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相合,滋養精氣。“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健康飲食的合理結構。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的精細化,飲食結構中魚類、水果和蔬菜的比例增加,導致飲食失調和疾病。因此,重建合理的飲食對健康的生活意義重大。
古代沒有粗糧和雜糧之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從口糧制度管理的角度,人為地將糧食分為主食和粗糧,或面粉和大米和粗糧。大米和小麥稱為面粉和大米,其他的則成為粗糧或雜糧。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雜糧不僅像面粉和大米壹樣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具有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的多種功能。下面介紹幾種日常粗糧和雜糧的營養和防病價值。
小米
與大米相比,小米含有更高含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並富含煙酸和胡蘿蔔素,適合產婦和兒童食用。味甘鹹,有補虛損、健脾益腎、清虛熱、利濕利尿、益脾胃之功,可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口渴、口幹、腰膝酸軟、濕熱、泄瀉、小便不利、體倦、尿痛或腹瀉等。還可外用治療丹毒、燙傷和燒傷。
糯米
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和鐵;維生素B1、B2和煙酸等。性味甘溫,能暖脾胃,益肺益氣。具有補中、治自汗盜汗、泄瀉等癥,益肺、暖胃、健脾,治煩渴、多尿等癥,解毒生瘡,治痤瘡、皮疹、癰癤等作用。這種產品很粘,很難消化。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患者宜煮粥或糊。
玉米
含有澱粉、脂肪、維生素B1、B12、煙酸、泛酸、生物素;雖然富含蛋白質,但缺乏壹些必需氨基酸,不適合長期單獨服用。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有利於降低膽固醇;性味甘、平,能調節食欲,降濁利水;可用於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尿路結石、膽囊結石等。
小麥
澱粉和脂肪含量與大米相近,蛋白質和鈣含量遠高於大米。還含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尤其是維生素E,含有膽堿、卵磷脂和精氨酸,能增強記憶力。它還含有鈣、磷、鐵和幫助消化的酶;味甘、鹹、涼,能補虛損、健脾胃、清虛熱、利水滋腎。脾胃虛寒、老年性淋證皆可服用。有養心退熱之功效,使津液不受火擾,可用於治療煩躁、失眠、臟燥。
蕎麥
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煙酸等。性味甘涼,具有開胃、通便、消積的功效。可用於便秘、濕熱泄瀉等。外用也可以治療燙傷火傷。此外,由於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尤其是磷、鐵、鎂,對維持人體造血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高粱
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含量高於大米。甘、澀、溫,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止瀉止瀉。常適用於消化不良、脾胃氣虛、大便溏薄的兒童。
甘薯
紅薯不僅含有豐富的澱粉和可溶性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等無機鹽。除脂肪外,其營養成分高於大米和白面,熱值高於許多糧食作物。此外,紅薯是壹種生理堿性食物,可以中和肉、蛋、米、面等產生的酸性物質,因此可以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性味甘平,無毒,補脾胃,養心益氣,通乳,祛瘀解毒。日本科學家發現它具有抗癌和保健功能,被譽為“抗癌之王”。還發現紅薯中含有豐富的粘蛋白,不僅能保持關節腔內的潤滑,還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腎結締組織萎縮,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