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壹年漲了60%,破歷史新高。豬肉價格怎麽了?

壹年漲了60%,破歷史新高。豬肉價格怎麽了?

農業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網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豬肉零售價格為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漲35.2%;生豬價格每公斤18.82元,同比上漲54.8%;仔豬價格每公斤40.68元,同比上漲101.3%。那麽是什麽導致了這壹輪豬肉價格暴漲呢?

“豬肉價格跟炒作有關。”新發地市場宣傳部詹家寶認為,豬肉的價格主要是炒出來的。價格高了以後,很多養殖戶和養殖場都不願意賣生豬了。他們想把豬養到150斤左右再賣。這是壹種“惜售”。肉價上漲時,養豬場壹般都願意推遲幾天出欄,壹方面可以增加豬的單重,另壹方面也可以因為漲價而增加收入。所以豬肉價格的上漲也摻雜了人為因素。

農業部相關人士表示,生豬存欄量少是豬價上漲的主要原因。“2014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微利導致生豬養殖減少。截至2016年2月,中國生豬存欄量為366710000頭,比2013年46856000頭峰值下降約21.7%,比2015年同期38973000頭下降約5.9%。”

搜狐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com,認為目前豬肉價格上漲確實是供給端供給不足造成的。“2013年至2015年,全行業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導致大量養豬場破產退出,產能急劇下降;同時,由於環境問題,養豬場從2014開始拆遷,進壹步造成產能不足。”

除了以上供應鏈原因,還有壹些自然原因。去年6月5438-2月,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世紀寒潮”,氣溫驟降,導致仔豬腹瀉嚴重,成活率低。這影響了春節後肥豬的供應,部分屠宰企業甚至遭遇“斷檔”,收不到豬。

催促某人接受采訪

政府要控制這壹輪豬肉通脹嗎?

前不久,各微信群裏流傳著壹個消息,儲備肉3月25日投放。五省投放總量為654.38+0.85萬噸,但至今未得到證實。無論如何,豬肉的價格並沒有得到控制,今天依然維持在高位。

對此,馮永輝表示,即使消息屬實,那麽2萬噸仍不足以彌補豬肉市場的缺口。“儲備豬肉其實是企業的庫存,通常是4到6個月的輪換周期。今年的情況壹直不好,所以公司沒有多少儲備。說白了就是沒貨,所以政府才沒有大規模投放。”

回顧3月9日國家發改委《豬糧價格進入黃色預警區域時養殖場戶不要超欄的建議》18.62元每公斤,其中提到,截至3月9日,全國生豬平均出廠價18.62元,同比上漲52.8%;豬糧價格9.13: 1,已進入黃色預警區域。“豬糧比價”是指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的比值,是衡量豬肉價格的重要指標。豬糧價格越高,養殖利潤越高,養殖戶補欄積極性越高。同時,這也是政府調控豬肉價格最重要的參考因素。據了解,豬糧比價綠色區域從5.5: 1到8.5: 1不等。最近生豬價格超過10元壹斤,玉米價格90分左右壹斤,豬糧比價超過10.5: 1。

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的規定,適時啟動調控預案,努力緩解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在這份調控方案中,規定當豬糧價格處於黃色區域時,由發展改革委牽頭協商,提出中央凍豬肉儲備方案,由商務部組織實施。

密切註意

暴漲的豬肉價格何時才能回落?

馮永輝介紹,現在開始恢復供給側的補庫,但是需要壹個過程。根據他的預測,交付到終端的供應至少需要10個月。他預計,今年9月份以後,可能會有壹輪價格下跌。詹家寶認為,目前豬肉價格基本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他表示,價格漲幅與往年相比並不明顯,可能存在人為因素,因此無法預測後續價格波動。

事實上,除了政府的儲備肉和農民的補充,還有增加進口肉和增加對低保戶、大學生等群體補貼的措施。但目前國家還沒有相應的監管政策。

類似於北青報記者在超市看到的豬肉價格,馮永輝表示,進口豬肉價格確實便宜,差不多是國內的壹半。但“世界上沒有壹個國家能填補中國的空白。中國的豬肉市場是5000萬噸,而全球豬肉貿易量只有600萬噸”。雖然國家壹直在增加進口肉的比例,6月份5438+10月份增加了66%,2月份110%,但仍然供不應求。

同時,上述專家表示,在豬肉價格從2013持續下跌至2015的情況下,很多養殖場和屠宰場處於虧損或微利狀態,這對生豬市場是壹個很大的打擊。目前豬肉價格上漲,通過市場調節激發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也是好事。此時如果盲目進口,可能會進壹步打擊國內養殖戶的積極性,豬肉市場短期內難以調整和恢復。

金融觀察

不要讓“豬周期”循環上演。

在水產養殖中,有這樣壹個“豬周期”,大致軌跡是:肉價上漲——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量增加——肉價下跌——能繁母豬大量淘汰——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上漲。這個周期壹般兩到三年循環壹次,所以“壹年盈利,壹年持平,壹年虧損”成了農民的“魔咒”。

這樣的調整乍壹看是符合市場供求規律的。但也要看到,有人在這種“滯後”的市場調控中付出了沈重的代價,這樣的悲劇周期性上演。

在市場經濟中,市場調節是壹種事後調節,也就是說,只有價格先波動,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才會隨時擴大或減少商品的供給。所以供需不平衡影響價格,已經有壹個時滯,從做出決定到得到結果需要壹段時間。水產養殖的特點決定了仔豬到肥豬的生長周期很長,導致這個行業的市場監管滯後。

2065 438+03-2065 438+05,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很多企業不得不倒閉,導致生豬供應減少。現在隨著豬肉價格的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補上,可能會帶來下壹輪的價格下跌。但是,我們不希望看到下壹個“豬周期”的上演。或許,防止“豬周期”繼續下去的辦法,不僅僅是教育市場上的養殖戶,讓他們認識到不能盲目跟風,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還應該進行科學的、有預見性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