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福健康吃什麽面

中福健康吃什麽面

中伏是三伏天最熱的時期。由於天氣炎熱,許多人會沒有食欲。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我們應該選擇面條。這裏我就介紹壹下中福吃什麽面養生。我希望妳喜歡它們。

1,山西的驕傲——刀削面

成分:

面粉500g,雞肉250g,水適量,鹽適量,西紅柿,大白菜,蔥,油,香菜,姜,蒜。

練習:

①提前準備好食材,和面。面粉加適量水,揉成略硬的面團,蓋上蓋子醒發壹小時;

(2)壹個小時後再揉壹遍,面團表面會變得很光滑;

3全雞切塊,鍋裏放蔥姜蒜,煮半小時,就是雞湯。做菜前加點鹽;

(4)鍋中倒入油,倒入切好的番茄塊,加入適量的水調成番茄醬。做菜前加點鹽;

⑤將湯鍋註滿水。水開後,壹手拿面條,壹手拿刀。從上至下,將面團的頂面斜著切開,放入鍋中;

6.如此反復,直到面團被切開,煮三分鐘後,取出面條;

⑦將大白菜用開水煮熟後撈出。將面條放入碗中,加入雞湯,加入大白菜,表面撒上番茄醬,撒上壹些香菜。

2.熱幹面

成分:

細圓面500g,水185g,醬油,醋,鹽,芝麻醬,辣蘿蔔,蒜,蔥花。

練習:

(1)準備食材,蔥、蒜、辣蘿蔔切丁待用;

(2)取面條食用量,放入鍋中煮熟,撈起,放入碗中,加鹽、醬油、醋;

③加入蘿蔔丁,倒入最重要的芝麻醬,撒上蔥花。

3.重慶小面

成分:

鮮面條750g,五花肉300g,大紅袍花椒2大勺,豆瓣醬1大勺,甜面醬1大勺,豬油1大勺,蔥10g,姜10g,蒜10g,鹽1大勺。

練習:

①五花肉洗凈去皮後,肥瘦肉分別切成豌豆大小的丁;

(2)將花椒放入熱鍋中,小火烘烤,放涼後卷成花椒面,熟花生去皮切碎,榨菜切末;

③蔥姜切片。將大蒜和5g生姜放入大蒜研缽中並搗碎。在姜蒜泥中加入少許冷水,成為姜蒜水;

(4)鍋燒熱後,放入豬油,再放入脂肪顆粒,炒至脂肪顆粒吐油。,然後加入瘦肉,翻炒至變色,煮黃酒;

⑤加入大蔥和剩余的5g姜、郫縣豆瓣醬、甜面醬。小火翻炒至肉粒水汽基本幹透,加入碎米芽翻炒出香味。

⑥鍋中加入足夠的水燒開,放入大白菜焯至變色,然後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擠出水分,再切成段,用香油拌勻;

⑦鍋裏的水再次燒開後,放入面條煮熟;

⑧每碗(5碗)放入適量煮好的高湯或面湯,然後加入醬油、鹽、味精和姜蒜水。然後加入芝麻醬。加入辣椒油,炒勻,定底味;

⑨把煮好的面條放入碗中,分別加入適量的胡椒面和肉末。加入大白菜、花生、榨菜,撒上蔥花。

4、四川經典——成都擔擔面

成分:

手打拉面300g,豬後腿200g,碎芽100g,小青菜50g,花生20g,醬油,料酒,辣椒油,花椒油,醬油,胡椒粉,陳醋,香油,鹽,雞精。

練習:

(1)鍋裏加油,小火慢炒花生待用,準備好所有切好的蔥、姜、蒜、辣椒;好了,把肉剁碎,把炒好的花生放入保鮮袋,用搟面杖搟成細顆粒備用;

(2)炒鍋熱油,放入姜末,爆香蒜末,倒入豬肉末,加入料酒,炒香;

3倒入芽菜和幹紅辣椒壹起翻炒入味;

④將醬油、花椒油、辣椒油、鹽、雞精、香油、陳醋、胡椒粉、蔥花調成醬;

⑤大鍋燒開開水,放入面條煮9分鐘,放入蔬菜,焯水後撈出,放入盛好醬汁的碗中;

⑥舀壹勺炒好的肉末芽菜,花生拌勻。

5、重口味最愛——陜西油潑面

成分:

面條100g,油菜20g,油,醬油,醋,辣椒粉5g,芝麻5g,韭菜5g。

練習:

①準備面條,油菜洗凈,韭菜切丁,芝麻花椒面煮熟。鍋中燒開水,將下面的條和油菜煮熟,取1碗,加入醬油和醋;

(2)取出煮熟的面條油菜,用韭菜、熟芝麻、辣椒面碼好。鍋裏放壹點油,燒至九成熱,把熱油倒在面條上,吃的時候拌勻。

6.老北京炸醬面

成分:

手搟面300克、幹黃醬30克、京甜面醬30克、五花肉丁50克、雞蛋1個、黃豆嘴50克、黃椒50克、綠豆芽50克、綠豆50克、紫蘭50克、胡蘿蔔50克、黃瓜50克、香椿芽50克、胡蘿蔔泡菜50克、姜末、澱粉、料酒、油、鹽。

練習:

①雞蛋打散,加入少許澱粉和料酒;

(2)油熱後,倒入雞蛋,用筷子在鍋內快速攪拌,變黃熟時撈出待用;

(3)油鍋放少許油,將五花肉丁用油加熱,用少許料酒中火翻炒至出油,然後取出肉丁;

(4)將黃醬和面糊在碗中混合均勻;

⑤把炒肉的油留在鍋裏,中火翻炒醬汁,讓醬汁香起來。醬汁香了,再倒入雞蛋丁;

⑥然後倒入肉丁,倒入姜末(切細),轉小火,慢燉。醬汁和肉丁融合的很好,大概10分鐘,不斷翻炒。如果感覺幹燥,就加點水;

⑦將炒好的‘醬’放入碗中,將紫蘭、胡蘿蔔、黃瓜、黃椒、綠豆芽切絲,放入鍋中煮熟,放在盤中備用;

(8)將黃豆口、四季豆放入鍋中煮熟,將香椿芽、胡蘿蔔腌菜切成粉末,放入盤中備用;

⑨鍋裏有水,水在下面燒開,放點鹽,這樣煮面的時候面條不粘在壹起,面條不煮太爛,咬壹口最好;

⑩面條煮好了。將冷水煮沸,沖洗掉面糊。又滑又好吃。

展開:

1.中伏吃面條的由來

伏日節吃面條的習俗至少始於三國時期。據魏《春秋》記載,的“臥於太陽下,取巾擦汗,望皎然”使人認識到的白膚本來就是白的,不是粉蓋的。這裏的“湯餅”是胡辣湯面。

為什麽大熱天吃熱面?南朝梁宗谷在《荊楚紀年》中寫道:“六月有日食之湯餅,謂之邪。”五月是邪月,六月也觸及邪月的邊緣,所以也應該是“邪”。這是迷信。把新麥磨成面粉煮湯,吃了會出汗。新糧營養豐富,出汗可以驅走疾病。六月吃湯餅是科學的。

三伏天,不僅可以喝熱湯面,還可以喝水。將煮好的面條用冷水煮熟,拌上蒜泥,澆上鹵籽,既刺激食欲,又能“敗心”。

福利也可以吃“炒面”。所謂炒面,就是用鍋把面粉炒幹煮熟,然後用水和糖拌著吃。這種吃法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唐宋時期比較常見,不過那時候是先把麥子煮熟,再把面食磨碎。唐代醫學家蘇公說,炒面可以“清熱止瀉,強大腸”。

2.中間吃面條的好處

吃完餃子,人們就該吃面條了。這個時候最好吃熱湯面。熱湯面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吃面的時候喝湯,這樣溶解在面湯裏的營養成分就不會浪費。

二是溫度較高。三伏天吃溫熱的食物,會擴張腸胃血管,加速血液循環。人體的熱量正是通過血液散發的。血液循環的加快,也加快了內臟的散熱,讓人感到倍加涼爽。

第三,熱湯面比較軟,容易消化。三伏天,人的胃產生的胃液少,消化功能下降。容易消化的熱湯面正好迎合了此時人體的消化功能,對脾胃的保養很有意義。

3.妳想用什麽菜來吃面條?

很多時候,人們會吃壹點涼拌黃瓜的面條。這種吃法雖然比較爽,但是從營養角度來說,不利於三伏天的人補充營養。所以規定了吃湯面時要配的菜:油菜、大白菜、黃瓜、青豆、胡蘿蔔絲、肉、蛋、豆腐幹。值得註意的是,配菜裏要有富含蛋白質的東西,可以補充蛋白質。面條的種類很多,有綠豆面、雜豆面、蕎麥面、玉米面等。

其次,面條雖然吃起來簡單,但是營養價值卻不簡單。面粉的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主要是麥角蛋白,也就是常說的面筋。彈性強,可制成各種面條而不斷裂。這種蛋白質也是人體每天必需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

因為面條的制作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水,熱量比純面粉低很多,為344kcal/100g,而面條只有280 kcal/100 g,而且我們買回面條煮熟後,水分會增加,平均熱量會進壹步降低。可以說面條是壹種熱量很低的食物。吃完後會有很強的飽腹感,不會有多余的熱量。愛美的女生,放心吃。

精制面粉做的面條,血糖生成速度更快。我們可以在家裏自制或購買蕎麥、蓧麥制成的雜糧面條,既增加了不同的口味,又能控制體內血糖的上升,是非常適合血糖敏感人群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