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螃蟹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季節,螃蟹味道極其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養筋補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不過螃蟹性寒涼,雖然味美,卻不可多食,否則變寶為害。同時,吃的時候要佐以姜醋或溫熱的黃酒來祛寒。
烹制螃蟹用蒸的方法為好,因為蒸比煮溫度高,熟得快,可縮短烹制時間,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鮮蟹本味,食之口感鮮美,養分足;同時可以殺滅蟹體內的寄生蟲、還可以減少蟹體胃腸內容物等對肌肉汙染的機會,確保肉質潔凈味美。
2、文蛤
俗稱車螺,花蛤,黃蛤,海蛤,貴妃蚌其肉嫩味鮮,營養豐富,為蛤類上品,素有“天下第壹鮮”之稱,還有很高的食療藥用價值。其軟體部分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較高。在秋季適當吃些貝殼類蛤蜊食品,有滋陰潤燥,利尿消水腫等功效哦。
文蛤可煮、可炒,涼拌、做餡味道也佳,除鮮食外,可制罐頭、蛤幹等。需要註意的是,買回家的花蛤需要用鹽水浸泡讓其張口吐沙,浸泡時間最好壹小時以上。
3、生蠔
人人都說每年的九月、十月、十壹月都是吃蠔的最佳時間,有菊留秋色蟹螯肥之佳句。生蠔,又稱牡蠣,被稱為“海裏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鋅的巨大價值體現在它是男性生殖系統裏至關重要的礦物質。食用牡蠣可防止皮膚幹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是難得的美容聖品。
牡蠣的食用方法較多。鮮牡蠣肉通常有清蒸、鮮炸、生灼、炒蛋、煎蠔餅、串鮮蠔肉和煮湯等多種。配以適當調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若食軟炸鮮蠔,可將蠔肉加入少許黃酒略腌,然後將蠔肉蘸上面糊,用油鍋煎至金黃色,以醬油、醋佐食;吃火鍋時,可用竹簽將牡蠣肉串起來,放入沸湯滾壹分鐘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塊姜絲煮湯,煮出的湯白似牛奶,鮮美可口。
4、扇貝
秋季的餐桌,在海鮮當中,扇貝是極受歡迎的食材。扇貝又名海扇,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它的閉殼肌幹制後即是“幹貝”,被列入八珍之壹,它的肉質鮮美,滋補力強,殼還能作為美麗的裝飾品被收藏。
扇貝以蒸、煮為佳,食肆裏常有“粉絲蒜茸蒸扇貝”和“金銀蒜蒸扇貝”等菜肴,也有以醬汁燒焗的做法。其實,烹制扇貝著重火候,過火則會失真,當然鮮活更重要。
5、鯔魚
鯔魚肉細嫩、味鮮美,含蛋白質達22%,無細骨,魚肉香醇而不膩。古人認為,鯔魚至鮮,其味要勝過鱸魚,且有鰣魚的鮮美,卻不像鰣魚那麽多刺,而價格也不像鰣魚那麽貴。
鯔魚烹制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可清蒸、紅燒、腌制,也可油炸,不像鰣魚只適宜於清蒸。
6、帶魚
帶魚可謂是青島人的家常菜了。秋季的帶魚為越冬做準備,體內積蓄了脂肪,所以肉厚油潤,味道特別好。常吃帶魚有養肝補血、潤膚養發的功效。雖然帶魚的脂肪含量高於壹般魚類,但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魚肉買回家後最好采用清蒸或烤的方式,以保留最多的營養,要避免油炸。帶魚宜煎著吃,出鍋前噴些料酒,味道更好。吃帶魚時先去掉兩側的刺,就只剩中間與脊椎骨連著的大刺了,也很好剔。
7、海參
金秋進入食用海參的時節。海參肉質軟嫩,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風味高雅,是久負盛名的名饌佳肴,是海味“八珍”之壹,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著“壓臺軸”的角色。
海參最重要的是吃出它的營養來,其實吃鮮活海參確實使營養得到了最大的保留,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推崇,因為生吃海參不衛生,鮮活海參可能攜帶細菌甚至病毒。從營養角度來說,水煮、清燉、涼拌的烹飪方式最能保證海參中所含有的營養不易流失,而且味道鮮美,又能達到滋補養生作用。
8、海螺
海螺向來是童話故事裏能讓人產生幻想的事物。如今的秋收時節,小海螺長成了大海螺,成為了餐桌上的美味。秋天的彈嫩,咬下去,有汁液爆出,也是海的味道在這特殊時節的表達。
為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在食用螺類時壹定要煮透,壹般煮10分鐘以上再食用為佳。海螺的腦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潛伏期短(1~2小時),癥狀為惡心、嘔吐、頭暈,所以在烹制過程中要把海螺的頭部去掉。
9、大虎蝦
大虎蝦即可斑節對蝦,俗稱鬼蝦、草蝦、花蝦、竹節蝦、斑節蝦、牛形對蝦。在我國沿海每年有2~4月份和8~11月份兩個產卵期,處於產卵期的大虎蝦最肥美。出名個頭巨大,肉質結實、細嫩,口感爽彈,味道鮮甜,有淡淡的海水鹹味。煮熟後體色透紅鮮艷,逗人喜歡,被人視作為長壽的吉兆,所以人們逢生日或喜慶佳節,斑節對蝦必是宴席上的佳肴。
扒大虎蝦,就在極高溫的鐵扒爐,用最短的時間扒熟大蝦,加上在牛油的奶香和蒜茸的濃香襯托,壹口吃下,蝦肉的香味在口舌間久久不散去。肉味鮮甜的龍蝦肉配上清香的芒果,加上奶香味十足的沙律醬,絕對是上佳的搭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