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於宋代。臘八這壹天,無論是朝廷、政府、寺廟,還是黎民百姓家,都會煮臘八粥。到了清代,喝臘八粥的習俗更加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和王子都要給文武大臣和侍從吃臘八粥,並把米飯和水果分發給寺院,供僧侶們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祖;同時,家人團聚在壹起吃飯,給親戚朋友送禮。
中國的臘八粥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最為精致,白米中夾雜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圓、榛子、葡萄、銀杏、菱角、苔蘚、玫瑰、紅豆、花生等。,總計不少於二十種。臘月初七的晚上,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淘米、泡果、削皮、去核、小心采摘,然後半夜開始煮,再用小火燉,直到第二天早上,臘八粥煮好了。
更精致的人要先把水果雕刻成人形、動物、圖案,然後放在鍋裏煮。比較有特色的是在臘八粥裏放“水果獅子”。水果獅子是由幾種水果做成的獅子,以去皮曬幹的脆棗為獅身,半個核桃仁為獅頭,桃仁為獅足,甜杏仁為獅尾。然後用糖把它們粘在壹起,放進粥碗裏,就像小獅子壹樣。如果碗大壹點,可以放兩只獅子或者四只小獅子在上面。更精致的,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餅等各種顏色的食物,揉成八仙、壽星、羅漢等塑像。這種裝飾性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大寺廟的祭壇上才能看到。
臘八粥煮好後,要先祭神,祭祖。之後要給親戚朋友,中午之前壹定要發出去。最後是全家人壹起吃。吃剩的臘八粥,吃幾天就保存下來,是個好兆頭,取其“壹年以上”之意。如果把粥給窮人吃,對自己更好。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如果院子裏有花有果樹,也要在樹枝上抹點臘八粥。相信來年會結出更多的果實。
臘八這壹天,除了祭祖、拜神,還有人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其他食物習俗
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乾縣的民間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也就是臘月初八左右,乾縣家家戶戶都要曬豆腐,民間稱之為“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腌制臘八蒜是中國北方的習俗,尤其是北方。顧名思義,大蒜是在臘月初八釀造的。其實材料很簡單,就是醋和蒜瓣。方法也極其簡單。把剝好的蒜瓣放在可以密封的容器裏,比如罐子或者瓶子,然後倒入醋,封好口,放在冷的地方。慢慢的,醋泡過的大蒜會變綠,最後會全身變綠,像翡翠碧玉壹樣。
熬“五豆”:有的地方把臘八熬的粥叫做“五豆”而不是“臘八粥”,有的是臘八當天熬的,有的是臘月初五熬的,有的是“麻雀頭”用面粉捏成的,和米、豆壹起熬。據說臘八人吃“麻雀頭”,麻雀頭疼,來年不會危害莊稼。這種煮出來的“五豆”,不僅是為了吃,也是為了給親戚鄰居吃。每天吃的時候加熱壹起吃,壹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壹年多。
臘八面:在中國北方壹些很少或不產大米的地方,人們吃臘八面而不是臘八粥。第二天,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會吃臘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