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麻黃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麻黃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麻黃常生長在山坡、平原、幹荒地、河床、草地上,分布在濕度低、水分少的地區。常形成大規模的簡單群落,能在-31.6 ~ 42.6℃的極端溫度條件下生存,兼具耐熱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點,在極端生境條件下生存概率較大。麻黃適宜在沙質土壤中生長,土壤與麻黃的分布和生長密切相關。0 ~ 20 cm表土的土壤基質層對麻黃水平根的分布和發育尤為重要,在pH左右生長良好。

它可以通過種子種植,也可以通過植物繁殖。

1.良種選擇:我國藥用麻黃11種,河西走廊主要品種有麻黃、木麻黃、木麻黃、膜莢麻黃。其中,麻黃分布面積大、等級高、品質好,是麻黃加工廠的主要收購對象和栽培的主要品種。

2.育苗?。麻黃種子采集困難且價格昂貴,壹旦出苗失敗,經濟損失巨大,因此育苗工作至關重要。?

(1)苗圃的選擇?。苗圃應設在平坦的地方,背風面向太陽。土壤應為砂壤土或粘壤土,結構疏松,滲透性好。PH值要低於7.5,壹定要避開鹽堿地。?

(2)為床準備土壤?。為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便於幼苗根系延伸,播種前壹年秋季應進行綜合整地,翻耕深度應達到25厘米以上。整地前需與卡波丹混合後撒在秧田上,翻耕時每畝施農家肥2500-5000公斤。?

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做壹個平床或高床。高床高15 cm,寬1 m,長度視苗圃而定,壹般為1m左右,鋪床後澆足水播種。?

(3)播種。為了防止幼苗立枯病,我們的種子在播種前應該消毒。方法如下:首先將種子浸泡在濃度為200PPm的苗靈溶液中兩小時,然後取出晾幹,直至可以用手攤平,然後均勻拌入拌有克菌丹的藥土中(克菌丹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土為克菌丹重量的10-15倍&;#41;播種量為每畝10-15公斤。?

也可在0.5%的食用糖溶液中浸泡24小時,然後與沙子混合,加速發芽。沙與種子混合比為2:1,催芽2-3天。當1/3種子發芽時,即可播種。?

播種時間根據地表溫度決定。壹般地表溫度達到10℃以上,即可進行播種。壹般采用條播,播種寬度4-5 cm,間距10 cm。由於麻黃種子出土能力較弱,復合土必須較薄,故種子不宜外露,復合土後應稍加壓制。?

(4)苗木管理?。麻黃播種後4-5天開始出苗,12天左右出苗。同時,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多澆幾次水。壹般兩天澆壹次就可以了。幼苗出來後,配合澆水施硫酸亞鐵壹次。生長期再次施硫酸亞鐵和氮肥,松土除草2-3次。8月份要控水,方便蹲苗,6月中旬5438+10月份澆防凍水。麻黃由於耐寒,可以在露天越冬。麻黃苗壹般2年生圃。?

3.栽培技術?。麻黃可以在春季和雨季種植。但清明節種植前後成活率最高。麻黃可以成片種植,與果樹間作,與農作物套種,種植在沙土、沙壤土、粘土上。?

種植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施肥。壹般采用穴播法,每穴1-2株,種植深度應為土中1-2cm深。株行距為20×30厘米或30×30厘米,每畝約6000-1萬株。種植後要及時澆水。?

4.中耕除草:麻黃為多年生植物,常伴有多種雜草與麻黃爭奪水肥,對麻黃產量和含堿量影響較大。所以要結合中耕及時除草,每年松土3-5次,結合松土清除雜草3-5次。

適時采收:壹般5-6月麻黃處於旺盛生長期,9-10為麻黃素積累的高值期,高值期不允許采收。第三年10年底或110年初適宜直播麻黃。收割後生長的再生植株最好每兩年輪換收割壹次,收割時應預留3 cm的蘆葦頭,以利於再生。

5.適時采收:壹般5-6月麻黃處於旺盛生長期,9-65438+10月為麻黃堿積累的高值期,高值期不允許采收。第三年10年底或110年初適宜直播麻黃。收割後生長的再生植株最好每兩年輪換收割壹次,收割時應預留3 cm的蘆葦頭,以利於再生。

6、病蟲害防治

①水稻紋枯病菌:播種麻黃前,每畝用硫酸亞鐵15kg對土壤進行消毒。幼苗出來後,應立即噴施放線菌酮福美雙、百菌清2787、苯菌靈、抗枯寧或代森錳鋅等多毛微生物菌劑。每兩周噴壹次,以後是否再噴要看苗的病。同時,灌水量和次數要控制在易感袋內,盡量不要在地下水位高或低的潮濕地方育苗。

②猝倒:噴灑白緯玲、胰澱素、氯丙嗪等有效。對於麻黃猝倒,在發病初期壹次,兩周後再壹次。如果病害大面積蔓延,每5天噴壹次。

③蚜蟲:在麻黃蚜蟲發生期應及時交替使用殺蟲劑,可噴灑50%對乙酰氨基酚0,000 ~ 2,000倍或40%氧化樂果EC 65,438+0,000 ~ 65,438+0,500倍或20%速殺EC 4,000 ~ 0,000倍等殺蟲劑,也可噴灑毒死蜱、抗蚜威等。

(4)菟絲子:麻黃是強陽性植物,要堅決杜絕雜草的發生。對於只有零星菟絲子寄生的麻黃地,可將有菟絲子的寄主植物用鐮刀割掉或連根拔起,如有危害可使用除草劑大面積消滅。

請參考!感謝提問,期待評價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