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鴨肉
人們常說的“雞鴨魚肉”就是四種肉。鴨肉的蛋白質含量遠高於其他畜肉,脂肪含量適中,分布均勻。受暑邪影響,夏天人吃得少,睡眠短,很多人比較瘦,需要進補。夏季進補不應吃脂肪多,熱的東西,對炎熱的氣候,鴨子其實是非常有益的
鴨肉性涼,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鴨子品種的選擇也有講究。北京烤鴨很好吃,但是脂肪含量高達40%,夏天吃太油膩了。最好選擇比較瘦的湖鴨和藍頭鴨(頭上的羽毛是藍綠色的),壹來油脂少,二來利尿除濕作用強。
“雞湯嘗起來像鴨肉”。夏天最好燉鴨肉,不僅好吃,而且最滋補。鴨肉燉火腿海參,養五臟之陰;鴨肉糯米粥有養胃、補血、生津的作用。海帶燉鴨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
雖然鴨肉營養豐富,但要註意鴨肉脂肪多,不宜多吃。特別是有肥胖和動脈硬化的人要少吃。感冒的人不宜食用。感冒之人宜食辛散而刊食,而鴨養而愛邪,可使感冒纏綿難愈。慢性腸炎患者慎用,因為鴨肉味甘鹹,滑滑滑,且富含油脂,吃了會加重腸炎腹瀉。
2.豬肉
豬肉性溫味甘,具有潤胃生津、補腎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因發熱、口渴消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幹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養肝養陰、潤膚利尿、止渴等引起的津液損傷。豬肉湯可以彌補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幹咳、便秘、難產等癥狀。豬肉性平,夏天吃沒問題。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豬肉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能促進鐵的吸收,有效改善缺鐵性貧血。
有的人經常把買來的新鮮豬肉泡在熱水裏,會讓豬肉損失很多營養成分。所以豬肉不要用熱水泡,要用冷水快速沖洗。
雖然豬肉是日常食物,普通健康人和有疾病的人都可以吃,但吃多了會使人發胖,引起風痰,吃多了或吃了生冷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脹滿、腹脹、腹瀉。對於肥肉和豬油,患有高血壓或半身不遂(中風)的人,以及腸胃不足、脂肪不足、痰濕過多、消化不良的人,要慎食或少食。壹般所有的藥都是瘦豬肉。
3.魚
吃魚也要分季節。營養專家建議,夏季絕對是吃魚的“黃金季節”。夏季首選黃花魚等接近產卵期的魚類。目前正是大黃魚、小黃魚、鯖魚、鮁魚、三文魚、大菱鮃的產卵期,所以夏天吃這幾類魚最合適。
多吃魚肉對妳的健康有好處。魚肉蛋白質含量高達18%,成分好,氨基酸含量豐富全面。它含有20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止血栓形成,是心臟和血管的保護神。夏天吃魚也更有利於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
關於烹飪方法,人們在夏天傾向於炎熱和幹燥。在烹飪方法上,可以選擇蒸、燉湯。在食材的選擇上,不妨多吃甲魚、墨魚等寒性魚類。有些脾胃虛寒的人怕冷,做菜時加點蔥、姜、辣椒、蒜。
對於溫性的魚,可以搭配壹些涼性的食物食用,少放辣椒。比如做草魚、鯰魚的時候,可以加點豆腐、白蘿蔔、竹筍、香菇、冬瓜壹起燉。鰻魚可以和白菜壹起炒,最後加醋,可以有效祛熱。
4.兔肉
兔肉性涼,有健脾補中、涼血解毒的功效,也適合夏天食用。兔肉被稱為“保健肉”、“肉中精華”、“美容肉”、“百味肉”。經常吃兔肉可以強身健體,不堆積脂肪,是肥胖患者的理想肉食。女性吃了可以保持身材苗條,有祛病強身的功效。
兔肉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質地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與其他肉類相比,消化率高(高達85%),食用後容易消化吸收,這是其他肉類所不具備的。
新鮮的兔肉,肌肉有光澤,色澤均勻呈紅色,脂肪呈淡黃色;肌肉表面略幹或濕潤,不粘手;肌肉有彈性,用手指按壓肌肉後凹陷立即恢復。
兔肉適合煎、烤、燉等烹飪方式,也可紅燒、清蒸、湯鍋燉。兔肉中幾乎沒有肌腱,所以兔肉必須沿著纖維線切開。加熱後能保持菜肴的形狀整齊美觀,肉質口感更嫩。如果切法不當,兔肉加熱後會變成面包屑狀,不容易煮熟。
註意:
挑油少的肉
夏天吃肉的另壹個訣竅是找到油最少的肉。我們來比較壹下各種肉類的脂肪含量:雞肉9,4%,鴨肉19,7%,豬肉37%,牛肉4,2%,羊肉4,1%,兔肉2,2%,魚肉1-3%,其中兔肉和魚肉脂肪含量較低。
提醒壹下,為了提高夏天的抗熱能力,要避免蛋白質過多的食物,少吃肉,但基本需求壹定要保證。每天有半斤糧食,1兩魚或瘦肉,2兩水煮豆腐,1個雞蛋,1杯酸奶,1斤蔬菜,1斤水果,基本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少吃三種肉:
第壹種肉制品是牛腩。
說到牛腩,我們都知道它的價格很貴,比我們最常見的牛肉貴很多。因為牛腩特別嫩,大多數朋友都喜歡用土豆燉牛腩,但是這個季節它的新鮮度不夠高。
第二個肉制品是豬腰。
我們去超市的肉制品區,經常會看到豬腎、牛腎、羊腎等內臟食材。為什麽不建議在這個季節買豬腎?因為在這個季節,天氣炎熱,溫度過高。這些內臟成分雖然放在冰櫃裏,但也容易變質。最明顯的情況是,它們很臭。
第三種肉制品是冷凍魚。
夏天建議妳多吃鮮魚,營養價值高,口感嫩。如果我們直接去超市買那種冷凍魚,這種魚的口感可能會很差,而且我們解凍後還是會有臭味,吃起來不夠新鮮,也沒有營養價格,所以邊肖不建議妳多買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