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錄片《江山多嬌》回顧1這次央視錄制《江山多嬌》節目,全州電視臺紀錄片導演陳家坪是全程參與錄制最多的壹位。早在壹個多月前,央視就與他們取得了聯系。當時他們向央視推薦,石湖港穿越歷史畫卷、泉州文化包容的生活特色、漁村漁民的生活氛圍三大錄制可以串聯起來。
今天早上,陳家坪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全州圖片後感到非常滿意。個人認為《江山多嬌》直播三集,關於泉州的畫面應該是最具人文關懷和深厚文化內涵的。希望這壹集播出後,能讓更多人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泉州。
“泉州再次登陸央視,對提升泉州的城市知名度,促進泉州的旅遊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據泉州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泉州市選擇在吸引力和影響力都不夠的景區下擴大知名度,讓更多遊客進入泉州。多年來,他們壹直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擴大泉州的知名度,重新匹配旅遊資源,會形成良好的旅遊市場。在未來,海斯特的概念將形成壹個核心資源。
2 10 10月3日,央視新聞頻道大型直播系列節目《江山有多美》第三集播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城市之壹,本集聚焦泉州,展現了開元寺、景清寺、曹安寺、蓼浦漁村、六聖塔、石湖香紙港漁船歸來等諸多泉州“海斯元素”,體現了泉州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今天上午8: 30,央視新聞頻道大型直播系列報道《江山有多美》推出第三集——海洋篇。短短的30分鐘,有時候壹分多鐘的畫面都是關於泉州“海斯”的元素。
晚上8點47分,直播畫面從南海三沙的壯美景色切換到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泉州,這裏有美麗的海、人民和海斯文化。
每天清晨,泉州港的漁碼頭迎來壹天中最熱鬧的時刻,歸來的漁民忙著收割,這是泉州的第壹幅畫面。
隨後,畫面轉到泉州灣入海口的海上絲綢之路第壹座烽火臺劉勝塔,以及婦女們辛勤勞作的寮浦漁村風情。
泉州這座古老的城市,對世界表現出無比包容的態度。開元寺、景清寺、東西塔、曹安都體現了泉州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8: 51,畫面回到石湖香紙港貨船起航的場景,這意味著全州將再次成為海斯沿線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播出時,2分鐘的泉州畫面,穿插了全國各地的人。
據泉州。com,6月65438日至10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推出大型直播系列報道《江山有多美》,歷時六天。以獨特的直播視角,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燦爛文明,也深刻呈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偉大創造的精神。每集時長30分鐘。
3日將上映《江山多美》第三集——海洋,展現開元寺、景清廟、關帝廟、蓼浦漁村、劉勝寶塔、石湖香紙港漁船返航場景等泉州“海斯”諸多元素。上月29日,閩南紀錄片導演陳家坪在微博中透露了這個好消息。他說:“萬裏沿海從來沒有這樣梳理過。希望這壹集播出後,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泉州。”
大型紀錄片回顧4 2065 438+07國慶期間,央視新聞推出大型現場系列報道《山河有多美》。央視記者登上名山之巔,探秘大江大河之源,深入大海,用壯麗山河拍攝中國,記錄復興路上的中國,用綠色發展展示中國,在築夢路上抒發愛國情懷。
從古到今,我們的文明從未中斷,無論是古運河還是長城,還是跨越自然災害的橋梁和每年1000萬人的扶貧大業,都承載著民族的夢想。
今天,讓我們壹起走進跨越千年、走向未來的中國夢。
京杭大運河的大規模挖掘始於隋朝,這項偉大的水利工程終於在元朝完成。北京到杭州全長1797公裏,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運河。
這條連接我國南北的生命之河,雖歷經千年風雨的洗禮,卻從未停止過對兩岸人民的滋養和關愛。現在杭州人吃的食物,用的建材,燒的煤,80%還是來自運河。
靈渠,建於公元前214年,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它由東向西流,連接東部的海洋河和西部的大蓉江,全長36公裏。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壹。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壹六國後,轉而出兵南下,受困於士兵俸祿、糧草轉運,三年不能入關,於是開鑿這條運河作軍事用途。現在,靈渠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靈渠上空的金戈鐵馬,由來已久。兩千多年後,古老的靈渠依然屹立在這裏,滋養著這裏的土地,養育著這裏的人民。
坎兒井、萬裏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與眾所周知的水利工程不同,坎兒井建在地下,也被稱為“地下運河”。在吐魯番,有1110多口這樣的坎兒井,總長度超過5000公裏。
吐魯番是壹個極其幹燥的地方,但在這個炎熱多雨的地方有豐富的雪山融水。當地居民巧妙地利用水從山上來,向下流的特點,創造了這個灌溉工程。“十裏暗流聲不斷,行人路過。”雪山融化的水逃離了烈日和風沙的糾纏,源源不斷地從地下流入村莊和田野,使吐魯番葡萄名揚天下。
北京的八達嶺長城以其巨大宏偉的工程聞名於世,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建築工程之壹。如今,當年的軍事工程似乎更像是壹個與自然巧妙融合的建築奇觀。
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壹往無前的精神在這裏可以得到充分的詮釋。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它始終屹立於世界之林。無論經歷多少苦難,五千年文明史從未停止。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不僅僅是壹個登山者。難道建造者不是更令人欽佩的英雄嗎?
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類型最全的地區之壹。中國的喀斯特家族,從地表到地下,都呈現出姿態各異的美麗景觀。
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土地上,阿詩瑪和劉三姐的故鄉展現出同樣效果的美麗風景。這裏寬闊的水面上,聳立著婀娜多姿的山峰,天空和雲朵映襯著波光粼粼,是壹處水鄉澤國的勝景。
地處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景色更加壯美。中國大部分天坑集中在貴州南部、廣西西部和重慶東部地區,那裏有厚厚的石灰巖層。無底洞和陡峭封閉的巖壁壹度讓天坑成為人類的禁地。如今的天坑正逐漸發展成為地質學家和探險家的天堂。這些勇者善於透過坑內長期幽閉的環境,窺視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他們認為天坑是地球的眼睛。
不是所有的洞穴都能形成天坑。在中國的喀斯特家族中,比較常見的景觀是地下洞穴。它們是由可溶巖石風化和溶解形成的洞穴。中國洞穴總數約為65438+萬個,已查明長度超過500米的洞穴有400多個。幾乎所有的洞穴都有迷人的沈積景觀。在貴州省德江縣的壹個山洞裏,壹個“煎雞蛋”形狀的神秘礦床引起了地質學家的討論。從桂林山水到天坑洞,再到黃龍彩池。喀斯特,壹種以歐洲命名的地貌類型,在中國呈現出無限豐富的類型和奇妙的景觀。
長城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全長6700公裏,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我們今天參觀的那段長城建於明朝,位於八達嶺。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八達嶺腳下。遊客朋友們,請擡頭看看長城:它像壹條巨龍,蜿蜒在群山之中。請跟我去長城。看:長城的城墻上每隔300米就有壹個方形的平臺,這是古代用來屯兵的堡壘。據說在戰爭時期,城市和臺灣可以相互呼應。城墻的頂部也是用非常平整的方磚鋪成的,像壹條寬闊的馬路,大約可以並行兩三輛車。城墻外沿有多排兩米多高的嬰兒床,用於觀察和拍攝。
朋友們,看看妳們腳下是什麽。猜猜它有多重?告訴妳吧!這是石頭,壹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我們用無數的肩膀和雙手壹步壹步爬上陡峭的山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了前無首後無尾的萬裏長城!長城如此雄偉壯麗,是世界歷史上的壹大奇跡!
中國是世界上地質條件最復雜、地貌最多樣的國家。古人把中國的疆域分為東、西、北、南五部分。現代地理學家把中國的地貌分為五種基本類型: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同時,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燦爛的歷史相結合,造就了各種截然不同、各具特色的文化。無論是在東方、西方、北方和南方,還是在高原、丘陵和平原,中國人民對地理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在中國隨處可見。
從黃土高原的洞穴到吐魯番盆地的坎兒井;從福建的客家土樓、元樓到山西的地基城,中國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樸素觀念,體現在人們的生活習俗、建築類型、飲食文化等各個方面。
為什麽生活在浙中丘陵盆地的人們要按照太極八卦的圖形來建造自己的村落?山西陽城的翟集市,為什麽有壹個牢不可破的傳說?在雲南大理的深山裏,巨大的太極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太極圖附近的古村落是如何成為滇西名鎮的?為什麽吐哈盆地的戈壁灘上有萬畝瓜果田?人如何在大風幹旱等惡劣條件下創造出沙漠綠洲?
特別節目《江山多美》第六集《陌生的居住地》,帶妳領略不同自然環境下各種與眾不同的文化習俗,體會人與自然相互依存這壹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