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會給人體帶來什麽危害?1.人體缺鉀後,主要會影響患者的神經和肌肉系統,使患者出現肌肉無力,甚至暫時性癱瘓,這也是缺鉀常見的臨床表現。當然,缺鉀越嚴重,對患者的影響越大。壹般情況下,患者會先出現四肢麻木無力,然後四肢無法自主活動,而這個過程往往是從四肢遠端開始的。下肢早於上肢,表現也較重。比如患者會無法站立行走,腿腳無力,不聽命令。當然,如果病情較輕,這種表現會輕壹些,比如用手站起來,有的患者甚至會躺著不能翻身。也有壹些缺鉀患者表現為抽搐,但患者的思維是正常的。他明白妳說的壹切。雖然有時會有冷漠或困倦,但大體意思不受影響。
2.人體缺鉀也會對心臟產生嚴重影響,影響心臟跳動的節奏。雖然輕度缺鉀只會表現為心跳加速或心臟跳動的節律提前(早搏室或早搏室,只要妳知道這對心臟跳動有影響,就不需要深究有什麽影響),但如果缺鉀嚴重,可出現心室顫動和心力衰竭,可能導致患者死亡。這種缺鉀可以在心電圖上表現出來。
3.缺鉀時,患者的腎臟系統也會受到壹定程度的影響,導致患者的氯吸收功能降低,出現低鉀血癥和低氯血癥。長期缺鉀也會影響患者的血糖調節,兒童缺鉀也會影響生長發育。但有壹種是腎上腺疾病引起的低鉀血癥,會表現為頑固性高血壓和低鉀血癥。如果把這兩種表現結合起來,就必須想到這樣壹種病,叫做”。缺鉀還會使患者胃腸蠕動減慢,導致食欲不振、腹脹,甚至腸梗阻。
4、並且在臨床過程中,不能單獨考慮缺鉀對患者造成的損害,而要綜合分析患者的具體情況,尤其是缺鉀往往是由於胃腸道快速排出所致。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缺鈉,就要補。
缺鉀補鉀是必須的,但壹定要符合規律,不能盲目補鉀1。首先,補鉀要根據缺鉀的情況定制,缺鉀的原因也要考慮。如果患者只是輕度缺鉀,如血鉀在3mmol/l以上的缺鉀,如果患者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且患者沒有鉀快速流失的原因,那麽就不必服藥補鉀,只需讓患者吃壹些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新鮮蔬菜或喝壹些果汁等。,而如果不能通過這種方式把鉀補充到正常,就要吃藥補鉀了。另外,如果患者以前有過心臟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即使缺鉀不是很嚴重,也需要進行補鉀治療。壹般情況下,補鉀可以通過藥物來完成。
2.口服補鉀常用氯化鉀,補鉀劑量視情況而定。輕度患者可以口服1g氯化鉀,壹日三次,但是補鉀有壹個缺點,就是這種藥對胃的傷害比較大,時間長了可能會引起胃腸潰瘍,平時會不舒服。腸溶補鉀制劑相對好壹些,不要空腹吃。補鉀是監測血鉀變化,確認是否有效。壹般三天就能顯著提高鉀含量。如果連續幾天不補鉀,就要考慮是否缺鎂了。
3.如果患者病情很重很急,就要進行補鉀,但補鉀是有原則的,要註意補鉀的內容和速度。否則,快速輸鉀可能導致患者心臟驟停而死亡。所以臨床工作和患者本人都要重視。千萬不要私自調整補鉀速度,否則妳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壹般情況下,壹瓶液體需要輸血1小時以上,補鉀前還要看患者有無尿液。如果沒有尿,就不允許補鉀,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補鉀過程中需要註意哪些問題(1)?靜脈補鉀要求患者尿量達標,不能處於無尿狀態。當尿量在700ml/d以上或30ml/h以上時,可進行補鉀,但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壹般情況;
(2)/每天補鉀壹般在3 ~ 8g左右。酌情加減;
(3)應嚴格控制補鉀速度,主要是不能太快,補鉀應在每小時65438±0g以內,如有條件可增加至2g;
(4)補鉀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鉀離子在細胞內也需要補充。這種情況下,即使抽血後鉀離子正常,也應繼續口服補鉀7天,以達到最佳補鉀效果;
(5)很重要的壹點是,如果輸鉀後沒有有效增加鉀離子的含量,那麽就要註意患者體內鎂離子的含量,因為當鎂離子不足時,也會影響鉀離子的代謝,這樣就很難補充鉀,而當補充了鎂離子後,鉀離子的缺乏就可以很快得到糾正;
(6)當患者出現低鉀血癥時,應結合患者的其他情況,不能單用補鉀治療。如果患者還存在低鉀血癥,則需要補鈣,否則患者可能出現抽搐,影響對病情的判斷。
最後,我想告訴妳,我們不能忽視低鉀的問題。如果長期偏低,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死亡。如果發現了,也要找到病因,以免耽誤壹些導致低鉀的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