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反光鏡的存在,單反系統的鏡頭設計會受到限制。
比如要實現不與反射鏡幹涉的廣角鏡頭,就需要使用望遠式結構,這就使得體積不得不放大。
搭配餅幹鏡片可以兼顧操作的便利性,達到便攜的目的,是壹種妥協。
佳能的EOS系統壹直缺少餅幹鏡,但是為了迎合小型化的趨勢,在2013開始工作。
做了這麽多年的“傻大黑粗”或者“白粗”,忍了忍,最後得到了壹面曲奇鏡子。
目前有兩款,據說更多還在增援的路上。
本產品發布於2012。
追求便攜性是很多人的需求。既然微單潮沒有好的安排(佳能EOS M銷量感人),在單反上入手也不錯。
隨著後來100D/Kiss X7的誕生,是壹個非常緊湊的選擇;
甚至在全畫幅,它有壹種獨特的味道,因為它短小精悍。
2013年,隨著EOS 100D白色版上市(Kiss X7),佳能也推出了40mm餅幹鏡頭白色版。
這種白色餅幹只包含在套裝裏,除非妳買了套裝或者把套裝拆開,否則是拿不到的。
據壹個朋友說,在北京收集壹個40塊的餅幹差不多要900元——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反正換殼是個好買賣。
佳能的EOS M這款非反測產品,得到的好評和稱贊都有,但22mm的餅幹鏡頭讓人印象深刻。
於是佳能推出40餅後,也在EF-S卡口的基礎上,做了這樣壹款主當量35mm(其實差不多38)的餅幹。
然後自然就有人問我割完屁股能不能用在全尺寸模特身上。
我覺得不會,因為後組比較突出,盡量利用APS-C短板留下的距離,所以強的話可能會撞板。
EF-S 24mm,從設計到制造,可能不會比EF40容易,所以價格也比EF40高,但是消費者不管那麽多,用腳投票。
對了,佳能會給24蛋糕壹個白色版吧?
尼康的單反卡口稍微修了壹下,但還是延續了下來,所以老鏡頭和今天的機身也可以搭配。
其在六七十年代生產的GN產品可以說是餅幹鏡中的標桿。
這個P代表的不是Pancake,而是Program,在2001中隨FM3a機身出現。這個鏡頭其實和GN的前輩壹樣,不是用來自動對焦的。放在這裏有點奇怪。
這種鏡頭2006年就停止生產了,現在基本只在二手和收藏市場流通。
美能達相機制造歷史悠久,AF系統加索尼兄弟也有近30年的歷史,但是真的沒有餅幹。
最接近的兩個:
以上系統都是餅幹鏡中勉強,賓得是驚喜。
賓得壹直在努力挖掘APS-C機身的能力,也推出了壹系列專為APS-C畫幅設計的d a鏡頭,並擁有與小巧機身相匹配的餅幹頭組。
和尼康F類似,壹直用的是實體卡口,現在應該叫KAF2-卡口(此處不支持角標)。
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公主”,1997年出品。
似是而非的焦距(還有開光圈值),小巧的身材~
很多人不理解,所謂的限量就是“月產量限制”,所以這麽多年都沒停產~
然後,每次說起來,都有壹些第壹次知道真相的粉絲流淚...
既然說到公主了,那就壹起露臉吧。畢竟,這是許多賓得用戶的神話:
這是阿達鏡頭,也就是說,它是為APS-C數碼單反生產的。這個DA 21mm很容易覺得是致敬另壹個小公主FA 31mm F1.8。
然而,這次它被做成額外的餅幹。
不知道說什麽好,真的很單薄。
其實這個鏡頭是為帶K卡口的同反機型〈 K-01 〉準備的(因為用的是同壹個卡口,所以不會出現在後面的分類裏),而且比前者更輕更小。尾部的XS是紅色標簽,切記不要買錯。比例達到了0.15,妥妥的~
對了,曲奇頭像很好看,但是可能不太適合現在流行的轉讓熱潮。
如果餅幹厚很多,那就沒有意義了。
因此,如果適配器環太厚,它將無法保持。
DA70年出的~不多介紹,見圖。
除了三塊餅幹,還有兩個DA鏡頭,被賓得粉絲稱為“蛋糕”。
2013年,理光和賓得聯姻後,發布了壹批標有“HD”的雕刻鏡頭,更新了鍍膜。我會放壹張照片。
除…之外
這是壹個沒有逆襲的設計趨勢,影響單反變焦鏡頭。隨著《K-S2》的上映,這本書似乎被忽視了。
這個時代,人們對狗頭的需求並不多,但小壹點總是好的。
不過比值0.58,算是脫離煎餅陣容了,但還是很受喜愛。
PK之前還有其他品牌的餅幹頭產品,但考慮到購買難度,不在此列。
福倫達品牌有壹段顛沛流離的歷史。新世紀以來,為EF和AIS端口提供了以下三種鏡頭:
雖然是手工設計,但在LiveView橫行的年代,可能不會太難。
43系統有很多創新和挑戰,比如E-300模型的極致設計,垂直入射的概念,甚至把變焦鏡頭的常開光圈推到F2。
不過機身雖小,可稱得上餅幹的鏡頭只有壹個。這相當於2008年首次亮相的50毫米曲奇鏡頭。
不知道是不是諷刺。2008年,MFT系統已經出現,43個便攜設備的設計將在這個系統上繼續。
自動對焦單反餅幹鏡頭列表
(手機版看起來可能不太友好)
因為這裏不支持HTML標簽,所以在比例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