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選擇通風良好、不澇、不幹旱,不是粘重土壤,管理方便的地塊。桃樹枝葉的生長以覆蓋種植面積的70%以上為宜。
2.做畦
在桃樹的行間做出畦床,寬40--60cm,深10--15cm。最好是秋收後土壤上凍前做好畦,播種前稍加整理即可播種,也可在當年春季土壤剛剛解凍後做出。畦底部中間稍高壹點,呈龜背型,將來發菌期間避免雨水滲入料內。
3.配料和滅菌
(1)木屑選擇:木屑以殼鬥科、榆科等硬雜木屑為好,樺木料、豆科、薔薇科等軟雜木亦可,但不能使用松、柏木屑。木屑要求無黴變、無油汙。
(2)配料比例:木屑78.7%、麥麩19.7%、石膏粉1.5%、50%可濕性多菌靈0.1%。
(3)拌料:先將木屑、麩、石膏粉按比例拌勻,再加多菌靈水拌幹料,使含水量達到60%為止。即水分要求用手握有水液、無水滴出、落地即散開為宜。
(4)滅菌:將培養料先在蒸屜上加裝10cm,然後待蒸汽上來時註意觀察,哪有蒸氣往哪加料,直到差10cm滿鍋時封鍋。待溫度達100℃後,旺火蒸2--2.5小時後,才能出料,要求培養料全部進行高溫滅菌。將滅菌好的培養料裝入已消毒的編織袋內,培養料溫度降至30℃以下時再播種。
4.播種
(1)菌種:選擇品質優、耐高溫、產量高的品種。菌種要在播種前1天準備好,在掰料室內,將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每667平方米用量200kg。
(2)播種時間:香菇露地栽培成敗的關鍵在於發菌階段,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時間。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平均地溫5℃以上時開始播種,播種的最佳時期為2月底至3月底。
(3)播種:播種前畦床先用白灰消毒,每平方米畦面、畦埂用白灰200g。為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每平方米撒敵百蟲10g。播種時采取混播加表播的方式,即將2/3的菌種混拌到培養料裏,留1/3做表面蓋種。播種時先鋪1.2m寬的地膜,邊鋪邊播。料厚9--10cm,用木板耙耬平,蓋上表面菌種,撒均拍實,即:將原來的9--10cm松散料壓成6--7cm厚,拍好後在料面上稀疏均勻地放上稻草(稻草事先要用3%石灰水浸泡4--6小時,撈出控幹表面水分後才能使用),每100cm左右用壹稻草把通風換氣。然後,將塑料薄膜回折,蓋好後覆土2--3cm。每天觀察培養料溫度,使料溫最高不超過18℃,超過此溫度時,要覆土加厚到4--5cm。
5.播種後的管理
(1)打包上簾:播種後30--40天,栽培面積有80%菌絲穿透培養料,畦面內培養料長滿形成壹個整體,經觀察菌絲潔白上下壹致,要將塑料上土撤掉,揭開薄膜,將稻草拿出,再將塑料膜折回,每隔30cm左右放壹塊石頭支起塑料膜,以利通風透氣。打包時用柳條、竹條等做30--40cm的小拱架,上放草簾,避免陽光直射培養料。
(2)催菇轉色:轉色的好壞、早晚是決定整個栽培期產量的關鍵。打包後3--5天,進行通風。選擇無風、無雨天,避開中午11點到下午2點的高溫時期。卷起草簾,打開塑料膜,料面有吐水和積水的地方用海綿吸除,通風半個小時左右。促使絨毛菌絲倒伏,使之在菌塊表面形成壹層薄的菌膜並分泌出壹種褐色素,開始轉色。正常情況下,從撤土揭膜至轉色完成約需20--30天。菌絲生理成熟,沒形成原基,要選擇無雨的晚上,太陽落山揭、早晨太陽出來前蓋。經5--6天晝夜溫差刺激,轉色的菌膜棕紅、油亮,培養料中原基突起,表面出現爆米花狀裂紋,說明菇蕾很快要出現。
6.出菇管理
適時播種、菌絲發育及管理正常情況下,5月底至6月初可見“報信菇”,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的菇較小,而且菇較薄、柄短、色淡,商品價值不高。此季節正值連續高溫,出菇很少。直到8月初氣溫降低,溫差增大,當日溫差超過10℃以上時,則可大量出菇。2000年8月2日降了1次大雨,到8月5日,不同地塊都大量出菇,2001年7月31日,降了1次小雨,到8月3日,開始出菇。每667平方米出菇平均達1000kg以上,直到初上凍為止,可采3--4潮菇。秋菇采收後,將草簾或碎草蓋到菇床上越冬。第2年4--5月份,又可連續出菇500--7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