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哪裏可以學習種植竹蓀?

哪裏可以學習種植竹蓀?

竹蓀竹蓀是寄生在死竹根部的壹種隱生植物,外形略似網狀的幹白蛇皮。它有壹頂深綠色的帽子,壹個雪白的圓柱形柄和壹個粉紅色的蛋形團藻。菌柄頂端有壹條細密的白色網裙從帽上向下展開,被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之花”、“菌皇後”。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味道鮮美。自古以來就被列為“草八寶”之壹。

竹蓀的原始野生收藏,珍貴的黃金,

中國西南部竹林中的壹種食用菌

有“菌類之花”、“菌類皇後”的美譽。壹直人工栽培,20世紀80年代福建省古田縣首次馴化栽培竹蓀。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子、木材、蔗渣、鋸末等。,並有箱式栽培、苗床栽培和開竹林栽培形式。

以菌芽為材料進行組織分離,用pH值為4.5~5的馬鈴薯培養基,在15~20℃培養15~20天,獲得純母種。純的母種子是白色的,當暴露在光線下時變成淡粉色或紫紅色。然後將培養原料制成的培養料接種到母種中,在相同溫度下培養30-45天,得到原種。原種可直接使用或進壹步擴大為栽培種。早春氣溫升至65438±05℃以上栽培,接種後覆土3~5 cm,保持水分,產菌。

註意保持土壤濕潤,栽培地空氣濕潤。子實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6℃。如果栽培條件適宜,菌繩在覆土中生長1個月,2個月出現菌芽,3個月左右即可采收。收獲後,清洗孢子,除去團藻和土壤,並幹燥產品。色白、體大、無蟲為上品。

另壹種是挖室外野生竹蓀菌絲(有菌絲的竹鞭要和土壹起挖,要遮蔭保濕),去除雜菌,帶到室內種植在由富含腐殖質的竹園土、枯死的竹鞭段、竹葉等組成的栽培床中。、澆水,在遮蔭條件下保持溫度在20~24℃,相對濕度在65%~70%。壹般菌絲經過1個月的培養就能生長良好,然後將發育好的菌絲連同竹鞭段和土壤壹起挖出來,然後播種在野生竹園或室內培養箱中,播種量與培養料的比例為1: 10。

中國西南部竹林中的壹種食用菌

每平方米大約需要600克栽培種子。室外栽培適宜的播種深度是挖到看到竹鞭和爛竹鞭的細根。

覆土厚度和出芽速度與子實體生長有關:如果種植在土層較淺的地方,更容易成活,生長迅速;如果種植在深層土壤中,生長會較慢,竹蓀的產量會明顯減少。竹蓀室內栽培竹蓀,播種後要覆土澆水,冬季保持溫度5℃以上,相對濕度70% ~ 90%。無論是室內栽培還是室外栽培,都要特別註意播種後1周內的保濕。

根據實驗,棗園竹、雞飼竹、光竹的竹鞭、竹葉、竹樁均可栽培竹蓀。竹蓀菌絲體人工栽培比實驗室制種栽培周期(10 ~ 14個月)縮短了3~5個月,培養料容易解決,非常適合在野生竹蓀資源豐富、栽培面積大的地方推廣栽培。

竹蓀套種玉米立體栽培技術:竹蓀、玉米、大豆可以同時播種,玉米、大豆的枝條可以為竹蓀提供遮蔭和水分,使竹蓀正常發育;竹蓀栽培料能改良土壤,促進玉米高產豐收;種植竹蓀竹蓀不再單獨占用耕地,各種作物和諧生長,形成良性循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竹蓀栽培成本。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