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青海土豆疙瘩

青海土豆疙瘩

生活中的漢語(幾段可以刪掉,加油)

我們為生活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而自豪。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文明離不開我們的母親河。偉大的母親河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這條河養育了沿岸的人們,使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生活在黃河源頭青海的人們在飲食習慣和類型上與其他地方不同。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海是中國西部的壹個省份,因青海湖而得名。黃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區,盛產春小麥、蠶豆(當地稱“大豆”)、青稞、馬鈴薯(洋芋)、油菜等農作物。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青海各民族的飲食習俗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我們這裏的傳統主食是白面制品,包括饅頭、餃子、包子、煎餅、餃子皮等。其吃法接近陜甘,口味酸辣。青海的面食種類很多,有掛面、寸寸面、旗花面、拉面、幹拌面、雜醬面、肉末面、烤拌面、攪豆面、撒米豆面、搓魚(用青稞面和面,然後把壹小塊手指大小的面搓成稍粗的面,兩頭尖細,長約兩寸,像壹條小魚),還有破布。只是形狀沒有面團那麽規整,因為青稞面沒有面筋,面條真的不會翻筋鬥),板凳腿(由青稞面做成,搟成厚餅,再切成寬約0.5-1 cm,長約兩寸的面條,俗稱“板凳腿”,其實只是比寸面笨壹點)。。。。。。。

最有特色的是當地的面條。青海人挑面很熟練,站在離鍋很遠的地方,把挑好的面不斷地扔進開水裏,堪比山西刀削面的專家,面的大小粗細也很均勻。看看下面這位才華橫溢的廚師的圖片。真的是壹個景象!這裏的羊肉面風味獨特,吃了難忘。

最難忘的是餐桌上的饅頭,種類繁多:饅頭、花卷、小籠包、油條、油條、狗尿(薄烤餅,油油的,香脆可口),還有幹鍋(俗稱“鍋盔”),又粗又大,外酥裏香,內軟可口,耐藏。適合外出工作的人。)我壹般吃這種炒鍋,或者家裏有客人。我曾經把頭盔剪成四五厘米寬的長條,像搭積木壹樣搭起來。放在盤子裏和餐桌上看起來都很不錯,讓人有食欲。

最難忘的是土豆,可以說是青海人的救命飯。以前生活困難,有的人真的沒東西吃。他們壹日三餐都吃土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聽過的壹個笑話:那是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每個農民和壹兩個知青住在壹起。壹位知青說:早上在地主家吃“羊”,中午吃“魚”,晚上吃“蛋”。別的知青都羨慕他生活條件好,結果他壹日三餐都是:早上炒土豆,中午煮土豆,晚上在面裏烤土豆疙瘩,壹起做土豆蛋,別人就當是“羊魚蛋”。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不同的生活環境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食材,自然會孕育出不同的飲食文化。

青海地處寒冷,人們習慣以喝酒為伴,尤其是每年春節期間。青海人常說:“酒為先鋒,凡事先。”都說酒與禮儀同在,“無禮儀桌上無酒”,轉行的規矩離不開酒;沒有酒,就說不出該說的話。青海是青稞酒的故鄉,產於互助縣威遠鎮。我不禁想起這樣壹句贊美:“龍王仙丹育青稞,太後玉液釀酒。”展現了青稞酒的醇香和獨特魅力。俗話說:好酒賣巷子深,顧客迎門。威遠鎮出產好酒,自然享有盛譽。這個名聲就像青稞酒的醇香。千裏之外的酒商聞到青稞酒的香味,帶著它到各地去賣。

說到酒,自然就要說到青海人的飲酒猜拳,其中也蘊含著壹定的文化。先說很久以前聽到的壹首喝酒唱歌的歌:壹只麻雀有頭,兩只眼睛亮亮的,兩只爪子立在墻上,壹條尾巴留在後面。。。。。。呵呵,這首歌還是有點押韻的味道。酒半滿,邊喝邊唱,好不熱鬧。以前我不明白他們嘴裏和手上喊的拳頭有多大。經過詢問和解釋,我後來才知道,這個酒序裏也有代表詞:壹心敬妳,好兄弟,三顆星高照,四季發財,五個狀元,六六大運,七巧喜鵲探梅花,八福長壽,九(酒)是好酒,十滿堂。但對於這個猜謎遊戲的玄機,我還是壹頭霧水。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各地美食與其他地方的差異,各有不同的精彩和魅力。願我們的飲食文化,像青稞酒壹樣,芳香醇厚,歷久彌新,為中華文化增添壹點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