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否健康對人體有明顯的影響。許多人可能會在不正確飲食行為的影響下變得肥胖,甚至增加患病的風險,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身體傷害。所以,要想有效的保養身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正確的飲食原則是什麽,然後才能有效的保養身體,提高抵抗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每天吃肉是好是壞。
吃肉的好處:
1.吃肉和美感。適當的脂肪可以使皮膚富有彈性,不易松弛;能使皮膚看起來光滑濕潤,不易幹燥粗糙;能使身體勻稱,充滿曲線美感。太“瘦”的話,皮膚會貼近骨骼,骨骼的圓錐形、三角形輪廓特征明顯,但會給人骨感,失去美感。
2.吃肉與健康。壹些脂溶性維生素A、D、E等。在被身體吸收和利用之前必須溶解在脂類食物中。如果不吃脂肪,只吃維生素,很容易造成各種維生素缺乏。缺乏維生素A可導致皮膚幹燥粗糙、頭發黃幹、鱗片增多、指甲不齊、角膜軟化、夜盲癥;缺乏維生素E會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引起早衰癥狀;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骨質疏松,容易軟化和骨折。女生第壹次月經前體脂必須占體重的17%以上,16歲以後體脂的22%以上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周期。所以女生體內脂肪過少會影響月經周期,甚至引起閉經。
3.吃肉和智力。人體細胞約60%是蛋白質,約30%是脂肪,而腦細胞中的脂肪高達60-65%。這說明脂肪是大腦工作的重要物質,高效的思維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脂肪。科學研究發現,不吃脂肪的人智力也在下降,說明脂肪確實支持腦力。
吃肉的壞處:
1.老年癡呆癥。阿爾茨海默病與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沈積有關。研究發現,如果有輕度記憶問題的老年人減少肉類消費,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患癡呆癥的風險將降低48%
2.骨質疏松。據相關研究,紅肉中的動物蛋白對骨骼健康不利。肉食者消化肉類時留下的酸渣需要鈣等堿性物質來中和。這必然導致骨鈣缺乏。
3.關節炎。免疫系統攻擊關節粘膜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根據對25000人飲食習慣的調查,與素食者相比,食肉者患關節炎的風險增加了壹倍。紅肉中的膠原蛋白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攻擊”。此外,肉類中豐富的鐵容易在關節中積累,造成組織損傷。
4.膽結石。膽結石的劇烈疼痛肯定會打動壹些人。患病的原因之壹是飽和脂肪攝入過多。發現肉食者患膽結石的風險比素食者高18%。素食者攝入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這實際上提高了胰島素敏感性,防止了膽結石。
那麽,人每天應該吃多少肉呢?研究表明,人們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應該與體重成正比。壹般攝入量是體重的0.8倍,也就是壹個體重45公斤的人每天要攝入36克蛋白質。而且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大部分應該來自植物,比如全谷類、蔬菜、大豆類食物,這些都是高蛋白的健康來源。
延伸閱讀:老年人的飲食必須與肉類和蔬菜相匹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器官功能也會下降,包括消化、吸收、代謝等等。這個時候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老人怎麽吃很重要。
關於主食,建議老年人吃雜糧面粉,米飯配著吃,每餐吃七八分;吃魚、蛋、禽、肉、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維持平衡,滿足組織修復的消耗;還有就是脂類的攝入。應多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少吃牛、羊、豬等中性油。建議油的攝入量控制在飲食的15%左右。
另外,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肝、脂肪、腎等。,但這並不意味著妳完全不能碰它們。每天吃壹個雞蛋半斤牛奶就可以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
總的來說,老年人的飲食要盡量保持:葷素搭配合理,食物多樣化,清淡不油膩,易於消化吸收,不要太辛辣刺激。相信會更健康,壽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