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誇張的信息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國家人多。要知道,2015年,中國的人口只有世界人口的18%。最後,我不得不說,中國人非常喜歡吃豬肉。幾乎每個家庭的日常餐桌上都不能沒有豬肉。但是妳知道豬肉為什麽這麽受歡迎嗎?
自古以來,豬肉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中國人食用豬肉歷史悠久。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楚丹在接受《生命時報》采訪時介紹,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人類馴養豬、吃豬肉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養豬的傳統。這壹傳統壹直延續至今。比如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做的東坡肉,現在已經成為浙菜中的經典菜肴之壹。清代美食家以精氣神打造的“隨園食單”是壹種豬肉保溫,命名為“特畜牌”,包含41度餐食,遠超牛羊鹿肉“雜畜牌”的13度。
中國人吃掉了世界上壹半的豬肉。為什麽我們這麽喜歡豬肉?
有專家認為,各種肉類中豬肉銷量最高的原因之壹是豬的飼養量有限,肉質轉化率高。另外對養殖環境要求不高,整體養殖成本低於牛羊。另外,從吃的角度來說,豬肉受人喜愛有以下幾個原因。1.肉是香的。肉聞起來像豬肉。與牛羊雞肉相比,豬肉含有更多的脂肪,脂肪是肉味的重要來源。2.很多美食翁琦在《特種動物目錄》的文章數量中評論豬肉。它在烹飪中應用最廣,可以說是各種食材中的極品。這在各大菜系都能看到。
3.合口味。王楚丹教授認為,豬肉相對來說更符合漢族的口味,漢族人口占比大,直接影響了全國豬肉消費。良種良法,美味可口,這些無可辯駁的優勢將豬肉壹步步推向國人的日常餐桌。創造了中餐的“霸主”地位。但是,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吃太多豬肉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危害。
補充多種肉類,但只補充豬。
所以其實還是有壹些“標題黨”的,豬肉還是有營養的。比如豬肉的維生素B1含量就遠遠高於其他肉類。吃精米的人缺乏這種維生素,但是豬肉配米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如果豬肉沒有其他肉類吃得多,很容易上火。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誌紅指出,豬肉中飽和脂肪的比例約為三分之壹,最多的脂肪酸是油酸,也就是橄欖油中的脂肪酸。
但從蛋白質、脂肪含量、鐵等營養成分來看,豬肉可以說是“完全喪失”了。範誌紅教授說,豬肉的含量比蛋白質低大約四分之壹。豬肉的脂肪含量是瘦肉的兩倍多。如果低於含鐵量,那就是低於牛羊肉。因為它缺少鮮紅色。此外,2015年10月26日,15,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品名單,用鹽或亞硝酸鈉加工的豬肉制品(如香腸、火腿、臘肉等。)與砷壹起被分類。紅肉本身,包括豬肉,也被列為致癌食品。
此外,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雍毅指出,雖然是紅肉,但豬肉的飽和脂肪含量更高,因此比牛羊肉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大量攝入豬肉這種飽和脂肪含量高的肉類,會導致超重和肥胖,進而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所以有人把飽和脂肪高的紅肉統稱為慢性病。就算正常豬肉營養價值低,也不要說安全性可疑的“問題豬肉”。所以現在很多餐廳都推出了更健康的豬肉品種,其中黑山豬肉備受很多人推崇。那麽黑豬肉真的更有營養嗎?
與其盲目推崇黑豬肉,不如多吃白肉。黑山豬以山羊為主,運動量高,食物來源多樣,肉質更接近。而且本身抗病能力高,獸藥用的少。這種高昂的養殖成本也使得黑豬肉比普通豬肉貴2~3倍左右。黑山豬的肥肉與瘦肉比例較好,膽固醇含量低於普通豬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也較高。另外黑山豬肉的肌肉和肝脂比較多,所以煮的時候肉質細嫩香濃,吃的時候口感不好。
黑山豬明明有三層五花肉。但值得註意的是,黑山豬肉終究是豬肉,比魚肉、雞胸肉等白肉脂肪多。飽和脂肪攝入過多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黑山豬肉比普通豬肉更有營養,更不健康。所謂“健康肉”,不應該誇大任何營養價值,而應該綜合考慮。而且隨著人工養殖的增加,黑山豬有品種優勢,但是吃多了就有變“胖”的危險。
與其高價購買黑豬肉而不是普通豬肉,不如改變飲食習慣,想辦法多吃白肉和高蛋白低脂肪的紅肉。如何健康地吃豬?很多人可能無法改變1: 30吃豬肉的習慣,但是可以從下壹步開始選擇吃更營養健康的豬肉的方法。1.多瘦多胖。瘦肉富含蛋白質,飽和脂肪含量低。首都保健營養食品學會副秘書長陳奇建議,買豬肉要選燈芯和後緣。
2.低溫烹飪。低溫烹飪豬肉,如炒菜,有助於降低含油量。3.葷素搭配,最好是豬肉壹份,蔬菜三份。比如吃豬肉搭配黑木耳、豆類、青椒、苦瓜等纖維類食物,有助於改善身體脂肪代謝。此外,根據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畜禽每日推薦攝入量為40g?0 ~ 75g,在此基礎上,要有意識地增加魚禽的攝入,減少豬肉的攝入。
其實上面說了這麽多,最後壹句話就是合理吃豬肉。這可能短期內大家都很難做到,但是如果妳有這樣的意識,相信妳以後會吃到越來越多的營養食物。因為畢竟健康和肥胖壹樣,不是壹口就能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