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壹:2006年2月6日65438+,壹女子因亞硝酸鹽中毒入院。據該女子回憶,事發當天她並沒有出門,而是燉了壹些前幾天家裏剩下的菠菜、牛肉和酸菜。下午10左右,她臉色發青,嘴唇發紫,四肢無力,嘔吐。
犯罪嫌疑人:菠菜+酸菜
解讀:食用快腐爛的菠菜會導致亞硝酸鹽中毒。
專家說:長時間放置的菠菜或腌制的酸菜含有有毒的亞硝酸鹽,會將血液中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異常高的血紅蛋白,導致血液循環中缺氧。長期缺氧可引起壹系列病理和臨床癥狀。建議人們不要食用存放時間過長的菠菜或腌制不到位的酸菜。腌制的酸菜最好用清水浸泡1 ~ 2天再吃。
案例二:2006年2月25日65438,何小姐擠了壹杯胡蘿蔔汁,然後喝了壹杯酒。早上1左右,何小姐開始腹痛,被送往醫院,診斷為肝中毒。
疑似“犯罪者”:胡蘿蔔+酒
解讀:胡蘿蔔素混酒精容易引起肝病。
專家說:“胡蘿蔔配酒”不健康。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當它們與酒精壹起進入人體後,會在肝臟產生毒素,引起肝病。因此,胡蘿蔔不宜作為開胃菜,也不要在飲用時,尤其是飲用胡蘿蔔汁後攝取胡蘿蔔素營養,以免危害健康。
案例三:廣西柳州的胡先生中午在家裏吃了壹個栗子燉牛肉,然後感覺胃不舒服,打嗝吐酸水,很快出現嘔吐癥狀。
犯罪嫌疑人:牛肉+栗子
解讀:牛肉和栗子壹起吃容易消化不良,容易嘔吐。
專家說:根據“飲食即將”,“牛肉不宜與栗子同食。”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含量為每100g 40mg。牛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栗子中的維生素C容易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發生反應,削弱了栗子的營養價值。這兩種組合壹起吃,不容易消化。所以牛肉不要和栗子壹起吃,最好隔壹段時間分開吃。
案例四:上周中午,林女士不小心把蘿蔔和木耳拌在壹起做了壹道菜。吃完後她想起這兩種食物不適合混著吃,所以壹直很擔心。結果那天下午她皮膚上冒出了很多紅色的疙瘩,癢的很難受。
疑似“犯罪者”:蘿蔔+木耳
解讀:蘿蔔和木耳混著吃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
專家說:蘿蔔性平,微寒,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行氣生津止渴、補中益胃的作用。但需要註意的是,吃蘿蔔配木耳,對於壹些特別敏感體質的人來說,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為了健康,這兩種食物最好不要混用。
案例五:洛陽的何先生經常腿抽筋,醫生讓他多吃豆腐補鈣。何先生服用壹段時間後,小腿抽筋癥狀並沒有明顯改善。後來找醫生壹問才發現,何先生每次吃豆腐,不是把豆腐和小蔥拌在壹起,就是把豆腐和蔥炒在壹起。
疑似“犯罪者”:豆腐+洋蔥
解讀:豆腐和洋蔥壹起吃,容易導致人體鈣的流失。
專家說:豆腐富含鈣,而洋蔥含有大量草酸。豆腐和洋蔥結合時,豆腐中的鈣和洋蔥中的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很難被人體吸收。長期食用香蔥豆腐腦、蔥爆豆腐腦等蔬菜,會造成人體缺鈣,容易出現小腿抽筋、軟骨病、骨折等現象。共燒時,可以先將洋蔥、菠菜等含草酸的蔬菜用開水焯壹下,去掉大部分草酸,再拌入豆制品中食用。
案例六:聖誕節那天,菲菲因為食物中毒被送到醫院。鄭先生說,他們全家中午都吃了炸蝦,沒有任何不適。晚飯後,孩子吃了壹些柿子,結果只是孩子出現了中毒癥狀。
疑似“犯罪者”:海蝦+柿子
解讀:海鮮和水果壹起吃,容易出現腹瀉、胸悶等中毒現象。
專家:海鮮中的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柿子、葡萄、石榴、山楂、橄欖等含鞣酸的水果同食,海鮮中的鈣很容易與鞣酸結合,形成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刺激腸胃,引起不適、腹痛、嘔吐、惡心。因此,水果不宜與海鮮同時食用,間隔2小時為宜。
病例7:廣東省湛江市梁先生患有甲狀腺腫。細心的醫生發現,梁先生有先吃蘿蔔再吃橘子的習慣,這也是他發病的原因。
疑似“罪犯”:蘿蔔+水果
解讀:蘿蔔和水果壹起吃會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大。
專家說:人吃了蘿蔔後,體內會產生壹種抗甲狀腺物質——硫氰酸。如大量含有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此時攝入,這些水果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會被腸道內的細菌分解,轉化為羥基苯甲酸和阿魏酸,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大。
案例八:廣東的周小姐喜歡煲湯。她喜歡用排骨、胡蘿蔔、蘿蔔做湯,既營養又美觀。但她的做法被專家否定了。營養專家認為這是壹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犯罪嫌疑人:胡蘿蔔+白蘿蔔
解讀:胡蘿蔔會破壞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
專家說: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胡蘿蔔中含有壹種分解酶,叫做抗壞血酸。壹旦紅白蘿蔔搭配,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就會流失。不僅如此,胡蘿蔔在與含有維生素c的蔬菜壹起烹飪時,扮演著破壞者的角色。
案例九:安的曹小姐喜歡用土豆和牛肉做菜。她腸胃功能很好。這兩個月來,她發現自己經常消化不良。
疑似“罪犯”:土豆烤牛肉
解讀:土豆和牛肉壹起煮,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專家說:土豆烤牛肉是大家都喜歡和熟悉的壹道菜。從味道上看,是壹道美味的菜,但從健康角度看,不宜提倡長期食用。因為土豆和牛肉在消化時需要不同濃度的胃酸,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導致胃腸消化吸收時間延長,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案例10:壹個女人無緣無故七孔流血致死。經初步屍檢,發現她死於砒霜中毒。原來,死者當晚吃了很多蝦,同時服用了“維生素C”。
疑似“犯罪者”:維生素+蝦
解釋:蝦中的砷與維生素C反應,在死者腹部產生砷,導致死亡。
專家說:蝦等軟殼食品中含有高濃度的五鉀砷化合物,與攝入的“維生素C”發生反應,變成有毒的三鉀砷,也就是俗稱的砒霜!砷能麻痹毛細血管,抑制硫解酶的活性,使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避免吃蝦。
溫馨提示:冬季大棚栽培的蔬菜水果農藥殘留較大,加之植物在光合作用時不能完全吸收和分解農藥。因此,冬季果蔬清洗不幹凈,往往會導致農藥中毒。冬天吃蔬菜水果前先用鹽水浸泡2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