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子弟分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壹般是優秀演員,樂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絲竹細樂伴奏;立部是壹般演員,樂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壯威武,伴奏的樂器有鼓和鑼(即金鉦)等,音量宏大;小部為兒童演出隊。此外,還設有舞部,他又分為文舞和健舞。像這樣龐大的編劇,男女兼有的皇家音樂、舞蹈、戲曲學院,出現在壹千多年前,不能不說是世界罕見的。
==
梨園趣話
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即喜愛歌舞。6歲時,他的祖母武則天在宮院裏大擺盛筵歡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節目《長命女》,精湛的表演,博得在座的皇親國戚及群臣們的贊賞。李隆基繼位後,選定了宮庭的壹片梨園作為排練歌舞的場所,這就是“梨園”的來歷。
唐玄宗在“梨園”戲班,非常喜歡扮演“醜角”,劇中凡有“醜角”可演,無論角色大小,唐玄宗總是很認真地登臺上場。因他是壹國之君,登臺演出且扮演醜角,有失其帝壹君威,於是在演出時,特意在臉部掛上壹小白玉片兒以遮面。後來的醜角藝人在演戲時,就效法唐玄宗,在臉上勾畫壹個類似白玉片的白粉塊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戲曲舞臺上的醜角臉譜。因為唐玄宗愛演醜角,舊戲班裏的人們對扮演醜角的藝人特別推崇。據梨園名宿和老前輩傳說:“過去戲班裏的演員,無論妳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裏的的位也是老二,唯有唱醜角的演員才算老壹,因為尊“醜” 就是尊皇帝。”
唐玄宗還是壹位天才的音樂家及理論家。他首創了用鼓(就是現在的鞭鼓)來指揮其它樂器。每逢梨園戲班排練劇目,唐明皇還要親掌鼓板。從前戲班子在演出時鼓師從的地方叫做“九龍口”,即來源於此。
舊戲班裏裝有黃蟒、官衣、道袍、王帽、鳳冠、九龍冠、聖旨、笏板、尚方寶劍等道具的箱子,是不能隨便坐的,惟有醜行演員敢坐。醜角演員在後臺可以隨意坐立,但其他演職人員就要按章行事。在演戲前,只有醜角演員勾畫臉譜後,其它演員才能化妝及勾臉。在趕廟會唱戲時,戲班子先要敬 “神”,大家都要磕頭跪拜,但是唱“醜”的演員,無論年齡大小,男女老少,資歷高低,都可以不鞠躬、不作揖、不磕頭。這些規矩,皆因唐玄宗的緣故。
歷史的戲曲藝人都把唐玄宗尊為祖師,演醜行的藝人更把唐玄宗尊為始祖。從前,有許多戲樓、戲臺、劇場及演戲場所的後臺都供的有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金像,還有壹些唱醜的演員家裏也敬有唐玄宗的牌位與塑像。舊時,演員們在演出之前,下場之後,包括鼓師和樂隊的所有伴奏員及在後臺的舞美服務人員,都要對著祖師爺唐玄宗的塑像行禮、作揖,醜角演員還要單獨磕頭跪拜,來感謝始祖給他帶來的身份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