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步驟:
(1),把面包屑放在地上,仔細觀察,看有沒有壹兩只螞蟻靠近窺探食物。記住當螞蟻來的時候偵察它們的唯壹方法。
(2)偵察蟻偵察完畢後,事先用幾張小紙片為偵察蟻鋪好必經之路,然後跟著螞蟻回窩。
(3)大量螞蟻工蟻出動搬食物時,回到放面包屑的地方,以面包屑為中心,把小紙片重新排列成壹個圓圈。
(4)觀察螞蟻的行動
分析結果:螞蟻圍著紙片走了壹圈,或者壹直沿著紙片轉圈,只有少數螞蟻找到了食物。說明偵察蟻只是在小紙片上留下了痕跡。現在,這些痕跡的順序改變後,螞蟻就找不到食物了,這些痕跡就是螞蟻的氣味。據推斷,螞蟻靠嗅覺交流。
表達與交流:這個實驗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也讓我明白了螞蟻的交流方式之壹是靠嗅覺,也就是利用嗅覺,嗅覺感受器分布在觸角上。此外,螞蟻還利用觸角的觸覺功能相互交流。此外,我也知道溝通在社會行為中的重要意義。許多弱小的動物和溫和的食草動物是群居的,比如蜜蜂和螞蟻。依靠群體的力量往往能克服天敵的入侵,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沒有交流,動物個體之間就無法相互聯系。對於群居的動物來說,孤立的個體很難覓食和防禦敵人,不同性別的交配和繁殖也會受到影響。
螞蟻是群居昆蟲,有幾千到幾萬只,其中蟻後和雄蟻(少數)是由華南龐大的工蟻隊伍餵養的。工蟻中有兵蟻。蟻群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他們相互頻繁活動。
1/2
通信-傳輸信息。那麽螞蟻是如何交流的——傳遞信息呢?我們可以根據下面介紹的實驗進行觀察和探索。
實驗準備
1.確定蟻巢——大樹下(或者某個角落)有壹個蟻巢。
2.螞蟻最喜歡的食物——蔗糖(用小紙片浸泡在飽和蔗糖溶液中晾幹),或者蒼蠅等昆蟲的屍體。
3.其他用具:放大鏡、鑷子(用於捕捉螞蟻及其食物)
實驗觀察
1.拿糖紙(或蠅屍)放在螞蟻活動的地方。註意觀察:
(1)螞蟻是怎麽爬到糖紙上的?
(2)其他螞蟻通過什麽方式傳遞信息,在糖紙上聚集?如果有小塊的糖紙,會有很多螞蟻搬食物嗎?
2.再拿壹張糖紙(或者蒼繩的屍體)放在有螞蟻的地方。爬完壹只或幾只螞蟻後,用鑷子取下來,放在離蟻巢稍遠的地方,應該是螞蟻沒爬的地方。註意等待(比如幾個小時以上),定期觀察是否有其他螞蟻來取食物?【如果有,說明螞蟻體內有感知食物氣味的器官。如果沒有,說明螞蟻沒有爬過的路上沒有“示蹤激素”(隨螞蟻糞便排出)的痕跡。]
分析和結論
提示:分析觀察到的現象,綜合:螞蟻通過哪些方式傳遞信息?
解釋
根據觀察和研究,螞蟻群體活動中傳播信息包括“信息素”、“天線信號”和“身體運動”。例如,當螞蟻攜帶不動的食物,如大塊的糖紙或死蟲時,傳遞給伴侶的信息激素有:直腸分泌的示蹤激素(隨大塊糞便排出)和反芻動物口中的食物液滴傳遞給伴侶;天線和身體動作是:(1)天線觸碰;(2)打開上顎(3)身體動作指示食物的方向。它的移動方式:(1)圍繞食物源發射出壹條圓形軌跡;(2)直達巢穴的微量激素痕跡。再比如,螞蟻在招募夥伴、擴充隊伍去新的地方時,使用的信息素也是“示蹤激素”。觸須和肢體動作:(1)觸須觸摸;
(2)使身體前後扭動。活動方式是:釋放帶有屬地信息激素的糞滴;在新土地周圍留下壹條寬闊的環形氣味小徑,主小徑直通蟻巢。
螞蟻能分泌多種信息素,如下頜腺分泌的化學物質,起到防禦和報警作用;後腹肛門分泌的甲酸對敵人起防禦和麻醉作用:後腹杜氏腺主要分泌化學物質,起報警和召喚作用;直腸腺分泌微量激素等等。
螞蟻世界是如何傳遞信息的,需要進壹步研究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