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完全了解豬的各個部位

完全了解豬的各個部位

豬肉分為哪幾部分?

豬轉身、蹄子、下水後,可分為前槽、腰排、後秋三個部分。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

1、血脖:耳後的頸肉,肥瘦混合,適合泥、絨,可做餡、炸丸子等。

2、哈利巴:靠近扇骨上部,年代久遠,適合燉、燜、燒。

3、前肘:前腿扇形骨上,老筋多,醬、鹵、燉、燜皆宜。

4、通脊:又名外脊,脊後部壹條,嫩白,適合爆、煎、滑、炸。

5、腰排:又名五花、胖瘦、五花三層。上半部分硬,下半部分軟。可以煮,可以燉,可以燒。

6、母乳:又稱蹲乳,在腹部,軟而肥,多為泡狀。可以做餡,可以烤,也可以烤。

7、裏脊肉:從腎到水骨的壹塊肉,長方形,壹端厚,另壹端薄,質嫩。可以爆,可以炸,可以煮,可以滑,可以炸。

8、三岔:顴骨和椎骨之間,嫩,適合爆,炸。

9、拳頭肉:放在地上的肉,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合爆、炒、煮。

10、底板:又名老肉胡,臀部靠近內皮的長方形肉塊,質老,適合醬、鹵、燒等。

11.黃瓜肉:在底板皮下脂肪處呈長方形,似黃瓜,質嫩,宜滑煎。

12、臀尖:在後部脂肪的上部,如扇形,嫩滑,適合滑煎。

13、後肘:在後腿的扇形骨上,老了,肌腱多,和前肘差不多。適合醬、鹵、燉、燜、蒸、牛排。

14,前蹄:筋多肉少,適合醬鹵。

15,後蹄:筋多肉少,適合醬鹵。16.上腦:後頸椎前外側壓痛,應滑脫。

找到豬的整體骨骼圖

豬,古老的雜食性哺乳動物

分為家豬和野豬,全身有206塊骨頭。現在普遍認為豬是豬科的簡稱。

家豬(學名:Sus scrofa domestica)是人類馴養的野豬的壹個亞種,其獠牙比野豬短,因此是人類家畜之壹。壹般來說,家豬是指人類為了食用而飼養的壹種豬。豬,雜食性哺乳動物概述。

體胖,四肢短,鼻口長,四肢肥短,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繁殖快。有黑色、白色、醬紅色或黑白花。

出生後5 ~ 12個月可交配,妊娠期4個月左右。平均壽命是20年。

它是五種動物之壹。在十二生肖中,叫亥。

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人類養豬歷史悠久,但直到公元16世紀才被世人廣泛知曉。中國飼養的豬是最早馴化的豬的直系後代。

形態特征豬根據品種不同,身體特征也不同。但通常表現為耳朵大,頭長,鼻子直,腰背窄。

毛發又粗又硬,根據品種不同可分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彩色。種群分布不同種類的豬有不同的種群分布,但大多數豬是群居的。

豬的哪些部位分別是1,2,3,4,5?

脖子後面的肌肉(稱為# 1肉)

前腿肌肉(稱為二號肉)

大排肌肉(簡稱三號肉)

縮肌(簡稱四號肉)

頸背部肌肉(簡稱1肉)是指從第五、第六根肋骨上切下的頸背部的肌肉;前腿的肌肉(簡稱二號肉)是指從第五、六肋骨中間切下的前腿肌肉;大排肌(簡稱三號肉)是指在脊柱下方約4-6cm的肋骨處平行切開的脊柱後部的肌肉;縮肌(簡稱四號肉)是指從腰椎和骶椎的連接處切下的後腿肌肉(腰椎壹節半是允許的)。1-4切肉肌肉保持完整,表面脂肪清理幹凈,肌膜不破裂。感官指標:色澤鮮紅或深紅,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紅色,具有豬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冷凍性好,肉質致密,手感堅實;熬制後的湯汁透明清澈,油脂在表面結塊,別有風味。

豬身上的肉在哪裏?

豬轉身、蹄子、下水後,可分為前槽、腰排、後秋三個部分。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

1、血脖:耳後的頸肉,肥瘦混合,適合泥、絨,可做餡、炸丸子等。

2、哈利巴:靠近扇骨上部,年代久遠,適合燉、燜、燒。

3、前肘:前腿扇形骨上,老筋多,醬、鹵、燉、燜皆宜。

4、通脊:又名外脊,脊後部壹條,嫩白,適合爆、煎、滑、炸。

5、腰排:又名五花、胖瘦、五花三層。上半部分硬,下半部分軟。可以煮,可以燉,可以燒。

6、母乳:又稱蹲乳,在腹部,軟而肥,多為泡狀。可以做餡,可以烤,也可以烤。

7、裏脊肉:從腎到水骨的壹塊肉,長方形,壹端厚,另壹端薄,質嫩。可以爆,可以炸,可以煮,可以滑,可以炸。

8、三岔:顴骨和椎骨之間,嫩,適合爆,炸。

9、拳頭肉:放在地上的肉,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合爆、炒、煮。

10、底板:又名老肉胡,臀部靠近內皮的長方形肉塊,質老,適合醬、鹵、燒等。

11.黃瓜肉:在底板皮下脂肪處呈長方形,似黃瓜,質嫩,宜滑煎。

12、臀尖:在後部脂肪的上部,如扇形,嫩滑,適合滑煎。

13、後肘:在後腿的扇形骨上,老了,肌腱多,和前肘差不多。適合醬、鹵、燉、燜、蒸、牛排。

14,前蹄:筋多肉少,適合醬鹵。

15,後蹄:筋多肉少,適合醬鹵。16.上腦:後頸椎前外側壓痛,應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