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
它是由唇形科益母草的成熟果實風幹而成。具有活血調經、清肝明目的作用。煎後有活血調經的功效。
別名:益母草、昆草籽、科戈馬(湖北、山東、上海等地)。
來源:益母草的幹燥成熟果實。
產地:全國各地都有生產。
性狀鑒別:小堅果呈三角形,壹端略寬,似截斷狀,另壹端窄而鈍,長約2 ~ 3 mm,寬1.5 mm。表面灰褐色,有黑斑,無光澤。果皮薄,有裂紋,內核白,油。無氣,味苦。顆粒飽滿,幹凈的更好。
主要成分:含有生物堿I、II、III三種生物堿,還含有茺蔚子油(主要是油酸)和維生素A類物質。
加工:生用。
性味:甘,微寒。
功效與作用:功能與益母草基本相同,但在破瘀方面也有壹定的收斂作用。同時具有壹定的滋補作用,適用於治療月經過多或崩漏。常與血余炭、當歸炭等止血藥同用。此外,還能去風熱、去星雲、明目(可能與所含的維生素A類物質有關)。
用量:9 ~ 15g。
如《李維子丸·驗藥函》所述:李維子、澤瀉各4.5克,川楝子、枸杞子、枳殼、青葙子、生地各30克,煆石決明、麥冬、阿莎麗、車前子各60克,研成細末,煉為丸,每劑如蒲桃般大。
註意:不宜多服藥丸,容易中毒。有報道稱,服用約70g的茺蔚子粉會出現中毒癥狀,全身無力,酸痛麻木,甚至出汗虛脫。需要服用紅豆、綠豆、甘草湯排毒。
嚴簡介
藥物治療網站
植物幹燥成熟的果實。
性品味
苦中帶苦,微寒。
歸經
歸心袋與肝經。
功效
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療法
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目赤,頭暈疼痛。
相關兼容性
1,乳房脹痛惡痛:用舒胃子搗爛取汁。(普濟方)
小兒痢疾:魏煮之。(普濟方)
劑量
5 ~ 10g,水煎。
禁忌
如果瞳孔放大,慎用。
用炒的方法制備草藥
采集和處理
秋季果實成熟時,將地上部分切開,曬幹,鋪果,去雜質。
加工方法
茺蔚子:取原藥材,去雜,洗凈,晾幹。
炒茺蔚子:取幹凈的茺蔚子,按清炒法炒至爆開。
藥材性狀
本產品為三角形,長2 ~ 3毫米,寬1.5毫米。表面灰褐色至灰褐色,有黑斑。壹端略寬,截頭,另壹端逐漸變窄,變鈍。果皮薄,子葉白色,富含油脂。輕微的呼吸和苦味。
生理特性
壹年生或二年生草本,60 ~ 100厘米高。莖直立,四棱,和被微柔毛。葉對生;各種葉子形狀;葉柄長0.5 ~ 8厘米。壹年生植物的基生葉柄長,葉稍圓,直徑4 ~ 8厘米,5 ~ 9裂片,裂片具2 ~ 3鈍齒,基部心形;莖中部葉短柄,3裂,裂片近披針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兩側裂片再1 ~ 2裂。最後壹段寬度通常在3mm以上,頂點逐漸變尖,邊緣稀疏鋸齒狀或接近全緣。最上面的葉不裂,線形,近無柄,上面綠色,具糙伏毛,下面淺綠色,疏生柔毛和腺點。聚傘花序腋生,花8 ~ 15朵;針狀的小苞片,有花梗;花萼鐘形,在外面被微柔毛,在先端具5齒,具刺,下面2齒長於上面2齒,宿存;花冠唇形,淡紅或紫紅色,長9 ~ 12毫米,外具柔毛,上唇幾乎與下唇等長,上唇長圓形,邊緣具緣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大,倒心形;雄蕊4,敵強,著生於花冠中部,花絲疏生有鱗毛,花藥2室;雌蕊1,子房4裂,花柱絲狀,稍長於雄蕊,柱頭2裂。小堅果褐色,三棱,頂端寬而平,基部楔形,長2 ~ 2.5毫米,直徑約65438±0.5毫米。花期6-9月,結果期7-6543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在河灘的草地和溪邊的潮濕地方。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寧心安神,調理女子經絡,虛脫中帶下,分娩前各種病癥。長服使人生兒育女。
2、《本經》:明目精氣,除濕氣,久服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