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藤野先生》原文

《藤野先生》原文

《藤野先生》原文: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壹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壹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裏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壹轉;倘在上午,裏面的幾間洋房裏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壹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壹處驛站,寫道:日暮裏。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臺是壹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壹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壹個客店裏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壹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裏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幹,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於是搬到別壹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壹篇回憶散文,記敘了作者從東京到仙臺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有東京“清國留學生”的生活情況,由東京到仙臺的旅途回憶,有在仙臺的食住情況,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狹隘民族觀念的學生的排斥,還有壹次看電影受到的刺激,而重點卻是記敘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是作者的老師。本文內容豐實,筆意縱橫,形散神凝,錯落有致,發人深省,壹條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線索貫穿了全文,使每個看來似乎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斷閃耀著奪目的光華,從而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兩個兄弟分別叫周作人,周建人,他時常穿壹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壹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壹個隸書的“壹”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出生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列夫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新文化運動期間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礎。五四運動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21年12月,發表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魯迅的壹生,對中國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壹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由此可見魯迅的文化地位之高。

這篇散文回憶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忱、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魯迅.《朝花夕拾》.未知:未知,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