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老虎爪、白斬三黃雞、醉泥螺、醉蝦醉蟹、灌湯包、喬家柵
天津: 鍋(嗄)巴菜、漿子、老豆腐、煎餅果子、面茶、茶湯、老式傳統芝麻燒餅、卷圈、老虎豆、糖堆兒、楊村糕幹、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祥大麻花、 五香驢肉、烤鴨、切糕、菱角湯、燒賣、糖炒栗子、糖粘子、蘿蔔糖、水爆肚、打鹵面、羊湯、天津包子(二姑、陳傻子、張記、四平等等)、醬羊蠍子、豆根兒糖、糖瓜、大梨糕、桂順齋糕點、
重慶: 火鍋、酸辣粉、毛血旺、水煮魚、回鍋肉、酸菜魚、辣子雞、泉水雞、水煮肉片、老鴨湯、魚香肉絲、泡椒肥腸、粉蒸肉、燒白、小面、麻辣燙、串串香、兔頭
太原: 栲栳、刀削面、揪片
西安: 牛羊肉泡饃和肉夾饃、乾州鍋盔
蘭州: 拉面、油鍋盔
新疆: 烤羊肉、烤饢、抓飯
山東: 水煎包、煎餅、油炸、油炸山山牛、紅燒兔子頭、糝、周村燒餅、單縣羊湯
江蘇: 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糖粥、燒麥、黃天源糕點,蘇式糖果、蘇式蜜餞、鴨血粉絲湯、鴨油燒賣
浙江: 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 :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 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佛跳墻、五香卷、鹵面、沙茶面、光餅、洪瀨雞爪、春卷
臺灣: 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 煎堆、竹簡飯
河南: 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苗老太涼皮、羊肉燴面、新鄉紅燜羊肉
湖北: 三鮮豆皮、雲夢炒魚面、熱幹面、東坡餅
湖南: 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 馬崗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雙皮奶、陳村粉、野雞卷,均安煎魚餅、龍江煎堆、肇慶裹蒸粽、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幹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 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 蛋烘糕、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凉面、宜賓燃面、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缽缽雞、肥腸粉、川味涼面、川北涼粉、冰粉
貴州: 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雲南: 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氣鍋雞
澳門:蛋卷、鳳凰卷、蛋卷仔、花生糖、酥糖、澳門杏仁餅、豬油糕、甜老婆餅、鹹老公餅、合桃酥、雞仔餅、牛耳仔、鹹切酥
潮汕(潮州、汕頭、揭陽、汕尾): 炸春餅、鴨母念、宵米、鹹水果、無米果、鼠殼稞、綠豆餅、果條卷、糕果、牛肉果條、牛雜、酥餃、羔燒芋,羔燒番薯、腸粉、番薯芋、翻沙芋、果條湯、蠔烙、韭菜果、潮州牛肉丸、芋餅、灌煎、潮州面湯、草果、油索、胡榮泉撈餅、豬腳圈、果汁、浮蕃薯、尖米丸湯、幹同果、菜脯、豆條、幹炸果肉 、腐乳餅、豆方、鹵味 [編輯本段]小吃制作 鎮江鴨血粉絲湯
鎮江鴨血粉絲湯已有百年歷史,創始人是梅茗。鴨湯滋補,粉絲潤滑,鴨血鮮嫩,口味既鮮且香,6-10元壹碗可謂價廉物美。
原料:鴨湯350-400克、粉絲150-200克
輔料:香辣鴨血60克、鴨胗10克、鴨腸10克、鴨肝10克、豆泡5克、鹵蛋半個
碗中調味料:鹽1-2克、味精1克、雞粉1克、鴨血湯調味料2克、酸豆角2克、花生米3克、榨菜2克、香菜2-3克、香蔥5克、鴨料油5克
做法:(1)取不銹鋼燙粉漏勺,加入粉絲、豆泡煮1分鐘;(2)取碗,在碗中放入鹽、味精、雞粉、鴨血湯調味料、酸豆角、榨菜和鴨料油,倒入燙好的粉絲與鴨湯,潑上香辣鴨血、鴨胗、鴨腸、鴨肝,粉絲上撒香菜、香蔥、花生米,即可。
開封小籠灌湯包
開封小籠灌湯包已有百年歷史,創始人是黃繼善。現有國營第壹樓包子鋪經營,是著名風味面點。
原料配方:
精粉5公斤,豬後腿肉5公斤,小磨油1250克,醬油400克,料酒150克,姜末150克,味精55克,鹽100克,白糖35克
制作方法:
1.將豬後腿肉絞成餡,放入盆內,加上醬油、料酒、姜末、味精、鹽、白糖。冬季用溫水4升,夏季改用涼水3.5升,分5~6次加入餡內,攪成不稀不稠的餡,最後放入小磨油攪勻。
2.將面倒入盆內,兌入2.5升水(冬季用熱水,春秋季用溫水,夏季用涼水),把面和勻。和面時不要將水壹次倒入,先下少許水,抄成面穗,再逐步把水下足和成面塊揉勻。反復墊面三次,將面由軟和硬。再用手沾水紮面,和成不軟不硬的面塊。
3.將和好的面從盆裏抄在案板上,反復揉,根據面的軟硬情況適當墊入幹面,反復多盤幾次,搓條,下成15克重的面劑,搟成邊薄中間厚的薄片,包入20克重的餡,捏18~21個褶。
4.將包子生坯放入直徑32~35厘米的小籠裏,用旺火蒸制。蒸的時間不宜過長,長了包子易掉底、跑湯,要隨吃隨蒸,就籠上桌。食用時配香醋、蒜瓣。
產品特點:
皮薄餡大,灌湯流油,成品出籠後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去像菊花。
雙麻火燒
此點是開封名小吃。多作早點、夜宵。配油茶吃。
原料配方:
面粉2.5千克,植物油1千克,大料面5克,芝麻500克,鹽50克
制作方法:
1.制芝麻仁:將芝麻用涼水浸泡至用指壹撚能去掉皮時,撈出瀝幹水分,用石臼搗或用抹布裹住揉搓,將芝麻皮去掉,成芝麻仁待用。
2.制酥:鍋置火上,倒入油600克,燒至八成熱,將鍋端離火口。放入面粉1.5千克,用鐵鏟翻勻,攤在案板上晾涼後,加入鹽、大料面,用手揉成酥面團。
3.制皮面:將另外1千克面粉倒在案板上,中間扒壹下小坑下入400克植物油、約500毫升水,拌和均勻揉光成皮面團。
4.成型:按皮面四成,酥面六成的比例,用皮面包著酥面,搟成1厘米厚的長形片,順長折起來再搟薄,反復二三次。最後卷成卷。揪成50克壹個的劑子,逐個揉圓,用手按扁。另取如小棗壹樣大的面塊,沾上油,包在中間,用搟面杖搟成邊厚中間稍薄的圓餅。把圓餅兩面刷上水,粘上芝麻仁,正面(即光面)粘的芝麻多些,背面粘的少些。逐個做好放在案板上。
5.烤制:鏊子放火上,擦凈,燒至七成熟,用刷子刷上壹層油,將做好的餅背面(收口的壹面)向下,放在鏊子上焙。至底面發黃時翻身。鏊子上再刷油,燒餅在鏊子上邊焙邊轉動,焙成均勻的金黃色時起出。再將餅下入爐膛內烤。先烤背面,燒至餅虛紅黃色即成。
產品特點:
口感酥焦,透五香味。
臺灣車輪餅
材料:
(1)中筋面粉2杯、溫水半杯、豬油4大匙、糖2大匙, (2)低筋面粉1杯、豬油半杯 ,(3)豆沙或棗泥225克 ,(4)蛋黃水少許
做法:
1.材料(1)和(2)分別揉成水油皮和油酥,各分成6等份,每塊水油皮包1塊油酥,再反復3次搟成油酥面。
2.每塊油酥面包入豆沙或棗泥1/6,按成餅狀後,用剪刀剪成6等份條狀,每條向同壹方向折成口朝上的花式。
3.刷上蛋黃水,放入烤箱,以200℃火力烤15分鐘即成。
小技巧:
1.用剪刀剪時,刀口剪2/3即可,以免在折的時候斷裂。
2.也有人將這種造型稱為菊花酥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