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
又名懷鄉、肖輝鄉。雙子葉植物,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培養壹兩年。全株香味濃郁,表面白色粉末。葉子羽狀分裂,裂片呈線形。夏季開黃花,復傘狀花序。果橢圓形,黃綠色。溫暖適宜沙壤土生長;避免種植在粘土和過於潮濕的土地上。可春秋播種或春季分株繁殖。原產中國,在中國各地廣泛栽培。幼莖和葉被用作蔬菜。作為香料的水果;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具有溫補肝腎、溫胃氣、散結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腹肝滿、寒疝、腹痛。我們州各地都有栽培,但沒有形成規模。在建立加工出口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茴香,前景廣闊。
蒔蘿
蒔蘿
茴香
茴香
[別名]茴香,茴香。
[來源]是茴香的果實..傘形科的。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6-2m,全株粉霜,香味濃郁。莖直立,上部分枝,有棱角。葉互生,2-4回羽狀,最後裂片絲狀,長0.4-4厘米,0.5毫米;寬;下部葉有長莖,基部有鞘,上部葉的莖部分或全部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無總苞和小總苞;傘寬8-30,長短不等;花梗5-30;這些花很小,金黃色。懸鉤子呈長方形,邊緣鋒利,有特殊的香氣。花期6-7月,結果期65438+10月。到處都有栽培。
主產於山西、內蒙古、甘肅、遼寧。
【采摘】秋季果實初熟時,將植株切開,曬幹,打下果實。有時候鹽是炒的。
【描述】雙吊果薄橢圓形,部分略彎曲,長4-8mm,直徑1.5-2.5m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末端略尖,頂端有黃褐色突起的柱狀基部,基部有壹些小果梗。分果爿呈長方形,背面有五條縱棱,接合面平坦寬闊。橫截面略呈五邊形,背面四邊長度差不多。有壹種特殊的香氣,味道微甜辛辣。
【化學成分】含有茴香醚、α-茴香醚、甲基茴香醇、茴香醛等。
【味】性溫,味辛、苦。
主治:活血、益氣、止痛。用於胸痛、腹痛、閉經痛經、產後瘀血、外傷腫痛。用量為3 ~ 9g。
英文名茴香
別名茴香,白菜絲,香菜。
來源本品為茴香的幹燥成熟果實。傘形科的。它的根,葉和全草也可以藥用。當果實在秋季第壹次成熟時,切開植株,在陽光下曬幹,放置果實並去除雜質。夏秋季可收獲全草和全葉,四季均可收獲根。把泥土洗幹凈,放在太陽下曬幹。
來源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表面結霜,香氣濃郁。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簇生,有長莖;莖生葉互生,葉柄基部膨大成鞘狀,有三至四片羽狀復葉。夏季開金黃色小花,為頂生或側生復傘形花序,無總苞或小總苞。越橘卵圓形、長方形,長4 ~ 8毫米,分果爿常略彎曲,有5棱,有特殊香氣。
準備
茴香:去除雜質。
鹹茴香:茴香洗凈,用鹽水(附錄二D)炒至微黃。
特征本品為雙吊果,呈圓柱形,部分略彎曲,長4 ~ 8 mm,直徑1.5 ~ 2.5 m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末端略尖,頂端有黃褐色突出的柱狀基部,基部有時有微小的果柄。分果長圓形,背面有5條縱棱,接合面平而寬。橫截面略呈五邊形,背面四邊長度差不多。有壹種特殊的香氣,味道微甜辛辣。
區別
(1)本品果實分裂橫切面:外果皮為1排扁平細胞,被角質層覆蓋。中果皮縱向邊緣有維管束,周圍有許多木質化的網狀細胞。背面縱棱間有1根橢圓形棕色大油管,結合面有2根油管和6根油管。內果皮為1排扁平薄壁細胞,細胞長度不等。種皮細胞扁平長,內含褐色物質。胚乳細胞呈多邊形,含有許多糊粉粒,每個糊粉粒含有細小的草酸鈣簇。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聲65438±00分鐘,過濾,蒸發濾液,殘渣用65438±0ml氯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此外,向茴香醛對照品中加入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1微升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和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以石油醚(60 ~ 90℃)-乙酸乙酯(17:2.5)為展開劑,展開至8cm,取出,幹燥。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按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進行。本品揮發油含量不得少於65438±0.5%(ml/g)。
性味辛溫。入肝、腎、脾、胃經。
功能主要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冷疝腹痛、睪丸偏位、痛經、腹部冷痛、腹脹、厭食嘔吐腹瀉、鞘膜積液。鹹茴香溫腎散寒止痛。用於冷疝腹痛,睪丸偏歪,月經腹痛。
用法用量3 ~ 6g。
儲存在陰涼幹燥的地方。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