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誰給解釋壹下 "梨園"

誰給解釋壹下 "梨園"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壹個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系在壹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梨園”的來歷在清乾隆時的進士孫星衍與嘉慶九年(1804年)所撰寫的《吳郡老郎廟之記》中載:“……余往來京師,見有老郎廟(:指玄宗)之神。相傳唐玄宗時,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賜姓李氏,恩養宮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樹,因名曰梨園。後代奉以為樂之祖師。……”現代人李尤白撰寫的《梨園考論》中,考證了梨園的來歷。唐中宗(705-710年)時,梨園只不過是皇家禁苑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壹個果木園。果木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後、皇戚、貴臣宴飲遊樂的場所。後來經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梨園的性質起了變化,有壹個單純的果木園圃,逐漸成為唐代的壹座“梨園子弟”演習歌舞戲曲的梨園,成為我國歷史上,第壹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的綜合性“藝術學院”。李隆基自己擔任了梨園的崔公(或稱崖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或院長)。崔公以下有編輯和樂營將(又稱魁伶)兩套人馬。李隆基為梨園搞過創作,還經常指當時的翰林學士或有名的文人編撰節目,如詩人賀知章、李白等都曾為梨園編寫過上演的節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孫大娘等人都擔任過樂營將的職務。唐玄宗時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謂的“開元盛世”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造就了壹批中外聞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在舞蹈和音樂等藝術領域裏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園”,就產生在唐代這塊沃土之中。

梨園子弟分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壹般是優秀演員,樂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絲竹細樂伴奏;立部是壹般演員,樂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壯威武,伴奏的樂器有鼓和鑼(即金鉦)等,音量宏大;小部為兒童演出隊。此外,還設有舞部,他又分為文舞和健舞。像這樣龐大的編劇,男女兼有的皇家音樂、舞蹈、戲曲學院,出現在壹千多年前,不能不說是世界罕見的。

==

梨園趣話

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即喜愛歌舞。6歲時,他的祖母武則天在宮院裏大擺盛筵歡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節目《長命女》,精湛的表演,博得在座的皇親國戚及群臣們的贊賞。李隆基繼位後,選定了宮庭的壹片梨園作為排練歌舞的場所,這就是“梨園”的來歷。

唐玄宗在“梨園”戲班,非常喜歡扮演“醜角”,劇中凡有“醜角”可演,無論角色大小,唐玄宗總是很認真地登臺上場。因他是壹國之君,登臺演出且扮演醜角,有失其帝壹君威,於是在演出時,特意在臉部掛上壹小白玉片兒以遮面。後來的醜角藝人在演戲時,就效法唐玄宗,在臉上勾畫壹個類似白玉片的白粉塊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戲曲舞臺上的醜角臉譜。因為唐玄宗愛演醜角,舊戲班裏的人們對扮演醜角的藝人特別推崇。據梨園名宿和老前輩傳說:“過去戲班裏的演員,無論妳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裏的的位也是老二,唯有唱醜角的演員才算老壹,因為尊“醜” 就是尊皇帝。”

唐玄宗還是壹位天才的音樂家及理論家。他首創了用鼓(就是現在的鞭鼓)來指揮其它樂器。每逢梨園戲班排練劇目,唐明皇還要親掌鼓板。從前戲班子在演出時鼓師從的地方叫做“九龍口”,即來源於此。

舊戲班裏裝有黃蟒、官衣、道袍、王帽、鳳冠、九龍冠、聖旨、笏板、尚方寶劍等道具的箱子,是不能隨便坐的,惟有醜行演員敢坐。醜角演員在後臺可以隨意坐立,但其他演職人員就要按章行事。在演戲前,只有醜角演員勾畫臉譜後,其它演員才能化妝及勾臉。在趕廟會唱戲時,戲班子先要敬 “神”,大家都要磕頭跪拜,但是唱“醜”的演員,無論年齡大小,男女老少,資歷高低,都可以不鞠躬、不作揖、不磕頭。這些規矩,皆因唐玄宗的緣故。

歷史的戲曲藝人都把唐玄宗尊為祖師,演醜行的藝人更把唐玄宗尊為始祖。從前,有許多戲樓、戲臺、劇場及演戲場所的後臺都供的有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金像,還有壹些唱醜的演員家裏也敬有唐玄宗的牌位與塑像。舊時,演員們在演出之前,下場之後,包括鼓師和樂隊的所有伴奏員及在後臺的舞美服務人員,都要對著祖師爺唐玄宗的塑像行禮、作揖,醜角演員還要單獨磕頭跪拜,來感謝始祖給他帶來的身份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