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在我我國屬於種植面積較大的蔬菜作物,也是大家比較喜愛的糧食作物。在播種方式上有壟作栽培和平作栽培兩種方法,接下來我就詳細說說他們的播種方法及優缺點。
壹、壟作栽培
1、壟作栽培的優點
由於馬鈴薯塊莖在地下膨大,所以比較適合壟作栽培。因為壟作可以提高地溫,促使馬鈴薯早熟,雖然這種播種方法不抗旱,但能防澇。而且壟作方便除草和中耕培土,也有利於集中施肥和和澆水灌溉。壟作由於壟體高出地面,經鏟地和中耕松土後,有利於氣體交換,為塊莖的膨大能夠提供較好的環境條件。我國的大部分種植區都采用壟作栽培的形式。
2、壟作栽培的播種方法
壟作栽培的播種方法多種多樣,各地都有不同的特點,在具體的播種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種植條件靈活運用,播種方法以有利於保苗和方便後期管理為主要考慮。根據播種時薯塊在土層中所處的位置,大體上可以把復雜的播種方法分為以下三大類。
①、壟上播
把種薯播在地平面以上或是與地表壹致。這種播種方法適合於春季土壤冷涼黏重的地塊和秋季澇災頻繁發生的地區。由於薯塊的位置較高,可以有效防治結薯期因為澇害引起的爛薯問題的發生。
在北方春旱與寒冷地區,春季翻地重新起壟容易產生跑墑,多使用原壟壟上播,有利於保墑和出苗。對於水旱輪作水稻田前茬的地塊也是比較適合的。常用的壟上播的方法是原壟開溝耥種,用犁等工具在原壟頂上開溝,深淺可根據土壤的墑情情況確定,壹般以15厘米左右為宜,不能太淺太窄,把小整薯播在溝中,同時把有機肥也順著溝施入,最後用大犁走原壟溝覆土,把土覆到壟頂上合成原壟,然後再鎮壓壹遍。
壟上播的特點是壟體高,種薯在上,覆土薄、土溫高,能促使種薯早出苗、出苗齊、出苗壯。但由於覆土較薄,壟體面大蒸發快,所以不抗旱,如果遇到嚴重的春旱往往會導致缺苗和斷條。為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最好的辦法就是整薯播種,這壹方法不宜施入太多的種肥。
②、壟下播
這種播種方式是把種薯播種在地平面以下,常用的壟下播方法:
壹是點老溝播種法。即在原壟溝中點播種薯,施有機肥,然後用犁破開原壟合成新壟,最後鎮壓壹遍。這種方法省工省時,點種、施肥、合壟覆土可分別同時進行,播種速度快,有利於爭取節省農時,北方許多粗放種植多用這種方法。但所選地塊的壟溝應該幹凈,前作為小根茬,最好是秋起壟,或者是經過播種前清理的地塊。如果在前茬較荒的地塊原壟溝播種,由於落地的草籽被深埋,掛鋤後常常會引起草荒,影響產量和收獲質量。
二是原壟引墑播種。類似點老溝播種法,但會先在原壟溝中趟壹犁,趟出暄土,露出濕土,然後把小整薯點播到上面,施入有機肥,再破開原壟合成新壟以覆土,最後鎮壓。這種播種方式是對傳統點老溝播種方法的改進,有的地區采用犁後和兩側加深松裝置,拓寬和加深耕松面積,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3、平播後起壟
在上年秋翻秋耙平整的地塊上,壹般可采用平播後起壟的播種方法平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春季田間良好的墑情,減少耕作時土壤多次翻動跑墑的機會。平播後有隨起壟和出苗後起壟兩種方式,具體做法如下:
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行距開溝,多為機械開溝,小塊地可通過人力開溝。開溝要使用劃印器,開溝的深度壹般不超過10厘米,播小整薯,註意施有機肥和種肥於溝內,人工或機械覆土。隨翻隨起壟,在兩溝之間起犁,向兩溝內覆土,由於覆土不能過厚,所合成的新壟為小壟,隨後鎮壓。不起壟的,開播種溝可以稍微深壹些,播種施肥後,用長耮子覆土,隨後進行鎮壓;出苗後起壟的,待出苗後進行第壹次中耕起壟。
如果平播土質疏松,播種用催壯芽的小種薯,可以采用趟蒙頭土、釘齒耙耙苗等除草松土技術。所以,平播後起壟適宜發揮機械化作業的優勢,栽培技術要復雜壹些。
二、平作栽培
1、平作栽培的優點
平作栽培在我國南方沙壤土種植馬鈴薯多用平作的方式。這種播種方式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方便,省工省時。
2、平作栽培的播種方法
壹般是平播後不起壟,將行距縮小至30厘米,以增施有機肥,增加密度,提高產量。
等到前茬作物收獲後,即結合施入有機肥料進行土地的耕翻和多次耙耱。播種前在進行壹次耙耱,使得土地平整,達到播種狀態。
如果土壤墑情不是很好的話,為了保墑,可改用人工挖穴種植,播種後用耱順行耱壹次地,再橫向耱壹次,使得地表達到潤、平、細的程度,保持地平如鏡、土細如面、上虛下實、防風保墑。
以上就是我國南北馬鈴薯產區常用的播種方法,在播種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播種方法,以便於後期的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