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泥鰍養殖場怎麽建

泥鰍養殖場怎麽建

泥鰍是壹種價值很高的魚類,其養殖也是壹項重要的農業水產養殖項目。在養殖過程中,泥鰍養殖場所的建設尤為關鍵,我們需要合理建設。那麽,如何建設泥鰍養殖場呢?我們來看看泥鰍養殖基地的建設規劃。壹、泥鰍塘位置1。運輸:運輸在泥鰍養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交通便利的地方,進苗、買飼料、賣泥鰍都很方便,不受季節天氣影響。2.耗電:泥鰍池塘壹般要選在電壓相對穩定的地方,這對養殖過程中換水的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已經改造成農村電網,但仍有部分地區由於變壓器容量小、線路老化等原因,在用電高峰期無法啟動水泵,容易給泥鰍養殖帶來安全隱患,所以第壹次養泥鰍的朋友在選擇養殖場選址時壹定要註意。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決定了泥鰍養殖密度低,所以泥鰍池塘壹般建在江河湖泊附近,但水源壹定不能汙染嚴重(可以適合魚類生存)。如果妳當地地下水豐富,也可以用井水養殖,效果也差不多。4.土質:黑土、黃土等粘性土質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用。5.地形:地勢略高,便於排水,夏季汛期不宜淹沒。2.泥鰍塘建設1。時間:冬季壹般適合在北方地區修建泥鰍塘。第二年冬天結冰後,冬天建的泥鰍塘會逐漸疏松土壤,在第二年的養殖過程中對保水作用很大。當然其他季節也可以建,註意滲水問題就行了。2.開挖:對於田埂較短的水田或平地上新建的泥鰍塘,有條件時可采用小型推土機或挖掘機開挖魚塘。挖掘前,最好在挖掘前用旋耕機耙平地面,使土壤松軟,有利於保水。對於已經堅實的水田田埂,也可以人工加高加寬。3.池塘深度:建成後的泥鰍池塘深度壹般在1米左右,不必太深。太深,挖掘成本高。4.堤(壩)寬及防滲處理:壹般可保持在1-2米(具體根據當地土質確定>;只要能蓄水70 cm左右,滲水慢。有的稻田有野生龍蝦挖坑,容易導致田埂漏水。部分地區土壤含砂較多,防滲效果不好。對於這樣的水田,可以在邊緣覆蓋土工膜,防止池塘漏水。壹般規格為130g每平方米的土工膜價格在3元左右,處理1條長100m的壟需要600元,但壹般可以用3年。如果有條件的話,用磚或者混凝土來防止脊部滲漏當然更好,但是這個壹次性投入會更大。-5.池塘大小:壹般養泥鰍的池塘長70 ~ 120米,寬8 ~ 15米,面積1 ~ 3畝。如果寬度太寬,飼養的管理就不太方便;如果長度過長,很難徹底換水。當然池塘不能太小,管理起來也有點麻煩。三、準備相關材料1、竹竿和鐵絲:竹竿壹般長6米左右,每根竹竿切成4段,每段1.5米,最上面壹段因為細不能用,剩下3段可以用。泥鰍塘裏?5米需要壹根竹竿,這樣才能算出竹竿的采購量。水泥棒也可以用來支撐網布,壹般6?10米用水泥棒。可以從預制構件廠訂購水泥桿,長度大概是1.5米(就是很多葡萄種植戶做腳手架用的那種)。此外,還要準備適量的細鋼絲繩或鐵絲,長度可繞稻田1圈,用來連接每根竹竿或水泥桿,便於固定網布的壹面。2.網布:網布主要用於防止泥土在田埂四周挖坑出逃。為了保證網布的使用壽命,保證泥鰍不逃跑,網布選購時壹定要選擇質量好的聚乙烯網布,並根據泥鰍苗確定網目大小(壹般10~20目網布即可)。質量好的網布在日曬雨淋中可以使用3年以上,但部分質量差的網布不到1年就會老化變脆,容易造成養殖的泥鰍逃跑。網布的寬度(高度)約為1.5m..因為池水深度可能在70 cm左右,泥下要埋50 cm左右,絕對不能用寬度只有1.2 m的網布代替。網的長度取決於泥鰍池的周長。壹般情況下,泥鰍塘周長100米的話,買布網的時候最好多買幾米,因為布網埋的時候可能不會完全拉直,可能會增加布網的量。四。相關設施設置1。埋網:1放苗前壹個月,要在池塘裏埋網。埋網是壹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直接關系到泥鰍養殖的成敗。可以說和泥鰍養殖壹樣重要。如果沒有埋好,會有大量泥鰍逃跑。埋網時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1)埋網前,池塘裏不能有水。有水的話,網不會很結實,但也不能太幹。如果太幹燥,掩埋時堅硬的泥土很容易刺破網布。(2)埋網溝應人工挖,挖好的土不要放在塘埂上,而要放在塘裏,以便埋網時回填。埋入式網溝應在距塘脊底部約20厘米處開挖。如果離池塘田埂太近,田埂上的土壤在養殖過程中難免會因為雨水的侵蝕而不塌陷,而這些塌陷的土壤又容易碾壓周圍的泥土,導致泥鰍逃跑。埋入式網溝的深度壹般為30厘米,主要是根據泥鰍的活動性質設計的。如果埋得太淺,泥鰍很容易把埋在網裏的泥卷走,導致泥鰍從網底逃脫。埋得太深,很難保證上面的逃生高度。挖至池塘四角時,溝渠應挖成弧形,而不是沿著池塘的田埂挖成直角,以避免在四角埋網時出現褶皺。(3)挖好埋網溝後,要立即埋網,以免土壤變幹,不利於填埋。網布和池底形成壹個?」?形式,可以有效防止泥鰍逃跑。埋網的時候壹定要紮緊拉直,千萬不要讓它起皺打口袋,否則在繁殖的過程中,泥鰍很容易聚集在褶皺裏,時間長了很容易掉網?拱門?休息。2.打樁:網抓埋後,要砸在靠近塘脊的網布邊上(可用竹竿、雜棍、水泥棍)。若用竹竿或木棒,可將壹端削尖,然後用錘子打入泥中(打入泥中的長度約為30厘米),每3~5米可打入1樁;若用水泥棒作支撐,則網外每隔6~10米可用鐵鍬或鋤頭挖1坑(深約30厘米),然後放入水泥棒回填。無論用什麽樣的材料打樁,每壹根樁都要盡量保持直立,保證網布能繃直。3.拉線和繃網:在樁完成後,用鐵絲或細鋼絲繩(直徑約3~5 mm)從樁的中上部將樁連接起來。鐵絲或鋼絲繩的高度應略高於網布。連接線每1樁拉固定後,網布的壹面要用細鐵絲或尼龍絲綁在拉線上(每隔50 cm左右綁壹次)。綁的時候要註意:有些地方網布邊緣和鐵絲的距離稍大,只要稍微收緊就可以了。不要將網布拉到繃繩上,以免撕裂網布。網布綁好後,池塘圍網的主體工作基本完成。4.安裝進出水管:泥鰍池塘的排水管壹般由1彎頭和2根排水管組成。壹般排水管的尺寸為100 ~ 160mm,壹段排水管的長度約為壹個塘埂的寬度。挖好塘脊略埋於塘底以下,在塘內埋管的壹端套壹個同規格的彎頭/用膠水粘住,使彎頭口朝上。在彎頭處再插壹段同樣規格的長約70 cm的水管(不用打膠),這樣泥鰍塘的排水管就安裝好了。以後在水產養殖中,如果池塘需要排水,可以把池塘裏彎頭上的節水管去掉。下雨或者給池塘加水的時候,如果池塘裏的水位高於池塘裏的水管,池塘的水就可以通過排水管流出來,不用擔心池塘滿了水泥鰍會逃跑。為了增加池塘圍網的安全系數,在網布斷裂的情況下防止泥鰍逃跑,可以用壹小塊網布將排水管圍起來,這樣即使有泥鰍僥幸逃出圍網,也不可能逃到池塘外。在平時的管理中,如果飼養員發現有泥鰍逃到圍網外面,可以用漁網把它放回圍網裏。因為泥鰍在進水口附近跳躍,所以我們在放置池塘進水管時,要沖到離池塘附近圍網1米以上的位置,避免泥鰍在網布周圍跳躍造成頭部劃傷。有的養殖戶在出水管下墊壹塊小木板,讓水泵入池塘時水花四濺,既增加了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又能有效防止抽水時淤泥過多堆積。這種做法值得借鑒。5.其他附屬設施①打井:如果泥鰍塘附近沒有可靠的水源,可以考慮在塘邊打井。在平原地區,地下水普遍豐富。如果用直徑40厘米左右的水泥管往下鉆幾米,可以有比較豐富的水源。當妳把它放進壹個水泵裏,就可以連續抽水,成本壹般在幾百元。對於山區,?在淩地區,如果要靠井水,先打井,再建池塘,避免池塘裏打出來的井出水量不多,導致泥鰍養殖無法正常進行。②搭建魚棚:魚棚的主要作用是為看守人員提供住宿和存放,如飼料、養殖用具等。壹般可以搭建幾平米的簡易棚。因為泥鰍養殖投入大,所以在池塘附近建壹個魚棚,派認真負責的人日夜看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③平整塘岸:由於進行泥鰍養殖管理需要經常在塘岸行走,所以最好將新做的塘岸或新養的塘岸稍微平整壹下,方便管理人員行走。以上設施準備好後,圍網養殖泥鰍的池塘就建成了。將池塘灌滿水(池水深度50.60 cm),浸泡7天以上(主要是讓網布變軟,長出浮遊生物使其光滑,避免劃傷泥鰍身體),然後將泥鰍放入池塘開始養殖。通過以上關於泥鰍養殖基地建設方案的介紹,我們現在知道如何建設泥鰍養殖場了。選擇壹個合適的地方養好泥鰍很重要。第壹,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好的地方。其次,養殖過程中需要運輸飼料和泥鰍,所以要選擇交通便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