多少能量、蛋白質、糖、脂肪、鈉等,管住嘴是預防“三高”的第壹步!
安全·互動平臺
舉報熱線:12331
2012年1月,上海正式啟用食品安全統壹舉報電話12331。12331是專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開通的舉報熱線,市民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可直接撥打此電話進行舉報。
全國各地讀者如遇食品安全問題,可致電本刊(021-54030525)、來信或發郵件,本刊編輯部將向專家咨詢後,及時解答。
西瓜裏長“綠豆芽”真稀奇
日前,某市民向“12331”舉報熱線反映,買回西瓜切開後發現,裏面竟然長有兩根彎曲的綠豆芽,長約6~8厘米,不知為什麽會這樣。
“12331”熱線通過市農業部門聯系到了西甜瓜專家。專家指出,這西瓜裏的“綠豆芽”其實是西瓜籽發芽,是由於西瓜采摘後放的時間較長,西瓜過熟,而儲存的溫度、濕度恰好滿足種子發芽的需要,而導致西瓜籽發芽。這種情況在甜瓜、南瓜、金瓜中也時有發生。西瓜發芽和土豆發芽不同,不會含有毒素,因此發芽西瓜沒有安全風險,只是因為太熟,口感已經不佳,不必勉強食用。
市民來電:
近日,孫先生來電舉報,其與家人***60人在某海鮮餐飲店舉行慶祝活動,食用海鮮後有10人出現腹瀉癥狀。
案件處理:
經查,此次腹瀉並非是食物中毒,沒有查到致病細菌,而且這批客人中大部分沒有出現腹瀉癥狀。
提醒:
海鮮是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而且含有很多過敏原。壹次食用海鮮過多,也可能因無法消化或過敏原釋放,而發生積滯、胃腸發炎、功能失調等癥狀,表現為腹瀉、嘔吐等。特別是很多人吃海鮮時,還喜歡搭配冰鎮飲料、碳酸飲料等,吃時是很“爽”,可是過後胃腸卻有可能受不了。因此,品嘗海鮮時還是要有健康意識,別忘了科學搭配、適可而止。
微言微語
金山食藥監:朋友們,您在某些餐館就餐時是否發現餐盤裏墊有壹張色彩鮮艷的廣告紙?而您是否將食物直接放在上面呢?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安全的。精美鮮艷的圖案,可能含有苯類物質和重金屬,為了身體健康,應讓食品遠離彩色印刷品。
@上海食藥監:特別是很多中式或西式快餐店,都喜歡在餐盤裏鋪壹張彩色的廣告紙。親眼看見有些童鞋把番茄醬擠在紙上面蘸薯條吃,這種做法不可取。
@徐匯工商: 還有報紙! 報紙油墨中的主要汙染物是重金屬,包括鉛、鉻、鎘、汞等,它們都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看完報紙要洗手,更不能邊看報紙邊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