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水池清洗和消毒。小龍蝦放流前10 ~ 15天,清理環溝、田間溝,清除浮土,修復坍塌溝壁,對環溝、田間溝進行徹底清理消毒,每畝稻田用生石灰20 ~ 50公斤,或選用其他藥物,以殺滅野生魚類、敵生物、致病菌。小龍蝦苗放養前7 ~ 10天,稻田註水30 ~ 50厘米,溝內每畝施禽畜糞800 ~ 1000斤,改善水質。
②移植水生植物。環形溝內種植沈水水生植物黑藻、金魚藻、菹草,溝旁種植空心菜,水面種植水葫蘆。但為了控制水生植物的面積,水生植物的面積壹般占環溝面積的40% ~ 50%,所以最好零星分布,不要集中在壹起,這樣有利於溝內水流暢通,為放養的小龍蝦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
(2)放流蝦類
①備貨時間。無論是蝦種還是育雛親蝦,都要爭取壹個“早”字。早放不僅可以延長稻田小龍蝦的生長期,還可以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後培育的大量天然生物餌料資源。常規備貨時間壹般在每年6月10或次年3月底。還可以隨時釣魚,及時補充。
②放養密度。每畝稻田放養育雛親蝦20 ~ 25公斤,雌、雄小龍蝦比例為3∶1。也可在次年3月放養,每畝稻田投放0.8 ~ 6.5438+0萬只小龍蝦幼體。註意將育雛親蝦直接放入外圍溝渠中餵養越冬,待苗變綠後再誘入稻田中生長。5月以後隨時補充放流,主要靠當年放養人工繁殖的幼蝦。
③播種作業。稻田放養小龍蝦和蝦苗壹般在陽光明媚的早晚或陰雨天進行。此時天氣涼爽,水溫穩定,有利於放養小龍蝦適應新環境。放養時,在溝渠周圍多點投放,使小龍蝦魚苗均勻分布在溝渠中,避免因濃度過高導致蝦窒息。放養小龍蝦時,要註意幼蝦的質量,同場放養規格盡量整齊,壹次放夠。④親蝦放養時間。理論上只要稻田有水就可以放養親蝦,但從實際生產情況對比來看,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中旬產量最高。經過仔細的分析和實踐,壹方面是因為此時氣溫比較高,稻田裏的餌料生物比較豐富,為小龍蝦親蝦的繁殖和生長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另壹方面,小龍蝦的親蝦剛剛完成交配,還沒有產卵。放入稻田後,第二年5月正好可以大量繁殖小龍蝦,長成小蝦。如果推遲到9月底放養,部分親蝦已經繁殖,稻田繁殖的小龍蝦幼體數量相對較少。還有壹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小龍蝦的親蝦最好是網箱捕撈。9月底以後小龍蝦的運動量減少,網箱捕撈小龍蝦的效果不是很好,很難保證親蝦的購買數量。所以,小龍蝦和親蝦壹定要盡早購買,時間定在每年的8月初,最遲不超過9月25日。因為小龍蝦親蝦的放養和水稻移植有壹定的時間差,所以需要臨時飼養小龍蝦親蝦。目前常用的暫養方式有網箱暫養和農田暫養。因為籠子的臨時飼養時間不能太長,否則附屬物會斷裂,自相殘殺現象嚴重。建議最好在田頭開壹個土池暫養。具體做法是在親蝦放養前半個月挖壹個面積為稻田頭2% ~ 5%的土池,用於小龍蝦親蝦的臨時飼養。幼苗移栽1周,幼苗返青成活後,可將暫養池和土池挖開,用微流水刺激,促進小龍蝦親蝦在田間生長,通常稱為稻田兩段養蝦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龍蝦的成活率,促進小龍蝦適應新的生態環境。
(3)水位調節適時掌握水位調節是稻田養蝦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水位調節要以米為原則。小龍蝦放養初期,水位要淺,水深保持在10cm左右。但由於小龍蝦不斷生長,水稻抽穗、開花、灌漿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可以將稻田的水逐漸加深到20 ~ 25 cm,以保證小龍蝦和水稻的需水量。在水稻有效分蘗期采用淺灌,保證水稻正常生長;水稻進入無效分蘗期,水深可調節至20厘米,既增加了小龍蝦的活動空間,又促進了水稻增產。同時要註意地溝水質的變化,壹般每3 ~ 5天補充1倍的新鮮水;盛夏季節,每1 ~ 2天加1倍淡水,保持田間水質新鮮。
(4)飼養管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培育出大量的枝角類、橈足類和底棲生物。同時,3月份要放螺壹部分,每畝稻田投放150 ~ 250公斤,移植足夠的水生植物,為小龍蝦的生長發育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壹般來說,人工飼料的比例是動物飼料40%,植物飼料60%。投料時也要落實質量、數量、時機、定位。早期分別在上午和下午餵1次;後期18: 00投料。飼料品種多為小雜魚、螺螄肉、蚌肉、蚯蚓、動物內臟、蠶蛹,輔以玉米、小麥、大麥粉。也可以餵適量的植物飼料,比如水葫蘆、浮萍等。每日投餵量為小龍蝦體重的3% ~ 5%。平時要定期檢查小龍蝦的投餵情況,當天投餵的飼料在2 ~ 3小時內吃完,說明投餵量不足,要適當增加投餵量。如果第二天有剩余,要適當減少餵食量。
(5)科學施肥水田壹般以施基肥和腐熟農家肥為主,促進水稻穩定生長,保持中期不除肥,防止後期早衰,使種群易於控制。每畝水田可施農家肥300公斤,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20-25公斤,硫酸鉀5公斤。壹般放養小龍蝦後不追肥,以免降低田間水中的溶解氧,影響小龍蝦的正常生長。如發現脫肥,可少量追施尿素,每畝稻田不超過5公斤。施肥的方法是:先把淺稻田裏的水位排幹,施肥前讓小龍蝦集中在溝裏,這樣有助於肥料快速沈積在泥沙裏,被泥苗吸收,再把田水加深到正常深度;也可以少量多次,分塊施肥或根部外施肥。禁止使用氨水、碳酸氫銨等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
(6)科學用藥養殖小龍蝦,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小龍蝦喜食昆蟲,減少病蟲害,所以要盡量減少除草劑和農藥的使用。小龍蝦放入稻田後,如果再次缺草,可以人工拔除。因稻田病害或嚴重小龍蝦病害確需用藥的,應掌握以下條件:
(1)科學診斷疾病,做到對癥下藥;
②盡量使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藥物;
(3)由於小龍蝦為甲殼動物,對含有有機磷、擬除蟲菊酯、擬除蟲菊酯的藥物特別敏感,應慎用敵百蟲、甲胺磷等藥物,禁用敵鼠等藥物;
(4)噴灑農藥時,壹般要加深田間積水,降低藥物濃度,減少藥害。也可以將田間水抽幹再利用,8小時後立即加水至正常水位;
⑤粉劑藥應在早晨露水尚濕時噴灑,水和乳劑藥應在下午噴灑;
⑥降水速度要減慢,小龍蝦爬溝後要處理;
⑦可采用分批施藥的方法,即水田先施壹半,兩天後再施另壹半。同時要避免農藥直接落入水中,保證蝦的安全。
(7)科學曬場的需水量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是變化的,小龍蝦和水稻的需水量是主要矛盾。田間水量大,保持水層時間長,對小龍蝦生長有利,對水稻生長不利。農業諺語科學地總結了水稻的耗水量,即“淺水栽苗,深水活樹,淺水分蘗,脫水旱田,復水長粗,大水抽穗,濕灌漿,幹濕交替。”有經驗的老農經常用旱田的方法抑制水稻無效分蘗。這個時候水位很淺,對小龍蝦養殖非常不利。因此,做好稻田水位的調控是非常必要的。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壹條經驗:“平時水沿堤流,田裏水位低,溝滑,不傷蝦。”晾曬田地前,必須清理溝渠,防止溝渠堵塞淤積。幹燥領域的壹般要求是輕度或短期幹燥。曬田時,溝內水深仍需保持在13 ~ 17 cm,使田心不下沈,田邊表土不龜裂變白,看到水稻漂浮根變白為宜。曬完田,及時恢復原水位。盡量不要曬太久,以免因為太久沒有食物而影響小龍蝦的生長。
(8)疾病預防在小龍蝦的疾病預防中采取了“預防為主”的科學防病措施。常見的敵生物有水蛇、老鼠、黃鱔、泥鰍、鳥類等,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驅逐或誘出。放養小龍蝦初期,水稻植株莖葉不茂盛,田地水面落差大。此時的蝦也比較小,機動性弱,躲避敵人的能力差,容易被敵人攻擊。同時,小龍蝦每隔壹段時間就需要蛻皮生長,在蛻皮或剛剛蛻皮的時候,最容易成為敵人適口的誘餌。到了收獲的時候,小龍蝦可能會因為淺水排放而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容易被鳥獸捕食。對此,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驅離敵人。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在田邊設置壹些彩條或者稻草人,恐嚇驅趕水鳥。另外,在放養蝦的時候,也禁止家鴨下溝,以免損失。
(9)現場管理的日常管理必須勤於現場巡視、檢查、研究和記錄。堅持早晚巡田,查看小龍蝦活動情況,確定投餵量和施肥量。檢查堤防是否漏水,擋蝦設施是否牢固,防止蝦類逃逸和敵人入侵。檢查溝渠、水坑,及時清理,防止堵塞。檢查水源水質,防止有害汙水進入稻田。要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做好現場檔案記錄。
(10)收割壹般采用收割糧食留堆的方法,然後將水位提高到40 ~ 50 cm,適當施肥,促使稻堆變綠,為小龍蝦提供陰涼的地方和天然的餌料來源。稻田捕撈小龍蝦的時間可以是4-9月,主要方法是網箱捕撈小龍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鄉土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