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轉基因食品的利弊

轉基因食品的利弊

轉基因食品的利弊

有利方面

1.過去,植物的品種主要是通過育種來改變的。這種傳統育種方法耗時長,雜交品種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它們的後代可能產量高但不抗病,也可能產量高但品質差,必須反復選育。轉基因技術則不同。可以選擇任意1個目標基因,得到1個對應的新品種。妳值得期待。

篩選要花這麽長時間。

2.傳統育種只能是水稻對水稻,玉米對玉米,不能是水稻對玉米,水稻對細菌。轉基因技術不僅可以將不同植物的基因結合起來,還可以將動物甚至人類的基因結合到植物中。比如科學家看中了壹只北極熊的基因,認為它有抗冰凍的作用,於是把它分離出來拿出來,然後植入西紅柿,培育出耐寒的西紅柿。

●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耐澇、耐鹽堿、抗除草劑的農作物新品種,從而減少對農藥、化肥和水的依賴,降低農業成本,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善糧食品質,緩解世界糧食短缺的矛盾。比如種植天蠶素基因後,馬鈴薯抗青枯病和軟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過去這兩種病每年都會減產近30%。壹種抗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的馬鈴薯,在美國每年可節省37萬公斤農藥;阿根廷播種轉基因大豆種子後,大豆抗病和抗雜草能力大大提高,農藥和除草劑用量減少,生產成本降低15%。

●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有益健康和抗病的食品。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即將推出多種可以提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用油的大豆。兩家公司還將聯合推出新品種的強化大豆,味道更好,更容易消化。Ailm與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抗癌物質含量高的西紅柿,以及可用於產生血紅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有疫苗的香蕉和土豆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中;日本科學家通過轉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硬化的水稻新品種;歐洲科學家新培育出富含維生素A和鐵的轉基因水稻,這可能有助於降低全球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病率,特別是在以大米為主食的發展中國家。

●轉基因食品可以擺脫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讓人們壹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瓜果蔬菜。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轉基因作物生產的果實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有獨特的風味。英國科學家將壹種可以破壞葉綠素變異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草四季常青。除了綠化功能,對畜牧業也有好處。因為草的營養比幹草高,所以提高了肉質。

6.利用轉基因技術,將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激素基因、高泌乳基因、瘦肉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導入動物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生長周期短、產仔數多、泌乳量高、肉毛品質和加工性能好、抗病的動物。

不足之處

任何新科技的應用都有其兩面性。核能的開發利用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巨大的核能,也制造出了對人類極具破壞力的核武器;農藥的應用對農作物害蟲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農作物的產量大大增加,但也對人、畜和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性的環境汙染和生態平衡的破壞。

轉基因食品也有兩面性。

1.據悉,科學家發現壹些轉基因產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和過敏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引發癌癥或壹些遺傳病。雖然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研究報告表明這些改良品種有毒,但壹些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提取和添加基因可能會達到壹些理想的效果,但也會增加和積累食物中的微量毒素。這種毒素的積累是壹個漫長的過程,但也可能確實在進行中,所以目前誰也不能確定這些改良品種沒有毒性。英國科學家普斯塔教授的壹份研究報告稱,轉基因土豆會對實驗鼠的肝臟、胃和免疫系統造成傷害。雖然他的實驗結果有待進壹步證實,但仍能提醒人們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其次,過敏反應。對1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會對之前不過敏的1種食物過敏,因為這類食物含有引起過敏的蛋白質。比如科學家在核桃、小麥、貝類的基因中加入了玉米的某種基因,那麽以前對玉米過敏的人,可能會對核桃、小麥、貝類過敏。

2.壹些研究人員認為,外源基因會以人們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根據美國倫理與毒性中心的實驗報告,與普通大豆相比,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中抗癌成分異黃酮減少。

3.大量轉基因生物進入自然界後很可能與野生物種雜交,造成遺傳汙染,從而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這種汙染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大。例如,抗除草劑轉基因油菜會感染野生芥菜,從而使野生芥菜對雜草控制措施不敏感。

4.壹些插入了抗蟲或抗真菌基因的作物可能在其他非靶標生物中發揮作用,從而殺死環境中的益蟲和真菌。有科學家在實驗室做過這樣壹套控制實驗,分別給玉米螟和草蛉餵食抗蟲轉基因玉米。實驗結果表明,在螟蟲死亡率高達60%的情況下,草蛉的成熟期比正常情況下晚3天。草蛉是壹種益蟲,被農民廣泛繁殖,用於防治棉鈴蟲、蚜蟲等農業害蟲。這個實驗證明,抗蟲轉基因玉米沒有識別益蟲和害蟲的能力。它毒害害蟲,同時傷害益蟲。大規模種植抗蟲作物可能意味著減少益蟲種群。1999年5月,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論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文章說,抗蟲轉基因“BT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幼蟲吃了灑了這種花粉的葉子後會發育不良,死亡率特別高。科學家認為,BT基因的植入可以使玉米產生殺死害蟲的物質,從而具有抵抗害蟲的能力,但它也是有毒的,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目前,中國有100多個實驗室正在開展生物技術研究,壹些轉基因作物已經獲準商業化和大規模種植。雖然真正能讓普通人吃到的國產轉基因食品只有甜椒(柿子椒的壹種)和延遲成熟的西紅柿,但很多進口食品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不容忽視的現狀是,當國外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運動已經如火如荼,安全問題已經暗潮洶湧的時候,國內的大部分消費者還沒有搞清楚什麽是“轉基因”。因此,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國人了解轉基因食品,盡快建立中國的生物安全法。今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中國研發、生產、銷售轉基因食品都將合法、科學、有序,避免美國、加拿大“先發展、後管理”的惡果。禁止外國公司在中國進行危險實驗和銷售沒有通過安全檢查的轉基因食品。否則,妳可能看不到它的好處,先吃虧,甚至得不償失。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明確規定,消費者應當享有對商品的知情權。目前國外普遍采用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的做法,而我國並沒有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的要求,這不符合消費者知情的原則。讓消費者充分了解和認識轉基因食品,既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有利於轉基因食品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