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器件可以挖大坑?
4SW-40型馬鈴薯挖掘機是由山西省忻州市農機推廣站引進開發並委托內蒙古農大農牧業機械廠研制生產的實用新型產品。該機是在意大利Checchi&Magli公司生產的SP100型馬鈴薯挖掘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而成的,可壹次完成馬鈴薯的挖掘、薯塊分離與鋪條等作業項目,具有結構緊湊、工作可靠、收凈率高和傷薯率低等特點。 1、對意大利SP100型馬鈴薯挖掘機的技術改進 從1993年開始,忻州市農機推廣站就著手對國內外現有的馬鈴薯收獲機械及技術進行大量的調研、考察和論證工作,最後確定意大利Checchi&Magli公司生產的SP100型馬鈴薯挖掘機為引進樣機。1996年正式立項研究“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並進入具體實施階段。經試驗分析,對SP100型馬鈴薯挖掘機進行技術改進,改進後的機型為4SW-40型馬鈴薯挖掘機,其結構組成如圖1所示。 該機改進設計方案如下。 ⑴配套動力及萬向節的改進設計。SP100型馬鈴薯挖掘機的配套動力為22kW,萬向節軸的轉速250-400r/min。依據國內動力機械的設置,應將配套動力設計為18.7-29.0kW,萬向節軸的轉速為250-540r/min;萬向節與主軸的夾角由最大不能超過20°改為不超過30°,並將萬向節的長度增加15厘米,以保證主機懸掛裝置的正常工作。 ⑵挖掘鏟的改進設計。挖掘鏟的任務是挖掘薯壟,撿拾塊莖,將掘起物送到分離裝置上,並要求在克服各種阻力時消耗的功率最小,帶泥土量最少。由於意大利產的挖掘機是針對壟作而設計的,其挖掘鏟的寬度為60厘米,挖掘深度為150-20厘米。而山西省馬鈴薯種植基本是平作,因此,須設計成適應平作的挖掘鏟。根據庫索夫(Kusov)平作薯塊分布理論,我們將挖掘鏟的寬度定為40厘米;另外,為了提高挖掘鏟的挖掘深度,需將挖掘鏟與水平面的夾角調整為14°-20°,最大挖掘深度由20厘米增加到30厘米,並相應縮短挖掘鏟的長度。試結果表明,當角γ=14°-20°時,挖掘鏟的最佳長度為350-400厘米,並仍采用圓弧翼槽形鏟。 ⑶懸掛裝置及動力聯接機構的改進設計。由於挖掘機的許多部件的改型和部分結構及材質的改變,其三點懸掛裝置相對挖掘機動力輸入軸也發生偏移,為確保雙萬向節聯軸器與拖拉機及收獲機的可靠聯接,需在機架上設計安裝壹個動力輸入聯接變速器,使拖拉機動力輸出軸轉速與挖掘機動力輸入軸的轉速相匹配,並校正動力聯接時產生的偏移。 ⑷振動篩機構的改進設計。薯土分離及土壤過篩裝置仍采用柵條式擺動的分離篩。 這壹機構設計的關鍵是慣性力必須平衡和機架工作時振動小。為此,振動篩應在滿足薯土分離徹底的情況下盡量減小搖擺幅度,以減輕因擺幅過大造成的振動、機器工作的阻力、吃土量較壟作大,易造成振動篩在土中擺動,故設計應將振動篩的離地間隙比原樣機提高10厘米,以避免工作過程中出現莖草纏繞、壅土和分離不清現象,提高清選效果。 ⑸整體結構進行國內標準件和代用件的優化組合,以利於標準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給使用、維護提供方便。 2、改進後的機型與原機型主要特性比較 改進設計後的4SW-40型馬鈴薯挖掘機與原型機SP100型挖掘機主要特性和技術參數比較如表1所示。 3、4SW-40型馬鈴薯挖掘機試驗情況 經過兩代樣機的改進設計和試制,新機型全部性能是指標完全達到技術要求。經大田多點試表明:①該機最大挖掘深度可達21厘米,幅寬40厘米,可將薯塊全部挖出,符合當地馬鈴薯生長特性及農藝要求,收凈率達98%以上,明薯率為95%,傷薯率小於2%;②該機與18.7-29.0kW拖拉機配套,轉彎半徑小,對各類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挖掘後土壤細碎、地表平整;③作業效率比人工挖掘提高10倍以上,可大大縮短收獲時間,減少丟失和凍害損失,減輕勞動強度;④該機結構合理,操作方便,工作平穩。 目前,“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項目已通過山西省科委鑒定驗收。4SW-40型馬鈴薯挖掘機已投入批量生產及大面積推廣應用。 表1 改進後的機型與原機型主要特性和參數對照表 機型 配套動力kW 挖掘(cm) 最大挖掘深度(cm) 萬向軸(r/min) 萬向節與主軸夾角 作業速度(km/h) 外形尺寸長、寬、高(cm) 整機質量(kg) 適應性 國產4SW-40型挖掘機 18.7-29.0 40 30 250-540 <30° 2-3 158、140、110、 240 平作或壟作 意大利SP100型挖掘機 22 60 20 250-400 <20° 1-3 150、150、115、270 270 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