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銀杏葉的特性

銀杏葉的特性

銀杏,俗稱白果,又稱公孫樹、鴨腳樹、千樹、活化石。所謂鴨腳樹,是因為它的葉子像張開的鴨腳。所謂“千樹”,是因為銀杏葉很像壹把打開的折扇。所謂活化石,因為起源較早,大部分同類物種已經消失,現在還存在,就像保存下來的活化石壹樣。壹棵樹覆蓋著扇形的葉子。到了秋天,樹葉變成金黃色,非常漂亮,所以美國人稱之為“金千扇樹”或“金化石樹”。

銀杏的葉形也受葉基兩側分叉角度的影響。仔細觀察壹組幼苗樹的葉子,發現銀杏葉的形狀變化很大,從弧形、三角形到箭頭形。這與葉原基的發育程度有關,不同品種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壹般長子和佛手品種的葉基往往接近三角形;而對於梅核型和龍眼型品種,葉基部兩側的夾角往往大於180度,呈弧形,整個葉片從側面看像壹個腎。

銀杏葉,粗看,不分正反,其實銀杏葉的正反是有明顯區別的。銀杏葉正面深綠色,有光澤,壹般無毛,背面淺綠色,有很多絨毛或纖毛,只有少數無毛。頭發長的時候顏色傾向於銀白色。

銀杏葉壹般中間有壹條很深的裂縫,將葉子分成大致相等的兩半。每半部壹般有2-4條淺裂紋。銀杏葉裂紋的深度和數量與種源、品種、性別、年齡、生長條件和管理措施有關。壹般雄樹葉片裂紋深,雌樹葉片裂紋淺;幼樹葉片裂紋深,成年樹裂紋淺;小粒品種葉片裂紋深,大粒品種葉片裂紋淺;長勢旺盛的樹木葉片裂紋較深,長勢中等的葉片裂紋較淺。曾經有人用中間裂紋的深淺作為判斷銀杏性別的依據。這個方法不靠譜。因為雌樹基部萌出的枝條特別旺盛,所以葉子刻痕很深,裂縫很深。

銀杏葉,壹般長5.0-5.3厘米,最長可達8厘米;壹般寬度為7.0-8.5厘米,最大寬度為11.5厘米。每個葉片的面積為4.0-32.0平方厘米。葉面積的大小與樹勢的強弱有關。過度結果,當樹因為各種原因衰弱時,單葉面積會大大減少,每個鈴枝上的葉片數也會減少,甚至會提早掉葉。因此,每壹個鈴枝上的葉片數,每片葉片的平均葉面積,結果植株葉片脫落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判斷該植株第二年能否正常開花結果。以泰興佛指為例。如果鈴枝上有6片以上葉片,葉面積正常,葉片能保存到11的前十天,第二年壹般會有結果。

銀杏葉的葉脈以分叉的方式向外擴張。分支次數,壹般3-4次。阿諾特H.J.(1959)仔細檢查了成千上萬片銀杏葉,發現約10%的葉片中可以看到葉脈連接。他還根據葉脈匯合處二歧分枝的數量和二歧分枝的有無,將葉片分為四種類型。葉脈上的這幾個關節現象被認為是壹種返祖現象,因為這種結構類似於某些真蕨類和蘇鐵類植物的小葉。

銀杏葉的葉柄實際上是由許多葉脈組成的維管束群。壹般長度為5.5-7.0厘米,最長12.1厘米,最短只有2.0厘米。同壹鈴枝上種植的葉片不僅形狀不同,而且單葉面積和葉柄長度也有很大差異。這裏除了生長條件的影響,還和品種有關。

銀杏葉上表皮有明顯的角質層。角質層由兩種長細胞組成。在葉子上方,有許多深色的線狀分泌溝。平行於葉脈的表皮細胞小而狹長,排列緊密。兩脈之間的細胞長而寬,鑲嵌緊密,排列整齊。葉的上表皮無氣孔,或僅有少數不發達的氣孔。下表皮氣孔較多,保衛細胞凹陷,常呈橢圓形或紡錘形。有5-7個附屬細胞,形成環狀,表面光滑或有毛。葉的下表皮由許多不規則的扁平細胞組成。表皮細胞接觸處密集形成齒狀突起,相互嵌入。上表皮下方是網格狀組織,由緊密排列的長網格狀組織細胞組成。細胞含有更多的葉綠體。海綿組織由不規則的圓形細胞組成,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銀杏葉對各種致病菌有很強的抵抗力。這也是銀杏能存活2-3億年而不滅絕的重要原因。壹些胚芽孢子通過保濕接種在銀杏葉上可以萌發並形成菌絲網絡,但很難穿透銀杏葉的角質層,侵入其組織。反之,銀杏葉的細胞壁會相應增厚。當靜脈受到機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增厚現象。這樣有效的防止了致病菌的入侵。除了葉片結構的防病機制外,葉片中所含的聚乙烯醛和多種有機酸也具有明顯的抗菌殺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