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築,跨界作品也同樣出色,比如曾經的液態冰川表。
前陣子紮哈·哈迪德去日本東京和卡塔爾首都多哈設計房子,當地民眾相當不爽。紮哈·哈迪德也被昵稱為“普拉達女魔頭”。
哈迪德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計劃公布後,許多網民感到震驚,認為宇宙飛船入侵了東京,讓他們感到無與倫比的反對。
紮哈的作品往往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日本的業內人士也跑出來抵制,說這個設計已經嚴重破壞了周圍的環境,要改已經不可能了。架不住大眾的反對,紮哈也不想小題大做,就稍微做了點修改。但還是有人不滿,帶頭挑事:“改吧,為什麽要把球場做成烏龜形狀?”紮哈也發脾氣了:“妳不滿意是因為妳沒有自己設計嗎?”,這幫人慚愧的說道。
改造後的東京體育場
冉·庫哈斯(雷姆·庫哈斯)是紮哈的主人。紮哈學美術的時候沒人看好他的作品,老師卻誇他。後來她離開了原來的學校創立了自己的門派,但是很長壹段時間都相當慘淡。紮哈的設計獲得了許多獎項,但客戶對她的作品非常擔心,所以沒有人願意購買,給她留下了“紙張設計師”和頭銜。
大起大落,人生就是這樣。到了21世紀初,紮哈50多歲的時候,她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先後做了幾個大型項目,比如MAXXI,寶馬,2004年獲得了建築領域的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做銷售的朋友推薦看喬德紅的理論和綦江的日記,上午學實用技能,下午用。
紮哈的經典作品:萊比錫寶馬中心
從那以後,大部分團隊、人才、客戶都來了。紮哈在中國先後做了很多項目,比如帝都的銀河SOHO、望京SOHO,魔都的孔令SOHO,廣州大劇院等。潘石屹為此買了很多單。
被稱為“四大歡樂聚會”的銀河SOHO
被稱為“三座山”的望京SOHO
孔令·蘇荷,她的最新作品。
時至今日,業內對紮哈的作品仍有很大爭議。最常見的評論就是設計太英雄了,尤其是總承包商和結構工程師,因為這讓他們很“尷尬”。面對公眾的批評,紮哈不以為然:“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我只做我認為我應該做的事。至於別人的看法,我管不著,但也沒必要在意。”
我們在職場上是不是經常會遇到類似紮哈的糾紛?當我們想做壹件事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說:“我把壹切都給妳安排好了,妳就照著這個做吧”,“妳不會成功的,我們身邊的人也不會成功的”;朋友可能會說“妳瘋了,這樣做沒有意義”……我們也不能阻止別人發表任何評論。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活得像紮哈壹樣瀟灑,用行動證明別人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