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腸息肉開始癌變大便有哪些癥狀?

腸息肉開始癌變大便有哪些癥狀?

腸息肉是腸癌的癌前病變,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壹般分為增生性、炎癥性和腺瘤性的息肉,雖然是良性的,但其中壹部分也有惡變的傾向,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往往發展成腸癌。大腸息肉開始發生改變時,排便習慣和次數會發生很大變化,看看妳有沒有。

大腸息肉開始癌變時排便會有哪些信號?

1、糞便中帶血

便血是腸癌的早期癥狀,常常是無痛便血,血液呈現鮮紅色或紅色,剛開始容易和痔瘡相混淆。另外也會出現腹部疼痛,因為隨著癌細胞生長會刺激腸道,加強腸蠕動,引起腹部鈍痛或腸梗阻。若發生穿孔時會引起陣發性絞痛,且伴有腹膜刺激癥。

2、糞便中帶粘液

癌細胞表面黏膜受到破壞時會引起繼發性感染,壞死組織脫落,癌細胞有大量滲出性體液,因此腸癌患者會出現膿血便或粘液血便。

3、排便困難和習慣發生改變

當腸癌細胞發展到壹定程度時,癌病竈會堵塞腸腔,使得腸腔狹窄,從而引起部分或完全性腸梗阻,導致人們排便變得困難。平時排便習慣很規律,但最近排便習慣發生很大變化,如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便秘腹瀉交替進行,需警惕大腸癌。

4、糞便細

排出來的糞便比較細,這也是大腸息肉癌變的壹種表現。因為癌細胞可堵塞腸腔,擠壓糞便,導致大便性狀發生改變且大便變細。

患有大腸息肉怎麽辦?

1、定期做腸鏡檢查

大腸息肉發生癌變的過程需5~10年,因此需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壹般靠近肛門的息肉,可以通過肛窺或直腸指檢來診斷。若想要全面了解大腸情況,需做腸鏡檢查,能及時發現腸息肉和大腸其他病變,減少腸息肉發生惡變的可能性。

2、早期切除

從兩個方面來考慮息肉到底該不該切除,壹方面是息肉有沒有造成不適感,另壹方面是惡變的傾向。若腸息肉引起腹痛腹瀉、便血以及明顯的不適,需通過手術方式切除。通常基底寬且個頭大的息肉發生惡變的可能性極高也需摘除。到目前為止,腸鏡下切除息肉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成功率高且並發率低。但有的息肉並不是單純內鏡就能切除的,需通過二次手術,把病竈徹底清除幹凈。腸息肉直徑超過二厘米,或懷疑大腸息肉發生惡變,可以先做活檢,等明確診斷後再做下壹步的治療。

3、切除息肉後需定期復查

並不是切除息肉後就萬事大吉,除了糾正不良的生活壞習慣外,也要定期復查。因為切除後的復發率極高,特別是腺瘤性息肉。

溫馨提示

預防大於治療,合理安排飲食,少吃肉,多吃菜,尤其是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養成定時拉大便的好習慣。積極治療腸息肉、慢性腸炎以及慢性痢疾等。若大腸息肉患者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大便中帶血和大便形狀變細變扁需及時就醫。

最近拉屎困難還有便血是怎麽回事?

早上排便,出現“三多”問題時,需盡早檢查,腸道可能癌變了

左上腹隱痛2個月結腸癌

明明不餓,肚子卻壹直咕咕叫!可能身體在報警,當心這3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