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節,古代稱為上元,元宵節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壹次月圓之夜的意思。漢朝時,朝廷在這壹天祭祀道家的太乙天神,從黃昏直到天明,所以晚上能夠破例不戒嚴,準許老百姓觀看。下面是歡度元宵節手抄報,歡迎參考閱讀!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1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2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3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4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5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內容1: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壹個月圓夜。因歷代這壹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據壹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壹”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壹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壹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壹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壹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壹種叫“面繭”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鬥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同的精神興趣,復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內容2:元宵節燈謎1)寫的真牛 (《三國演義》人名壹)文醜
2)壹生巧安排 (《水滸傳》人名壹)牛二
3)與牛僧儒作對 (《紅樓夢》人名壹)馬道婆
4)面對醜妖主 (《西遊記》人名壹)牛魔王
5)壹來四處皆生意 (電影演員壹)牛犇
6)自有傲氣在其中 (《水滸傳》人名壹)牛二
7)人已白首還在幹,了不起!(說嶽人物壹)牛臯
8)奉獻壹生為人民 (相聲演員壹)牛群
9)犇(人名壹)牛群
10)到江東了此壹生,了此壹生(電影人壹)吳子牛
11)且退讓壹時,寧鼠輩居首耳(《水滸傳》人名壹)牛二
12)壹生離別君未歸(人名壹)牛群
13)枕畔槐安壹夢,夢盡似解莊生(《西遊記》人名壹)牛魔王
14)彩箋妙筆賦牛年(三國人名壹)文醜
15)大人執牛耳(清朝人名壹)朱耷
元宵燈謎:成語篇
1. 逆水劃船(打壹成語)——激流勇進
2. 傘兵(打壹成語)——從天而降
3. 兔子請老虎(打壹成語)——寅yín吃卯mǎo糧
4. 照相底片——顛倒黑白
5. 平原門下客三千——勝友如雲
6. 桁héng(打壹成語)——行將就木
7. 圓寂(打壹成語)——坐以待斃
8. 啞巴打手勢(打壹成語)——不言而喻
9. 仙樂(打壹成語)——不同凡響
10. 零存整取(打壹成語)——積少成多
11. 初壹(打壹成語)——日新月異
12. 暗中下圍棋(打壹成語)——皂白不分
13. 並重(打壹成語)——恰如其分
14. 八十八(打壹成語)——入木三分
15. 超好牙刷(打壹成語)——壹毛不拔
16. 打邊鼓(打壹成語)——旁敲側擊
17. 感冒通(打壹成語)——有傷風化
18. 魯達當和尚(打壹成語)——半路出家
19. 皇(打壹成語)——白玉無暇
20. 舉重比賽(打壹成語)——斤斤計較
21. 紙老虎(打壹成語)——外強中幹
22. 美夢(打壹成語)——好景不長
23. 農產品(打壹成語)——土生土長
24. 無底洞(打壹成語)——深不可測
歡度元宵節手抄報內容3:歡度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壹年壹度的元宵節來臨啦。看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掛著大紅燈籠……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家屬院照的如同白天壹樣。
傍晚,我來到外面,已經有好多小夥伴了,每個人都拿了許多煙花。
不知是誰放了壹個飛毛腿導彈,“咚”壹聲,嚇了我們壹跳,隨後,在天空散開,好看極了。
沒多久,秧歌隊來了,人們穿了各種服裝,舉著花燈,有的人臉上還化了妝。在秧歌隊進院子的時候,我站在屋頂上,點燃了壹個飛毛腿導彈,可誰知道,總是點不著,無奈之下,我將它扔到了壹邊,點燃了壹個小禮花,等到秧歌隊出去了,再去點它,點著了。這回,它不向天空中飛,開始亂竄,我趕忙把它按在地上,可誰知道,它還不亂竄了。“咚”壹聲,向前飛了出去,撞在了對面的墻上,我再壹次把它撿了起來,它不再搗亂了。
逗得秧歌隊的人,都心不在焉的扭秧歌,看我放的禮花。我又拿了壹個飛毛腿導彈,這次壹下就點著了,可它還是和我作對,我這回毫不客氣的教訓了它壹頓,它開始學乖了。
秧歌隊走了。大人們都要回家了,可我們這些小朋友,卻還在放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