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

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密,研究事物使人深刻,道德哲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的這句名言早已為中國讀者所熟知。最近重讀了培根的原著。雖然我覺得這句名言的中文翻譯足以再現培根的崇高思想和智慧,但我還是覺得有必要進壹步闡述。

這段話出自培根的《論學習》,原文如下:

"歷史使人明智,詩詞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嚴謹,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

培根壹向重視歷史,他本人寫過《亨利八世史》、《大不列顛史大綱》。這些著作中所展示的歷史知識也使他有資格進入歷史學家的行列。所以“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也算是他自己管理歷史的經驗吧。但是,我們不應該只為了個人的功利動機去讀歷史。客觀地說,歷史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殷鑒,也承載了文化的基因。即使是嘲笑歷史考證的人,也要註意考證的歷史效應:在謊言盛行的時代,多虧了考證,我們才保持了知識分子尋求真理的意誌和能力。這是我看重甘家派的首要原因。

“讀詩使人美麗”這句話大概不會有很多人反對,但在我們這個鄙視詩人的社會,重溫這句話意義重大。海德格爾說,“哪裏有貧窮,哪裏就有詩歌”。詩意,不壹定能產生詩人,但詩人能保持詩意。詩人是人格化的,富有詩意的。他們比普通人更敏感,所以更能理解壹個時代的痛苦和危機。我們甚至可以說,他們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所說的“敏感精神”的真正代表。然而,詩歌不僅是文學的源泉,也是文學的縮影。詩歌的衰落反映了文學的衰落,因為我們通過詩歌培養靈性,滋養心靈,培養和提升壹個民族的想象力。我們很難想象,鄙視想象力的文學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

數學壹直被認為是所有科學之冠。馬克思甚至說“壹門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數學”這個詞在古希臘就已經存在很久了,但是在培根的時代有了廣泛的延伸。當時常用的壹個詞是“泛數學”,樂理研究、天文學、土地勘測都包含在廣義的數學中。直到十七世紀末,“數學”這個詞才獲得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含義。以幾何為基礎的數學逐漸成為“精密科學”的代名詞,成為所有科學都試圖使用的基本工具。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認為數學的基礎是絕對穩定的。直到二十世紀出現了“邏輯主義”、“直覺主義”、“形式主義”三大數學流派,人們才發現原來的想法需要重新審視。培根的智慧在於,他不僅將數學視為科學工具,而且發現數學具有修身養性的功能。他認為,學習數學的壹個間接好處是讓頭腦不專的人變得專壹。大學的時候,我帶著哲學數學化的夢想,上了三年數學系的課程。二十多年過去了,我的夢想沒有實現,也不可能實現,但是學習數學對克制我的野心,培養優良的習慣真的很有好處。培根不是數學家,但他關於數學的言論值得深思。

《物之學》的英文原文是自然哲學,直譯為“自然哲學”。現代指的是研究自然界最壹般的原理,與今天所說的“自然哲學”有些不同。我們今天所說的“物理”、“生物”、“化學”等基礎學科,都屬於現代的“自然哲學”。所以水天童先生在翻譯《培根論文集》的時候,把這個詞翻譯成了“博物學”。這個譯法大體上可以接受,但考慮到培根旨在突出這門學科的哲學性質,考慮到人們經常用博物學來表達我們通常所說的“博物學”,考慮到我國古代的哲學家都講過“師法物”的理論,我就把“博物學”改為“自然物”,以突出其“窮其所學”的特點。

至於培根的“道德”,要看到它和“倫理”的區別和聯系。黑格爾曾經對“道德”和“倫理”做了區分,大意是道德是就個人修養而言,倫理是就社會習俗而言。用今天的話說,倫理是道德的外化,道德是倫理的內化。道德壹詞在英語中也有“精神”的意思,與拉丁語mos有關,即詞源上的“習慣”和“心情”。“倫理”壹詞在古希臘最初的意思是“時尚”或“習俗”。到亞裏士多德寫《尼哥底母凱爾倫理學》的時候,已經和“德性”真正聯系在壹起了。現在我們經常把“倫理”和“道德”放在壹起用,這也接近於中國古代對道德的解釋:在外面從別人那裏得到的,在裏面從自己那裏得到。

培根這裏的“邏輯”仍然是指傳統的亞裏士多德邏輯,具體地說,是指三段論邏輯。在18世紀之前,信息技術和修辭學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但在萊布尼茨和弗雷格創立的符號邏輯和培根開創的歸納邏輯被接受之前,邏輯真的只是培根所說的“口才”的工具。今天,邏輯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國外很多大學都非常重視學生的邏輯訓練。反觀中國,學術創新的口號響徹雲霄,邏輯研究的隊伍卻日漸式微,邏輯教學也不被重視。不難過嗎?

培根也非常重視修辭,他的作品達到了思想和修辭技巧的完美統壹。但是到了17世紀,修辭學在西方開始衰落。霍布斯、洛克、萊布尼茨等人對修辭學進行了批判,到十八世紀末,修辭學接近衰落。尼采後來在只有壹個學生上課的時候教修辭學。他只是開車送全班同學回家,壹邊喝啤酒壹邊講課。這種情況恐怕是修辭學的創始人高爾吉亞斯或蒂西亞斯始料未及的。“修辭”壹詞在希臘的古義原本是“流水”的意思。沒想到這流水壹個多世紀就斷流了,直到新修辭學誕生,才出現了新的流量。這與古典修辭學孤立於語言學、詩學和哲學的發展之外以及局限於修辭格的研究有關。於是,修辭學就淪落到了沒有學問的地步。

培根的《學習論》充滿了精辟的思想,對學習來說可謂碩果累累。他優美的文字不僅是他學習的經驗,也是他學習的指南。他不僅註意到學習可以增長才幹,而且註意到學習可以鍛煉天性;他不僅註意到學習可以改變氣質,還註意到學習可以補救精神缺陷。他的知識是寫在紙上的,尤其是在他輝煌的壹生中。

這是網絡版。再改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