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莖基腐爛:最初發生在大白菜的葉柄基部,發病初期呈水浸狀,出現橢圓形斑後逐漸擴大變軟,呈暗灰色,最後葉片完全爛掉,發出臭味(這是區別於黑腐病的典型特點)。當白菜大部分葉片被侵染發病後整個植株折倒而死亡。這種腐爛由於葉柄幹縮不產生黴狀物。
2.爛葫蘆:軟腐病菌從幼苗的根部直接侵入。除部分幼苗枯死外,大部分被害幼苗僅葉色發深,使整株生長遲緩,到包心期遇大水漫灌或連陰雨天氣使根部出現缺氧時,大白菜的短縮莖(俗稱:疙瘩或葫蘆)髓組織腐爛發出臭味。發病初期,晴天中午葉片萎蔫,早晚恢復,持續幾天後,植株外葉平貼地面,心葉或葉球外露而死亡。
3.葉片腐爛:病菌由葉柄或葉片邊緣或葉球頂部的傷口侵入向下蔓延。多數是大白菜葉球葉片被害蟲危害以後,被害軟葉呈黏滑軟腐狀,破裂並露出心葉,最後整個葉球腐爛。
軟腐病發病條件:軟腐病病菌主要來源於土壤,通過雨水、灌溉水從植株的傷口侵入。這些傷口包括人為的田間作業(折斷葉片)、蟲傷及白菜本身的自然裂口,在生長期久旱遇雨,蹲苗過度,深耕傷根,澆水過量造成地面積水土壤缺氧,都給病菌侵入提供了有利條件。據試驗,白菜在不同生育期傷口愈合速度不同:苗期傷口24小時愈合;而蓮座期後72小時傷口才能愈合,所以這時期發病重。
在防治上,廣大菜農首先不要大水漫灌,減少地表積水時間,追肥適量,順水施肥。澆水前及時將發病植株拔除,帶離出菜田深埋。將病原處用生石灰或殺菌藥劑農抗751等灌入後踏實,減少再次順水蔓延侵害其它植株。
其次是用藥劑防治:第壹,可選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或新植黴素2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噴藥時可配入磷酸二氫鉀每畝200克。軟腐病菌喜偏堿環境,在防治時可加入食醋每畝500~800毫升,有利於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第二,用菜豐靈每畝100~150克加水50公斤,噴灑1~2次或用農抗751每畝2.5~5升隨水滴入菜田。第三,可用白菜防腐包心劑每15克對水15~20公斤,在白菜生長期及包心期各噴灑壹次,能增強其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同時對白菜的軟腐病、黑腐病、霜黴病、病毒病等病害有顯著的預防作用。第四,用菌毒斃1500倍液葉面噴施,間隔8~10天噴1次,連噴2次。
為降低軟腐病的發病率,來年再種大白菜時,廣大菜農還應註意選用抗病品種,壹般長筒型白菜較包頭菜抗軟腐病;輪作倒茬,適當晚播;半高壟種植,減少田間作業次數及人為的創傷和機械損傷。
後記:為什麽今年大白菜病害嚴重?
今年夏天的高溫天氣為大白菜的病害埋下了禍根,8~9月份,降雨分布不均,連續陰雨及驟晴天氣出現多次,不利於大白菜生長,使大白菜傷口愈合時間延長,減弱了大白菜的抗逆性和大白菜產生愈合素的能力,造成多種病菌復合侵染(如黑腐病,霜黴病,病毒病,個別地塊還出現了白斑病等),為軟腐病菌侵染造成了條件。復合侵染的結果,造成植株抗耐性差,傷口愈合速度減慢。
平地種植,播種偏早也是造成軟腐病發生的條件之壹。播種早為什麽病害重呢?據試驗,播種早,植株暴露在自然條件下時間長,受害蟲、病菌侵染的機會增加,所以得病的幾率就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