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納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米楠”、布朗族美食、哈尼族美食、燒烤、青苔、酸筍水煮魚(雞)、香茅烤魚和香竹飯。大部分名字遊客都沒聽過,值得壹嘗。
夜市供應版納美食。除了上述特色菜外,還有香草燒雞、竹筒飯、烤竹鼠、蒸苔蛋、熟雞生茸、鴨腳、竹蟲、炸牛皮、炸豬皮等各種最符合南方人口味的民族風味食品。晚上,遊客可以壹邊品嘗美食,壹邊欣賞景洪市的夜景。五顏六色的燈光會讓妳流連忘返。當地香香的竹筒飯,吃個地攤的竹筒飯,2-5元就能吃飽。
小貼士:如果妳敢品嘗昆蟲,不妨考慮昆蟲盛宴。除了蚱蜢和蠍子,還有爬行的竹蟲和蜜蜂幼蟲。壹頓飯大概需要120元,8個人可以品嘗。
西雙版納風味美食
香茅草烤魚
香茅烤魚是阿呆風味食品,有兩個特點:壹是魚是用青竹烤的,所以有竹子的香味;第二,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盛產香茅和香菜,所以好吃又嫩,微辣又甜。其做法是:將魚去鱗,用刀切開魚背,去除腸內雜物,洗凈;將蔥、姜、蒜、青椒、香菜切碎,加鹽拌勻;將調料放入魚肚,折疊魚肚,用兩三片香茅葉綁好,用竹片夾住,放在炭火上烤。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烤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這種烤魚又香又脆,能大大刺激食欲。
朱湘烤米飯
傣語“曼赫拉”是西雙版納傣族的著名產品。將優質糯米放入酒杯粗細、40厘米長的嫩竹關節中,在水中浸泡數小時,用芭蕉葉或幹凈的甘蔗葉塞住管口。放在火坑裏用文火燒烤,或者放在烤箱裏烤。燒開水後,將竹筒放在平板或地板上,輕敲壹次,剝去竹筒的薄皮,得到壹個圓柱形的米飯。外面包了壹層雪白的糯米香竹漿,用手拿著不粘,可以隨意分段吃。糯米香竹煮出來的糯米攜帶方便,10小時內不會板結起死回生。它可以吃熱的或冷的。米飯松軟可口,融合了糯米和竹子。是壹種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小吃。
菠蘿紫米
菠蘿紫米是西雙版納特有的食物,既是主食,也是菜肴。它是由新鮮的菠蘿和紫米制成的。
做菠蘿紫米,需要壹個新鮮的菠蘿和適量的紫米。把菠蘿的柄和過長的尖葉去掉,然後在葉柄尖切壹塊做蓋,這樣菠蘿肉就被切出來切碎了。紫米泡水,洗凈,蒸熟。將壹團紫米與切碎的菠蘿混合,填入挖空的菠蘿中,加上事先切好的蓋子,再放入木制蒸籠中蒸壹次,直到菠蘿熟透。
菠蘿飯的外觀是壹個完整的菠蘿,非常美觀大方。殼內是軟軟的飯團,與菠蘿肉和紫米緊密結合。米飯有明顯的菠蘿味,甜而不膩,吃起來很清爽。
撇牛
傣族傳統藥膳。薩丕,傣語,指牛苦腸中的壹種消化液等苦味汁液,是牛肉的主要原料。牛扒是用牛肚、裏脊、直腸、肝、脾、苦香腸汁加調料做成的。這些美味的藥膳的價值在於幫助消化,微苦,但香脆可口。是傣族、佤族男女老少最愛吃的菜,經常請客。
竹筒烤肉
是哈尼族招待貴賓的壹道名菜。肉類可以是豬肉、牛肉或其他肉類,但壹般用豬腿。肉餡中加入了蘑菇成分,調料多為野生,如何首烏、荊芥等。燒肉用的竹筒是當地特有的香竹。它是用生長了壹年左右的青竹做成的,長約四六十厘米,壹端有結,另壹端有開口。在開口處放上肉片或肉絲,然後在開口處填滿香茅或香蕉葉,放在炭火上烤。聞起來怪怪的,吃後留香,回味無窮。
竹雞
這是壹道具有哈尼族風味的名菜。只有高貴的客人來了,好客的哈尼族才會用竹筒雞招待客人,他的選料和竹筒烤肉差不多。這道菜鮮香淡雅,軟嫩可口,制作獨特,野味十足。
五香香蕉花
芭蕉花是香蕉樹的花,有壹種獨特的鮮甜味道。制作時放入開水中2至3分鐘,取出後放入冷水中,濾除澀味,控制水分。此時將蛋清和少許澱粉、鹽、水混合後,將芭蕉花壹朵朵掛入七八成熱的油鍋中,煎至金黃色,出鍋,撒上胡椒粉和鹽。五香芭蕉花脆鹹麻,鮮香四溢,是地道的哈尼族風味。
紅燒鮮魚
是布朗族的特色菜,原料主要是小魚、辣椒粉、姜蒜、野茶椒粉、香菜等。制作時,將魚剖開洗凈,將各種調料切細混合均勻,再填入魚肚中。在魚上抹壹點鹽,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裹緊,用竹筒包好,放在火坑的炭火下烤,熟了。很好吃很好吃。
推薦西雙版納美食網。com/?城市=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