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創辦於南充。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渡口搭棚子賣涼粉。他做的涼粉嫩滑爽口,調料麻辣鮮香。他逐漸出賣了自己的名聲。謝佳世世代代專營涼粉,後在川北正式開設涼粉店。現在已經遍布全省,成為著名的小吃。
川北的幹粉自清末出現以來,以其特有的紅、辣、醇、鮮、爽的川味而享譽巴蜀,流傳至今。
當時南充縣江村壩前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了個棚賣熊涼粉。他的涼粉制作精美,從研磨攪拌到調味配味,行人品嘗後贊不絕口,謝涼粉名聲大噪。後來,農民陳仔細研究了謝涼粉的制作工藝,取其所長,加以改進,謝涼粉的制作工藝進壹步完善。他挑選新鮮的白豌豆,用小磨磨碎。他非常註意撥火。他做的涼粉細膩嫩滑,勁道綿軟,清澈不透明,細膩連續,調料更是匠心獨運。很快,陳的涼粉就在川北出名了,“川北涼粉”不脛而走。至今,南充、成都、重慶等地的壹些涼粉店仍以“川北涼粉”為招牌,生意興隆。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生前回南充視察工作時,特意品嘗了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不僅因其獨特的制作而聞名,而且因其精致的配料而聞名。主料是紅油拌花椒、胡椒、姜、蔥葉、冰糖,蒜泥配精選大蒜,可謂色香味俱全,風味獨特。
2.牛奶面湯
牛奶面湯,顧名思義,白稠而不膩。這湯是用豬骨做的。燉之前先把“棒子骨”(也就是腿、脛骨等)沖洗幹凈。)反復,在開水鍋裏燉壹會兒,然後沖洗幹凈,再把骨頭打碎,用猛火燉,直到湯變成乳白色。調味品主要是用植物油炒的花椒、味精、鹽。吃的時候,把牛奶湯倒進碗裏,舀進煮好的細面條,在上面放上邵。就著醬油和剁碎的鮮青海辣椒,或者“化緣雞”(也就是涼拌雞片)吃。因為碗裏沒有紅辣椒,所以當地也叫“清湯面”。是壹種廉價、美味、營養的早間零食。
燉雞面
宜賓特色燉雞面,選料嚴格,做工精細,色澤乳黃,鹹香醇厚,入口爽滑。1990年8月獲得“四川風味小吃”金獎。1992九月榮獲“四川名小吃”金獎。
燉雞面1.2元/50g;黃鱔面1.4元/50g;牛肉面1.5元/50g;三鮮面1.0元/50g;辣雞面1.5元/50g;口磨面1.0元/50g。
4.廣漢絲包兔
產地:中國四川廣漢。
工藝:廣漢裹絲兔選擇皮下脂肪肥大豐滿的活兔,對準頸動脈,壹棍子打死,立即用麻繩吊起來剝皮。在血液完全凝固前迅速剝皮,從後腿開始切皮,以免傷到肉。兩條腿的皮撕開後,切掉尾巴,用刀從臀部輕輕把皮切開,用手壹直拉到脖子,然後把兔皮全部切掉,然後開膛,剁掉腳和爪子,用清水洗凈,放入缸中。每100只鮮兔用鹽5斤,姜0.5斤,花椒1兩。壹層兔壹層輔料層層疊加,頭腿重鹽,腰輕鹽。過了壹天,倒過來,再腌壹天,再加入醬油、豆豉、豆油、糖等輔料。此外,味精、胡椒粉、花椒、五香粉等。混合研磨成細末,制成糊狀,均勻塗抹於魚腔和腿部深層肌肉。這時候可以用壹根2.5米左右的麻繩,從後腿壹直纏到前頸,腹部要呈圓形定型,直到綁緊,綁成細圓柱形。繞好後放在通風處冷卻,等待1到3天,即可得到成品。壹般來說,吃的方法是拿出來用溫水沖壹下,剁成大塊,放在鍋裏煮壹下再吃。它的顏色均勻,味道鮮美鮮嫩,肌肉緊實。
特點:色澤紅潤,肉質細嫩,鮮味悠長,高蛋白低脂肪。
5.梓潼酥餅
又稱“薄脆”和貢餅。
產地:中國四川梓潼。
歷史:唐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玄宗避難蜀國,途經梓潼上亭浦。有人進貢餅,玄宗嘗後稱贊,於是梓潼酥餅在長安家喻戶曉,常被人傳頌,稱為進貢餅。由此可見其生產歷史應該在壹千年以上。
工藝:主要原料是面粉、豬油、植物油、糖、芝麻。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第壹面粉制成發酵面條,與掛面混合,不發酵;將第二層面粉與花生油混合,加入糖或椒鹽粉,揉成餅胚,然後用雙面鏟烘烤,控制合適的溫度,烤至酥脆。烘烤後放在平板上,加壓冷卻,10分鐘後攤平,即得成品。
特點:黃亮色,圓如秋月,以質脆渣甜著稱。且色、香、味、形長久不變,以做工精細、風味獨特而著稱。
6.爐邊牛肉
火鞭子牛肉是古代鹽都的傳統特產,以其品質上乘、味道鮮美、薄片如紙、酥香悠長而聞名。火扁子牛肉起源於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選料嚴格,刀工精細,工藝精湛,風味獨特,清香爽滑,回味悠長。自貢市食品公司臘肉加工廠生產的魏紫牌火扁子牛肉,在獲得商務部優質產品獎和1988首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後,榮獲巴蜀美食節金獎。
7.魚皮花生
魚皮和花生皮內脆,酸甜鹹度適中,香脆可口。主要原料有花生仁、蛋糕粉、糖等。經過制糖、包坯、烘焙、醬料塗抹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