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繪畫如何開發潛能?

繪畫如何開發潛能?

很多家長都知道繪畫可以開發孩子的潛能,尤其是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但是很少有人確切地知道繪畫是如何開發其潛力的。我整理了幾位美術名師的口述資料。

孩子可以從頭開始爬。只要他們手裏有東西,包括地上的水,醬油,灑出來的湯,任何觸感不壹樣的東西,孩子們的小手都會挖,然後快速來回拉,不管臟不臟。當他們手裏有工具的時候,他們的第壹個動作就是來回拉,尤其是他們手裏拿到口紅、筆等有色的東西之後,劃的更用力了。他們的階段會持續到3歲左右,有的孩子更早,有的孩子更晚。這個漫長的階段叫做塗鴉期。

這期間,他們畫的東西幾乎沒有形狀,只有壹個清脆工整的“閃電”。直到三歲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圓圈,每個圓圈都代表著孩子心目中某個屬於他的名字。但幾乎都是圓和線,很少有角形的。

孩子在3歲以後開始學畫畫課,因為在這個年齡,有的孩子開始進入造型期,有的孩子會繼續他們的塗鴉期,直到4歲甚至更晚。所以畫畫是根據孩子的生理特點來開發孩子的能力。

感知發展過程中的塗鴉繪畫

我們說3-5歲是感性發展的旺盛期,3歲之前當然也是感性發展期,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那時候的寶寶還不具備坐在教室裏跟著老師走的能力,手的控制力、專註力、坐姿能力都不夠好。

孩子進入3歲以後,能坐下來進教室,這是最基本的能力。這個時期,孩子的筆控、精細動作、手指協調、手眼協調、手指力量都還不成熟。他們通過大腦活動為各種事物構建壹個認知敏感期,這是感官知覺訓練的黃金期。運用“峰尾法”,通過聽覺、視覺、嗅覺、觸覺五種感官來學習繪畫。

所以這壹期的課程不會有太多拿起畫筆塑造造型的內容,更多的是讓他們體驗不同的繪畫方法。

比如用粘土建模是最常用的方式,其他的還有縐紙、泡沫紙、紙箱、撕紙、用吸管吹、潑墨、水彩等等。優秀的幼師是不會教孩子畫簡筆畫的(而且現在大學繪畫專業也沒有簡筆畫這種課程,已經淘汰了)。這期間,就是用各種工具和方法,讓孩子感受不同的創作過程。

1.塗鴉期是他們感覺發育的高峰期,感覺訓練就是把大腦的感覺系統和大規模的運動融合起來;而繪畫就是利用精細動作來整合大腦的感覺系統。比如這個“秋玉米”

使用了粘土、泡沫紙、顏料和剪紙。他綜合了這個時期孩子可以應用的所有優勢。剪紙是剪的,摸的和看的形狀、觸感、色彩都不壹樣。

2、玉米狀的泡沫紙裁剪,手感和觀感都不壹樣。貼這個動作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很神奇,喜歡反復嘗試。然後用粘土做眼睛和手臂,壹個是圓的,壹個是長的。手的精細動作因印象不同而不同。

3、然後是顏色,老師選擇了大號的組合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筆會更容易掌握,孩子只需要掌握壹個單壹的大動作,上下刷。壹個是直線,壹個是壹點點,都比較好控制。

事實上,3歲以上的孩子很難完全獨立完成這樣的作品。這時候他們的建模能力不是很好,所以他們貼圖的角度,位置,距離都很亂。粘土的放置也需要幫助。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同側貼,上下貼,重疊貼。他們心裏有數,也能說出來是什麽,但操作起來,對稱和美觀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繪畫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是如何培養的?

練習表達力的明確年齡是5-7歲,這個時候孩子有強烈的表達欲,幾乎達到頂峰。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行為表達。但是他們詞匯量小,所以當他們用毛筆表達自己的欲望最強烈的時候,孩子壹點都不擔心嗎?可以嗎?看起來像嗎?

對於這個時候的孩子來說,只有妳願意,妳想畫就畫,不想畫就不畫。老師能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去觀察。此時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迅速,這種能力來源於壹系列的觀察、思考、聯想的動作,觀察需要人工引導。讓他們觀察,然後用畫筆表達出來。這是壹個輸出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大腦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整合。

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兒童畫老師,他們非常善於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感受、去聯想,而這些是發散思維的核心基礎,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能力,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

大家都教孩子畫畫很簡單,其實不然。它也是壹門有技術有藝術的學科,人們說它容易,就像說帶孩子容易,當幼師容易。壹個優秀的幼師不是教孩子做簡單的事情,而是引導孩子學會自理,懂得人際交往的基本互動,學會大型運動功能的協調練習。上述能力要求教師熟悉、了解和應用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

就像教孩子畫畫壹樣,不是牽著他的手教他貼人物,而是引導孩子認識這個物體,然後讓孩子自己去看,自己找,自己找。比如這個榨汁機。

雖然現在家裏有榨汁機,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榨汁機長什麽樣。用來做什麽?怎麽用?老師會給他們看實物,圖片,視頻,各種榨汁機。不管它們長什麽樣,它們的功能就是把水果榨成果汁。

老師除了觀察榨汁機的形狀、功能、顏色,還需要引導孩子去聯想,什麽東西可以榨出來?怎麽擠?誰來擠?然後讓孩子表達出來。這時候妳就可以用妳無限的想象力去感受,去聯想。

觀察力強的孩子會對看到的榨汁機進行理解和分析,找到榨汁機和水果的聯系,和奧特曼的聯系。他們可以通過壹個不相關的物體想到另壹個物體。(榨汁機和奧特曼)這種想象是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也是孩子的發散思維過程。

通過畫筆表現出來的過程,也是壹個聚合思維過程。聚合思維是讓孩子洞察事物之間的關聯,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系,並表達出來。

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畫畫,因為畫畫可以培養孩子的坐力、耐心、觀察力和創造力...但與此同時,家長也陷入了壹個陷阱:畫像?不喜歡?如果把形象和非形象作為教孩子畫畫的標準,那做繪畫老師真的很容易。但是僅僅是學習畫的像和不像,那不是極大的浪費了幾乎在幼兒時期就達到頂峰的想象力嗎?

孩子不需要畫的喜不喜歡,需要的是認識和自由表達。

繪畫中發展起來的空間想象力

3歲之前,孩子的空間想象力幾乎為零,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多是在說動詞和名詞,因為直觀,容易讓孩子理解。漸漸地,我開始和他們聊形容詞、副詞、量詞。因為有了認知能力,他們也開始有了分辨抽象概念的能力,比如左右前後,波光粼粼,悠然自得。

他們對空間的理解在5歲以內大概是65,438+00%,空間想象力在小學階段大概是50%,而這個能力在65,438+00歲左右差不多是65,438+000%。可以說,只要沒有智障兒童,這段時間就是他們數學的敏感期。

柵欄擋住了壹些蘿蔔,但蘿蔔依然完好無損。

5-7歲時,老師開始講解遮擋關系、等級關系、陰影關系、語境。孩子的認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不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觀察事物,找到聯系,所以看不到物體之間的細微差別。

但進入壹年級數學課程後,課程抽象的理解內容開始發生變化。他們必須具備觀察、分辨和表達事物細微差別的能力。比如:這樣壹道數學題

這類似於“盲人摸象”,不同角度看到的內容是不壹樣的。

再比如,這樣壹個問題:

這種問題看似簡單,但對於沒有接觸過的孩子來說,憑空想出被屏蔽的真實內容,真的很不容易。妳看不到它,但妳必須想象它的存在,並計算它。

這種問題對孩子來說並不難。是壹年級的數學基礎,讓他們了解三維圖形的特點,為以後的課程打下基礎。學過繪畫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因為在繪畫練習中,他們要無數次重復隱藏的和真實的操作。

我把這個內容寫得很詳細,是因為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真的不了解孩子。對他們來說,他們有自己的特點。當他們需要強化某個概念的時候,如果父母忽略了,背後的理解就需要加倍。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理解。

知道了繪畫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就要知道繪畫是如何幫助孩子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