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當壹個貴陽人路過省醫門口的長隊,還是無法忘掉被月餅刷屏的恐懼。打車經過萬東高架,車輛積壓在那裏,排隊等待進入省醫,出租車司機會這樣告訴外地人:他們可能是去買月餅的。生活在此的人都知道,貴州省人民醫院,壹個省的最高醫療單位,最著名的科室是後勤科,最硬的拳頭產品是自產自銷的月餅。顛覆傳統行業的往往是其他行業,雲南最好吃的月餅是煙廠做的,貴州最好吃的月餅是省醫做的
省醫做的月餅本不是月餅,而是壹種蔬餅,是職工食堂膳食科制作的日常糕點,不僅在中秋,壹年四季都有售賣。並且只有雲腿壹種口味,選用三大名腿之壹的宣威火腿中的上品,加入天然蜂蜜,以傳統工藝制作,口感酥軟,甜鹹適中。人民醫院的工整大字,讓人不禁感到食品安全的慰藉與高高在上的米其林美食不同,最早作為省醫院職工食堂出產的糕點,僅供醫患購買食用,結果因為好吃又過於便宜,名聲不脛而走,膳食科的產能跟不上,幹脆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公司,專門服務慕名而來的消費人群。醫院方面自己也沒有想到,“省醫月餅”會被推崇為消費符號。排隊是市民自發的,微博也是他們自發的,“排隊繞地球好幾圈,誇張了,”壹位工作人員曾經表示,“我們畢竟不是香飄飄。”排隊的市民最怕的不是掛號黃牛,而是月餅代購,比來看病的還多
作為壹個根植於百姓的品牌,省醫月餅的銷售年年火爆,很難想象壹個單位的夥食科可以撬動這樣的造化。不知道還以為是這兩年醫改的最新成果甚至有人出來斷言,省醫已經可以靠餐飲生意養活自己了。中秋將近,生產部門最近加班加點,每天要生產接近50萬個月餅,來滿足互聯網帶來的消費沖擊。在好吃就是硬道理的大眾點評上,“省醫月餅”四個字坦然地占據著流量排名的頭把交椅。不止大眾點評,登錄社交網絡搜索“省醫月餅”,清壹色的好評和感慨,剩下的則是壹些實際的、表示無法觸及的煩惱傾訴。“沒吃到省醫月餅的中秋不是好國慶,不會做月餅的食堂不是好省醫。”
不得要領的外地人接受了來自網絡的指示,只記住了這句話,壹邊排隊壹遍默默在心裏分配好可用的指標。也有人堅持認為,漫長的等待時間是屬於月餅風味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不用排隊就能買到的“省醫月餅”是沒有靈魂的在隊伍旁邊的空地上,經常可以看到那些守著壹大堆月餅的主人,她們手裏還提著剛拍的醫學照片,幾根骨刺或者腰椎突出並不能阻擋她排隊的決心。如果妳試圖跟她們聊天,聊月餅,聊今天的盛況。這些月餅的主人們就會突然變得很警覺,說:“我這是買回去送人的,不賣哦!”糕點售賣處外圍,常常有年輕女孩駐紮在此。她們身邊壹般不會伴有大量月餅,攀談的結果壹般都是說她們是來貴陽玩的,很多朋友希望幫忙帶這個月餅,還提前把錢打過來,只好過來買些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