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瑪雅約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為西班牙殖民者摧毀。相當於中國從三皇五帝到明朝,可以說和中華文明的進程差不多,只可惜沒有延續。再跟妳說說瑪雅的歷史吧,加深妳的理解。
瑪雅文明的詳細歷史 1、文明的產生和歷史分期 在古代南美洲的墨西哥高原和中美洲地區,孕育了高度發達的古代瑪雅文明。1839年,美國人約翰?史蒂芬和卡瑟伍德,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茂密叢林中,發現了壹座神奇而雄偉的古代宮殿遺址。相繼而來的壹批又壹批的考察隊,在南美洲的叢林和荒原上,***發現廢棄的古代城市遺址達170多處。這些遺址所代表的即是為後人所稱道的輝煌燦爛的瑪雅文明。它告訴人們,3000年前,瑪雅人就在這塊土地上過著安定的生活。此後,瑪雅文明壹直為世人所矚目,連續不斷的考古新發現,使人們對它的熱情經久不衰。 瑪雅人分布在包括現今墨西哥境內的四個州和壹個地區(即恰巴斯州東部、塔巴斯克州東部、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納羅奧地區)以及今天的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西部和英屬洪都拉斯。這裏的中部和南部滿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島則十分幹旱,灌木叢生,幾乎沒有地表水。我們知道,四大古代文明都在大河流域孕育滋長:埃及有尼羅河,中國有黃河和長江,印度有恒河與印度河,巴比倫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瑪雅文明卻崛起在貧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熱帶雨林之中。他們沒有金屬工具,沒有牛馬豬羊,沒有輪車,沒有小麥,生產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時代,卻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耀眼的壹朵奇葩。瑪雅人沒有建立起統壹的強大帝國,整個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壹個文明圈。這個文明比美洲其他地區文明發展早,水平高。因此,瑪雅人有“美洲的希臘人”之稱。 人們發現瑪雅文明和其它墨西哥各地古代文明之間有許多***同之處,於是學者們猜測,可能有壹個更古老的文明,是瑪雅和這些墨西哥文明的***同淵源。20世紀中期,奧爾梅克文明終於被發現。 奧爾梅克文明於公元前1300年前後產生於墨西哥灣沿海地區,是墨西哥最早出現的高等文明,被學術界認為中美洲“文明之母”。奧爾梅克的意思是“橡膠之鄉”,因為此地盛產橡膠。現在發現的壹些奧爾梅克特人雕像,大多以巨大的石頭頭部雕像工藝見長,大都嘴唇肥厚,鼻子扁平,眼如扁桃,頭戴盔帽。它是美洲最早的紀念性雕刻,被稱為奧爾梅克頭像。科學家認為,這些雕像很可能是為了紀念當時的帝王。奧爾梅克文明開創的各種傳統都為中美洲各文明繼承下來。從神權政治、金字塔神廟、紀念碑和祭臺,到象形文字、歷法系統、活人祭神,這壹切構成了中美洲古代文明的基礎。公元前300年左右,奧爾梅克文明衰落中斷,僅存遺風。然而文明的火炬並未就此熄滅。當奧爾梅克的余暉漸漸消失在瑪雅文明的光環之中,瑪雅時代來臨了。 瑪雅文明歷史悠久,包括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的文明。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書把瑪雅文明劃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從公元前1500到公元292年(這個時間觀點不壹,有人認為是前2500年至250年,也有人認為是300年,還有人認為是250年);古典時期,從公元292年(或300年/250年)到900年;後古典時期,從公元900年到1527年。 前古典期即瑪雅文明形成期,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島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圍山谷已出現定居的農業生活,玉米和豆類是主要的作物;由土臺、祭壇等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後出現國家萌芽,並出現象形文字。 古典期(約公元250~900)瑪雅文明進入盛期,各地較大規模的城市和居民點數以百計,都是據地自立的城邦小國。各邦使用***同的象形文字和歷法,城市規劃、建築風格、生產水平也大體壹致。主要遺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熱帶雨林區,祭祀中心已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此時出現大量刻紀年碑銘的石柱,壹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壹座,成為獨特的記時柱。800~900年左右,這些祭祀中心突然廢棄,瑪雅文明急劇衰落。11世紀以後,瑪雅文明中心開始逐漸移向北部的石灰巖低地平原。 後古典期(約900~1527)的文明有濃厚的墨西哥風格。從墨西哥南下的托爾特克人征服尤卡坦。此後北部的瑪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為後古典期文明的中心。1450年,由於內部叛亂,瑪雅潘被焚毀,此後百年中文明趨於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虛而入,從墨西哥南下,占領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被徹底破壞。這是幾個珍貴的瑪雅文物。 2、社會經濟 瑪雅文明基本上屬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工具、武器全為石制和木制,黃金和銅在古典期之末才開始使用,壹直不知用鐵。手工制品有各種陶器、棉紡織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區間有貿易交換關系。遠在前古典時期,瑪雅社會經濟已具有了明顯的綜合性質,既有農業、漁業和狩獵,又有對外貿易活動等。農業技術簡單,耕作粗放,不施肥,亦無家畜,後期有水利灌溉。近年來的考古研究發現,瑪雅人的農業采用集約性的耕作方式。瑪雅人在山區開挖了梯田,在低窪地帶開挖了密如蛛網的水渠,修造了大量的水中墊田或浮田。中美地區壹年分為兩季:11月至5月為旱季,6月至10月為雨季。瑪雅人有效地利用這種氣候發展農業。瑪雅地區最早出現陶器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陶器的出現標誌著前古典期的開始。這時印第安人的“農業革命”已大功告成,壹種河谷中的野草經過幾千年的培育,已變成了既甜美又富營養的糧食,那就是玉米。有了這種易種保收的“鐵桿”莊稼,瑪雅人定居下來,制作陶器,存貯玉米。瑪雅人的肉食相對較少,他們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他們自稱是玉米人,而他們的文明也被稱作“玉米文明”。他們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玉米的種類很多,有需要6至7個月成熟的大穗玉米(老婦玉米),也有3個月成熟的小穗玉米(女孩玉米),更有60天成熟的特別玉米(嗚啼玉米)。瑪雅人還培植了番茄、棉花、豆類、甘薯、可可、煙草等,後來傳播到了全世界。在手工業方面,瑪雅人用陶土、木頭和石塊制造器皿,用燧石和黑曜石來制造工具和武器,還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制成器具和裝飾品。他們的裝飾品常織有羽毛,獨具藝術特色。瑪雅人有發達的商業交換,每個城市和村落都有廣場,作為交易的場所;市場上買賣各種食品和日用品,用可可豆作為交換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