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每天獲得規律和均衡的營養。食物中缺乏某種營養或熱量不足,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從消瘦到營養不良。
二、科學均衡飲食的原則
均衡飲食可以充分發揮各種食物的營養功效,提高生理價值和吸收利用率。在兒童飲食中,我們可以通過均衡飲食來補充兒童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首先,要註意保證孩子每天攝入的六種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比例適當;其次,谷類、肉類、蛋類、蔬菜、水果、豆制品、油糖等八大類食物的比例要合理分配。由於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同,所以均衡的膳食不僅要有上述幾種食物,還要註意谷類的搭配,以達到相互補充的目的。比如肉類含有完全蛋白質,谷類含有不完全蛋白質。如果以上兩種食物同時食用,即搭配得當,既能省錢,又能提供其生理價值;否則雖然花樣很多,但是營養成分都差不多,還是會缺少壹些營養成分。所以壹天中每壹餐的主副食都不要重復。副食在壹周的食譜中不應重復兩次以上。更換食物品種時,可以用肉換肉(如牛肉換豬肉),用谷類換面條(如米粉換面條)。各種蔬果輪流供應,葷素搭配的很好。這樣不僅營養全面,而且適合孩子的生理需求,使食物中的營養得到更好的吸收和利用。
第三,合理分配膳食和食物的原則
由於兒童肝臟儲存的糖原不多,體內碳水化合物較少,活潑好動,容易產生饑餓感。因此,幼兒園可以在壹日三餐之外再添加兩種零食,並在兩餐之間適當分配食物。俗話說“吃得早,中午吃得好,晚餐吃不飽”是有道理的。在孩子的日常作息制度中,上午是最長的,活動多,消耗的熱量比例也大。因此,早餐要保證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滿足孩子早晨學習和活動的需要,熱量的供給最好占總熱量的25%;午餐應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糖分較多的食物,熱量的供給應占總熱量的35-40%;兩個小點占總熱量的10-15%。晚餐可以不吃太多,但要清淡,以免影響消化和睡眠。可以安排壹些易消化的谷類、蔬菜、水果。供熱占總熱量的25-30%。
第四,考慮兒童身心特點的原則
為了滿足孩子身體的需要,不僅要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還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因為孩子胃容量小,消化液量少,單調的食物容易厭食,偏食。但是孩子好奇心強,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在設定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3-3.5小時)的同時,在制作飯菜時要註意食物的色、香、味、貌,根據各地的飲食習慣,經常變換顏色的品種,做到粗糧細作,面粉大米巧作,促進孩子好胃口。比如可以煮壹些小米粥和紅薯糖漿,面食可以做成糖包、煎餅、肉包、餃子等。連面條都可以做成炸醬面、肉絲面、炒面、湯面等各種風格。在食物的選擇和制作上,要適應孩子的消化能力和飲食心理,防止食物太酸、太鹹、太油膩。當然,在制定食譜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我國的設備和勞動力的情況。團餐的制作流程不能太復雜,否則難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