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在亞洲排名第五,在世界排名第九。它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也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它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湄公河
湄公河的魚類特別豐富。據湄公河委員會(MCR)統計,全流域約有1700種魚類,數量僅次於亞馬遜河。說到湄公河,就不得不提湄公河巨型鯰魚,身長4米多,體重近600斤。
事實上,巨型鯰魚在湄公河並不罕見。但是前段時間有人在湄公河裏釣到了壹條疑似巨型刺魚的魚,於是很多網友質疑刺魚能長這麽大。真不敢相信!
湄公河抓住的巨刺。
不久前,壹段湄公河捕魚的短視頻被上傳到網上。視頻中,兩名男子在湄公河上,用沿河有彈性的細樹,綁上壹根粗大結實的馬魚線和壹個超大號的魚鉤,為的就是釣到巨型鯰魚。
壹大塊動物內臟掛在鉤子上做誘餌,不壹會兒樹上有動靜,好像有什麽東西壹直在拉它。兩人通過合作,成功將這條超級“刺魚之王”拉上船。
捕獲的巨型刺魚體長超過壹米。從這條魚的整體來看,估計至少有50公斤重。但是,很快就有很多人提出質疑,因為這條魚太大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刺魚。
從外形上看,很像昂刺。
刺魚,學名黃顙魚,又名黃椒丁、黃姑子、黃沙古、黃角丁、刺黃股、昂公魚等。,屬於壹種無鱗魚,只生活在淡水中。
刺魚是壹種雜食性魚類,但事實上,刺魚更喜歡吃肉。在自然水域中,刺魚通常捕食昆蟲及其幼蟲、小魚小蝦、蝸牛和貽貝,也吃植物碎屑。此外,它喜歡偷其他魚的卵。
盎刺魚
野生刺魚喜歡生活在水流緩慢的區域,尤其是水生植物較多的淺水區。刺魚是壹種底棲魚,所以它通常藏在巖石堆、裂縫和水中有障礙物的區域。
昂奇是壹種白天潛伏,晚上出來的魚。它通常白天躲在洞穴裏,等到晚上才進食。但在光線較弱的下雨天,或者水渾濁的雨季,昂慈會沒日沒夜地遊出洞穴獵食。
昂刺是壹種小魚,菜市場有賣。規格大多在100克左右。野外釣魚時,刺的規格不壹,但都在150克以內。偶爾個體大於500克,但這畢竟是少數。所以不可能長到50斤。
野生荊棘
湄公河巨型刺魚對比有人提出,釣到的這條“巨型刺魚”很可能是壹條大鯰魚,因為湄公河的鯰魚比較多。從圖片來看,這條魚的整體結構完全符合昂刺的結構,只是有點太大了。
這根刺太大了。
但在身體結構上與鯰魚明顯不同。鯰魚也是壹種無鱗魚,但是鯰魚的背鰭通常沒有背刺,或者背鰭的魚刺很小。而且這條魚的背鰭不僅有,而且很大,所以不像鯰魚。
鯰魚
不過有個喜歡釣魚的朋友說,這種魚長得很像瓜子魚。查閱資料後得知,面瓜魚的學名是聚青,又名鷹缸、鷹鴨嘴、缸鴨嘴等。它是壹種大型的非常兇猛的食肉魚。
瓜魚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瀾滄江和下遊的湄公河,印度的橫河也有分布。通過對比巨刺魚和瓜魚,發現雖然和瓜魚很像,但是嘴是鐮刀形的,所以不是瓜魚。
面條掛魚
最後雖然查了很多資料,也不敢確定是不是刺魚。單從魚的外形來看,魚縮小了100倍,這無疑是壹條刺魚,但最大的刺魚只見過壹斤多的刺,50多斤的,國內恐怕沒人見過。
不管是什麽魚,如果不加以保護,必然會成為“記憶中的魚”。因為根據前幾年湄公河的捕撈數據,全流域的總捕撈量在250萬噸左右,而平均值在200萬噸左右,但是這個數據在逐年縮水。
湄公河沿岸的漁民
在整個湄公河流域,很大壹部分居住在沿岸兩側的居民,都是靠在湄公河裏捕撈魚蝦為生的。由於過度捕撈,湄公河流域的水生動物將面臨資源枯竭的風險。
其中,湄公河巨型鯰魚的數量在過去十年間減少了約80%。當然,除了過度捕撈,也和新建的水電站有關。因為大部分淡水魚都是洄遊性魚類,水電站阻斷了洄遊性繁殖的路徑,根本原因是魚類無法繁殖。
湄公河魚
湄公河委員會稱,2020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由於水電工程的建設,至少有40%的水產品減少和消失。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對湄公河的水生動物造成極大的災難。因此,這將是漁業專家需要研究的新課題。#釣魚# #湄公河# #刺魚#
妳見過最大的刺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